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的审美意趣与道家哲学思想

2020-07-13胡江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中国画

胡江

摘 要: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艺术中的代表之一,根植于中国古典哲学的沃土,并在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发展、成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哲学思想为中国画中的阴阳、黑白、虚实、刚柔以及“天人合一”等绘画理念奠定基础,由此产生了中国绘画特殊的笔墨形式,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趣。文章本着学习探究的目的从中国画对自然的崇尚、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以及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等方面谈中国画的审美意趣与中国道家哲学的关系。中国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中国古典哲学更是博大精深,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

关键词:中国画;审美意趣;中国道家;哲学思想

数千年以来在中华文化背景下不断发展的中国画,有其自身独特的造型观念和艺术表现规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意象绘画體系。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画艺术得以产生的根源。中国画的发展是建立在中国深厚的古典哲学基础上的,由此形成了中国画的笔墨意象造型和独特的审美意趣,以其超凡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中国绘画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诉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他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它所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

——宗白华

一、中国画对自然的崇尚与中国道家哲学“天人合一”思想

(一)敬重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一语道出中国人的智慧,即对自然的敬重,对本源的向往。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自古以来中国人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的影响下与大自然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人通过仰观天象,俯察万类,体悟出自然变化规律,并且顺应着自然的变化规律去调整活动。根据四季更替,阴晴雨雪,中国古人制定出二十四节气,安排农忙农闲。中国画家更是热爱大自然,他们把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山水树石等自然物象都看成是有生命的对象来表现,并赋予它们更深的精神寄托(图1)。画梅兰竹菊,以表现画家的风骨气节;画名山大川,以表现画家的博大胸襟;画高人逸士,以表达画家的高尚人格。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中国画家取材于自然物象,对其赋予情感进行艺术表现,同时超越自然本身,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物象之外的精神追求,这也使得中国画成为了众多文人雅士寄情移志的对象。

宋代以后兴起的文人画思潮主张绘画要更多体现画者内心的高尚情怀,而山水花鸟更能体现“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因为中国画家对自然的敬重,宋代以后的山水花鸟画得到空前发展。

(二)自然的启示

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经验,注重体验,注重直觉,主张超越事物的表象来认识视觉,认识规律。造化生笔墨,笔墨应造化,造化作为中国画艺术语言中的核心,乃不造作,不强求,顺应自然之意。中国画的阴阳、黑白等哲学思想,意象造型规律都源于自然,中国画的笔法笔意也源于自然的启示。

中国画用笔讲究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如折钗股,如高山坠石,如惊蛇入草等。中国画皴法中有斧劈皴、卷云皴、披麻皴等,中国画线描中又有铁线描、游丝描、柳叶描、钉头鼠尾描等,这些都是古人从自然中获得的直觉体验。古人在画竹时的意象化表现,更是将画竹的叶法归纳为片羽、个字、介字、燕尾、惊鸦等具体形象来表现。古代画家在阐述用笔的搭接关系方面还用到了担夫争道、篙夫撑船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笔与笔的关系以及在用笔过程中力的制约和控制。

诸如此类,这些都是画家将现实当中的体验、直觉和经验融入艺术的表现中,超越事物的表象来认识视觉,认识规律的直接体现,同时从笔法中体现出中国画家对自然美的崇尚以及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二、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与中国道家哲学思想

(一)“黑白之道”与中国阴阳哲学思想

从中国哲学的太极八卦到围棋布局,从远古的涂鸦到象形文字的出现,从汉画像石、帛画到书法字里行间的处理等,中国文化艺术都是以黑白关系的变化为主旋律的。中国水墨画从起源到成熟,更是以处理黑白关系为原则的,这主要源于中国哲学阴阳相生的哲学思想。

天地乾坤,宇宙洪荒,昼夜更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黑白关系。处理画面的黑白关系,是中国画创作的基本艺术规律。将黑白和《易经》里面提到的阴阳结合在一起,以中国画特有的笔和墨加以表现,这就形成了中国画艺术的笔墨意象语言。

在中国古典哲学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又产生了中国画艺术特有的笔墨表现规律,如计白当黑、知白守黑,阴阳相生、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克相生,刚柔相济、虚实相生,浓淡相间、干湿相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等。中国画的“黑白之道”源于中国哲学的阴阳学说思想,同时中国画的继承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哲学的阴阳学说思想。

(二)“一画之说”与中国道家哲学思想

石涛画语录开篇写到:“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立法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而藏用于人。”

太朴:混沌(点),按道家的说法至小无内,至大无外。

画:界也,左右,内外。

一画:开天一画(线)分出阴阳,整个宇宙最根本的变化是阴阳变化,“气之清轻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由此而生虚实。

道家哲学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有的生命气机都含蕴于此,而“三合之形”在道家哲学中是连接有限和无限的。中国画由“一画”作为笔墨结构的“源点”,精妙玄化地成为了中国画艺术表现的根本,始于一画,然后由一笔生三笔、五笔,三三得九,九九归一,如此笔笔生发,笔墨相生相扣,连属得意,相呼相应,形成中国画之宏观。

(三)中国画的意象造型观与中国道家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哲人从“天圆地方”里获得了方和圆,中国画造型讲究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方圆对比。

阴阳相背、平直开合作为中国古典哲学道家哲学的基本构成,对哲学本身的阐述实际是对天地大道的阐释。中国水墨画在章法布局上所讲究的起承转合关系、阴阳相背关系、开合关系体现出画家在对个人情感艺术表达之上的对大道的领悟(图2)。

中国画的的意象造型观既不是纯粹抽象,也不是完全写实,而是以笔墨来表达超以象外的精神追求。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译注)[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3]石涛.石涛画语录[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4]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5]荆浩.笔法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6]老聃.老子[M].合肥:黄山书社,2005.

[7]庄周.庄子[M].合肥:黄山书社,2005.

[8]崔波.周易[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孔子人本教育哲学思想及具体实践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论中国养生文化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研究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