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比例蜂蜜调配三伏贴的皮肤反应临床观察〔1〕

2020-07-13朱亚芳毛祚燕朱小金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7期
关键词:伏贴水泡蜂蜜

朱亚芳,毛祚燕,朱小金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古代的“发泡疗法”“天灸”及“自灸”,是根据中医理论与治疗原则以及经络学说,将中草药制成糊状药剂敷贴在对应穴位上,是传统的中医外治法[1]。三伏贴是穴位敷贴疗法的一种,三伏天是机体阳气最盛、经络通畅的时期,也是腠里开泄的最佳时机,将药物敷于穴位上可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2]。三伏贴所含药物通常具有辛香走窜的特点,部分患者敷贴后若适应度差易出现皮肤发热、潮红、瘙痒等现象。相关研究指出,三伏贴疗效与是否出现皮肤反应关系密切,但与水泡大小无明显相关性,一旦发生严重皮肤反应如异常水泡,会影响继续敷贴治疗,甚至有皮肤感染等医疗风险,因此减少异常水泡非常重要[3-4]。蜂蜜味甘性平,具有解毒、消炎、防腐、抗菌、保护创面等诸多功能[5]。因此,本研究尝试将蜂蜜加入敷贴药物中,比较分析不同配制比例的作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8月接受三伏贴治疗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00 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B,C,D组,每组50 例。A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38.95±6.12) 岁;B组男25 例,女25 例,年龄(39.87±7.46) 岁;C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40.63±6.98) 岁;D组男24 例,女26 例,年龄(39.12±10.87) 岁。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虚寒证,主症为气急咽痒、干咳、痰少且白、咳嗽声重;次症为恶寒、肢体酸楚、头痛、发热、消瘦;苔薄白,脉浮。西医诊断标准:均符合《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标准》[7]中相关诊断标准;年龄>20周岁;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敏感性皮肤;敷贴部位存在创伤、感染或溃疡;合并严重皮肤病;存在发热、出血及淤斑;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合并血液病;糖尿病控制不良;存在沟通理解障碍;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依从性低下;中途退出。

1.3 方法

所有患者所选穴位基本一致,主要包括大椎、肺俞、膈俞、脾俞、定喘、膏盲、心俞、天突、膻中等,具体由医师根据病症现场辨证选取穴位。敷贴均根据《张氏医通》所记载的基础方加减而成,主要包括白芥子、甘遂、细辛、姜等,加工成100目细粉末,贴敷前调成糊状备用。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用药指导,包括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用药注意事项、嘱患者清淡饮食、进行皮肤护理等;告知患者常规贴敷4~6 h后来院取下,或自己拍照上传微信,按时观察用药后的皮肤反应。A组三伏贴的调配采用常规三伏贴药膏配方;B,C,D组均根据三伏贴配方,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将蜂蜜和三伏贴药膏按质量不同调配,分别为1∶10(B组),2∶10(C组),3∶10(D组)。

1.4 评价指标

临床疗效: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8]中相关疗效标准评估治疗效果。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常规正常、肺部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常规正常、肺部基本正常;无效:临床症状轻度缓解或无缓解。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皮肤反应:无反应,皮肤无任何红肿等异常现象;轻度反应,无明显红肿,红肿面积在敷贴药物范围以内,无瘙痒、刺痛、灼热感觉,无水疱;中度反应,红肿颜色较浅,红肿面积略大于敷贴范围,有轻微瘙痒、刺痛、灼热感觉,可以忍受,有小水疱;重度反应:红肿颜色较深,红肿面积大于敷贴范围,有较为严重的瘙痒、刺痛、灼热感觉,甚至无法忍受,有异常水疱(大于5 mm×2 mm)。异常皮肤反应发生率=(重度+中度)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分析,定性资料以百分比描述,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A,B,C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皮肤反应

A组和B组异常皮肤反应发生率均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C组与D组之间的异常皮肤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四组异常皮肤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三伏贴使用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潮红、瘙痒等均属正常现象,但部分患者可出现异常水泡。相关临床研究发现,使用中药三伏贴后皮肤异常水泡发生率可高达25%,为减少此类严重皮肤反应,一些研究提出可删减三伏贴中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另一些研究则提示缩短药物敷贴时间[9-10]。但删减药物及限制使用时间可能会削弱治疗效果,故积极探寻其他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三伏贴为中医“冬病夏治”的一种特殊中药穴位敷贴疗法,体现出“治未病”的预防思路,其将《素问》中所秉持的“春夏养阳”治病原则和天灸外治疗法相结合,使用具有温阳扶正功效的药物,并将其研磨配制成膏状敷在不同疾病所对应的穴位上,起到鼓舞正气、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发作的作用,尤其对于易在冬季加重或复发的虚寒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发挥良好的防治功效,且具备使用简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11]。但在接受三伏贴治疗时,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过敏现象,轻度者表现为皮肤局部紫红、瘙痒,重度者可出现水泡,若水泡破裂,可致浆液流出,疼痛难忍,影响继续敷贴治疗,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存在破溃感染、皮肤瘢痕等风险。本研究经中医专家的指导,在不影响患者原有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将蜂蜜加入贴敷药物中进行调配,以减少严重皮肤反应。结果显示,A组和B组异常皮肤反应发生率均高于C组和D组,且C组与D组之间的异常皮肤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组和D组的蜂蜜比例效果更佳。也进一步说明在三伏贴药物中添加蜂蜜可有效降低异常皮肤反应发生率,分析其原因在于蜂蜜味甘性平。在《神农百草经》中有蜂蜜相关记载:“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即有清热、补中、润燥、止痛、解毒等功效[12]。现代药理显示蜂蜜外用可起到解毒、抗菌、消炎、滋润、防腐、保护创面、促进细胞再生和渗液吸收等诸多作用,其成分中的过氧化氢可起到抗菌作用,利于清洁伤口,也可为炎性细胞活动提供能量,进而加速无氧代谢,维持成纤维细胞的活性,促进伤口愈合。蜂蜜含水量低、渗透性高,能快速吸收创面的水分,减轻敷贴局部水肿。此外,蜂蜜的黏性可为局部皮肤提供物理屏障,阻隔外界刺激及细菌感染。蜂蜜中含有丰富的转换糖、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可以提供局部组织愈合所需的营养,故在三伏贴药物成分中加入适当比例的蜂蜜可及时缓解患者皮肤反应,从而避免异常水泡的产生。在临床疗效方面,D组的总有效率较低,B,C组总有效率差异则可忽略,再与上述皮肤反应结果结合可得C组的2∶10是最佳调配比例。

猜你喜欢

伏贴水泡蜂蜜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你真的了解吗
水泡
“蜂蜜”CP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艾草水泡脚改善肺功能
蜂蜜哪里去了
抽掉梯子
壮医三伏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