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即课堂研学促成长

2020-07-13周琴王毓高

发展 2020年5期
关键词:亲近感研学课题

周琴 王毓高

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强学生社会公共道德体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的桥梁。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认为在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中提出“聆听窗外声音”,指出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观。为此,学校安排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共同体验、相互研讨,本文着重探讨开展研学旅行、进行校外综合活动的效用。

一、加深学生对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不仅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而且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研学旅行基地,如红色旅游景区,特色民俗景区等在设计研学内容时充分渗透了自然和文化因素。例如在赴临夏开展的“石说远古,陶绘河州”研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参观马家窑彩陶博物馆,深刻地感受到马家窑彩陶文化的绚丽典雅,感受到远古先民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在临夏砖雕厂,学生直观地领略了绘画和雕刻与建筑相结合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在河州民族风情的古街区,学生深切感受到传统优秀民俗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学生们用稚嫩的心灵探究化石悠久的历史,加深学生对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

二、增强学生社会公共道德体验

研学是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在研学旅行当中,倡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真实的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真实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例如在参观过程中由于班级较多,参观点相对较少,或者允许学生体验的项目、时间有限,难免会出现分配不均或者混乱,如何合理地处理矛盾,淡化不良情绪,对于每一个饱含热情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曲折的心路历程体验。在出行的交通工具上对畅玩手机游戏、大声喧哗、乱扔垃圾、谈吐不文明等一系列不文明现象的正确应对也能使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社会公共道德意识。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学旅行,改变教学只能在课堂进行的现状,让孩子们真正走入社会,走入大自然,寓教于乐,获得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学习方式。例如在参观科技馆时,学生能通过科技馆的展陈,大量学习科学知识、接受科学思想,在科学实验中与同伴一起协作交流完成一切任务与挑战,把“团结合作”累积到优秀的品质里。在彩陶馆亲身体验制作彩陶的各环节,在动手绘画、烧制、雕刻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在设计自己的砖雕作品时,同学亲身实践向砖雕师傅请教雕刻技法,通过自己独特的设计和构图,发挥想象,注入情感,在体验中过足了雕刻瘾,深受传统优秀民俗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各种切身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开阔视野,了解社会。

总之,通过校外研学旅行,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学会勇于承担责任,感受集体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隊观念和整体意识,累积优秀的品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的桥梁。

基金项目: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8年度“初中阶段班集体主题活动多元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LZ2018—914)、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新课改背景下优秀民俗文化进中学历史课堂策略研究与实践”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7]GHB2389)及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专业认证的高校历史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策略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9]GHB212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兰州市第二十中学)

猜你喜欢

亲近感研学课题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基于近体原则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与探索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