APP下载

一日生活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0-07-14赵景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家园共育幼儿

赵景红

〔摘要〕幼儿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成就幼儿的一生。针对当前年轻父母重幼儿技能训练而忽略行为习惯培养的现状,为了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通过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探索有效方法,形成了全方位渗透、多主体参与、多途径推进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实践活动策略。最终探索出了家园合作的新途径,提出了具有普遍性的教育建议,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促进了幼儿园整体工作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习惯培养;家园共育;幼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7-0069-04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时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让幼儿终生受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到,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及个人卫生习惯。

当今,年轻的父母们更多把关注点放在幼儿的技能方面和大脑开发上。他们花大量的金钱给幼儿报各式各样的特长班,却忽略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有的幼儿睡得晚起得更晚,家长随着幼儿的性子来,上幼儿园经常迟到,严重影响幼儿园的秩序,影响小朋友们的活动与交往,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内心,变得不自信;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还可以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精力去游戏,然而一些孩子经常中午不睡觉,又或者睡姿不正确,时间一长就会萎靡不振,也严重影响了与其他孩子的游戏活动,与小朋友之间的交往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无论是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做好前期调查,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在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问卷和家访的方式,就幼儿家庭基本情况及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观念、方法、教育内容等问题进行详细调查。通过综合反馈,进一步全面地了解幼儿行为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同时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对群体中存在的行为表现进行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收集国内外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方法,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园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探索研究方法,有效推进研究进程

将实施方案细化。首先,各方案分给专人负责具体落实,设计需要的多种记录表格,对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加强管理。由专人负责执行,带领小、中、大班教师结合每个年龄段的幼儿特点制定调查问卷、观察表格、研讨会议记录表、家长谈话表等。通过各类表格汇总数据,制定每一步的工作计划。其次,根据研究效果做好分析研讨工作,注重阶段性总结。最后,在研究过程中进行观测,做好相关的记录。在习惯养成中,教师对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及表现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通过对幼儿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针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记录教学随笔、观察记录、案例分析等。

第三阶段: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创设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环境

我们首先创设幼儿生活的环境。关注环境细节,通过粘贴符号和标识等进行行为习惯渗透,并利用走廊1米2以下的墙面,把创编的“幼儿行为习惯三字经”制成图板,依据每一个楼层两个主题进行走廊的墙面创设。让幼儿在一走一过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同时,利用走廊1米2以上的墙面,为家长进行有关教育理念的环境创设,让家长在每天接送幼儿的过程中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使家园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上达成共识,实现目标一致、行动统一。通过对幼儿生活体验室的创设,如理发店、餐厅、医院、超市、娃娃家、银行、肯德基等,让幼儿在模拟的生活情景中学会交流、体验和分享,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创设活动载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我们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开展了 “幼儿技能大赛”“生活小能手”“穿衣服大赛”“礼仪小标兵”“满勤宝宝”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比赛中提高技能,在收获中体验成功和喜悦。

3.寻求家庭支持,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们与家长联手,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幼儿园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做科学育儿讲座,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为了促进亲子互动、沟通,增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幼儿园开展了“亲子运动会”“童心绽放、快乐飞翔”“亲子操比赛”“亲子智力拼图”“亲子科技创新小制作”等活动,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三、主要成果

(一)形成了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实践活动策略

1.全方位渗透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庭、幼儿园共同努力。在幼儿生活中的一日环节,我们要时刻注意习惯的培养。一是环境的全方位渗透。努力为幼儿创设适宜发展的幼儿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发挥环境在幼儿习惯养成中的作用。二是活动的全方位渗透。通过开展幼儿技能大赛、升旗仪式、小主持人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三是时间的全方位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早入园、喝水、小便、区角活动、午后散步、游戏时间、离园等,有机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多主体参与

与幼儿生活有关的人群都是主体。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强调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很重要,但所处的角色有所不同。教师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者,需要仔细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的一举一动,发现优点能够及时表扬,发现缺点能够及时纠正。除了观察幼儿的言行,还需要时刻注意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内心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家长则是幼儿良好习惯的巩固者。我们要求家长与幼儿园一起携手培养并巩固孩子们的好习惯。

3.多途径推进

多途径推进是指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搭建不一样的平台,让教师、家长、幼儿自身都知道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宣传推进,利用家园宣传板、微信、QQ群、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与策略,及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等,让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起来。二是活动的推进,通过活动检验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开展幼儿技能大赛等活动,使幼儿得到充分的锻炼,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三是评比推进,通过生活小能手、礼仪小标兵、满勤宝宝等活动,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积累论文集、教学案例集等研究成果,编写手册,录制光碟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研究成果显著,归纳出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撰写的论文《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浅谈如何有效利用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荣获市优秀科研论文一等奖、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汇编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论文集和教学案例集,并编写出“行为习惯三字经”手册,手册中包括一日生活篇、生活习惯篇、人际交往篇、学习习惯篇、安全篇、家庭礼仪篇等内容。手册内容短小精悍,幼儿吟诵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在全园中推广,使幼儿在每日的吟诵中,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录制了《一日生活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光碟,作为规范教师和幼儿一日行为的范本。

(三)探索出家园合作的新途径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拓展,拓宽家庭教育途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开展家长网上互动论坛等途径,做到家园在教育目标上一致、教育行动上同向,实现家园共育的高效发展。

(四)提出了具有普遍性的教育建议

通过对小、中、大班幼儿一日行为习惯的监测和评估,得出了如下教育建议:一是趋早性。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进行越好。从小班入园开始,到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老师、伙伴,到自己独立喝水、如厕、吃饭、午睡等,都是各种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二是渐进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内容要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去完成,不能急于求成。三是反复性。幼儿的生活环境不仅是幼儿园,还有家庭,家庭中会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可能会出现5+2=0的效果。因此,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有延续性,需要家园无缝对接,反复强化促进习惯的养成。

四、效果与反思

几年来带领研究组成员积极探索,努力把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一)总结出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在应用推广中,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主题活动的设计、家园的有效互动,形成了有效的教育方法:一是榜样激励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方法就是模仿,通过模仿教师、同伴、家长、伟人与英雄,幼儿能直接感知,并对榜样产生一种敬畏崇拜的心理,产生学习和模仿的愿望。二是物质和精神奖励法。我们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分解成一个一个小而又小的目标,让目标的难度有所下降,使他们能够通过努力达到要求,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三是美的熏陶和感染法。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把艺术和美结合到一起,通过活动的开展、环境的耳濡目染,培养孩子对美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四是行为训练法。要求做到表面和内心一致,说话与做法一致,强化行为训练。五是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幼儿扮演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了解所扮演的角色的良好行为和品质。经过长时间的尝试,逐步转化为孩子自身的行动,并且忽略游戏的角色扮演,达到理想的效果,为幼儿能够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二)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发展

1.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小班幼儿已经能做到来园不哭闹,90%幼儿都能独立如厕、盥洗,吃饭、午睡。中班幼儿能和小朋友互动交流,做到尊敬老人,团结同学,体验分享。大班幼儿通过学习习惯的培养,坐姿、握笔姿势基本都正确,爱读书、爱学习,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园的幼儿在各类比赛中常常获得优异成绩。

2.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参加研究的实验教师教学观念变了,并带动其他的教师也转变观念,教师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尝试、讨论等手段,树立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变得多元化了,教学手段变得越来越丰富了。青年教师在研究中也成长起来,能够深入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并将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一日活动中;能够灵活驾驭课堂活动,因材施教。在一日生活中,她们更深刻了解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并且有效促进家园共育,与家长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充分调动家长资源,达到家园合作。我园多名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分析、教学叙事等,获评省市级的优秀科研成果。本人也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省师德先进个人、省科研先进个人、市优秀人才、市发展妇女儿童规划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3.促进家长理念的转变

刚开始,一些家长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理解不是特别清楚,他们虽然认为幼儿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但涉及家庭教育时,大多数人以自己工作忙没时间教育孩子为理由选择回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寄予了更大的希望,却忽视了自身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有的不清楚该教育什么,有的顾虑无法给幼儿起到榜样作用,不能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存在很多困惑。通过我们开展的活动、宣传,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们从思想上发生变化,每天老师会把有关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图片发到微信群中,家长们则每天坚持并监督幼儿去完成,他们愿意和我们形成合力,共同去关注幼儿的成长、幼儿的变化,一起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努力。

(三)园所获得了发展

在研究成果推广的几年中,幼儿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最初的一个教学班30名幼儿,发展到现在的12个教学班近400名幼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幼儿园有良好的社会口碑,幼儿园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市文明标兵单位和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市信息化实验校、鹤岗市创新试点单位、市师范学校和职教中心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基地。

几年来,在实践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有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好长久工作的准备。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做好的,要长期坚持并反复训练。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老师把教育活动准备得足够充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育环境。

2.新时代会产生新问题,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探索更加有效的途徑,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成秀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2):89.

[2]韩冬梅.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3]唐敏智.谈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3):107.

[4]黄梅.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养成[J].时代教育,2014(14):261.

[5]彭芬.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6]公燕萍.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现状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7]吴信梅.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有效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14(5):77-78.

[8]屈跃芳.幼儿环境教育中情境教学运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9]赵相萌.陕北乡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6.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教育第六幼儿园,鹤岗,154101)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家园共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