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人的《奥德赛》
——李安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神话原型批评

2020-07-12庄丽哲海军军医大学国际军事医学交流中心上海200433

名作欣赏 2020年36期

⊙庄丽哲[海军军医大学国际军事医学交流中心,上海 200433]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导演2012年的作品,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印度少年和一头三岁的孟加拉虎在遭遇海难之后,共同在太平洋上漂流的故事。影片改编自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而电影的改编与原著往往有着或远或近的距离,是导演和编剧对原著的再阐释和二度创作。所以,本文的讨论是基于李安的电影而非扬·马特尔的小说。

一个少年与一头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了227天,这样一个内核看似十分简单的故事,为什么会有如此动人的力量,其中原因当然有影片在心灵领域探索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终极关怀;在技术运用上达到新突破、美到慑人的3D效果;还有让观者乐此不疲地进行阐释的那郁郁葱葱的隐喻森林(当然不排除有些阐释有过度之嫌)。以上这些因素,自然是这部作品具有如此魅力的原因。除此之外,用“原型”来讲故事,是使这部作品如此动人的另一关键因素。而这部作品中的一些原型,来自于《荷马史诗》当中同样的一场关于海上漂流的故事——《奥德赛》。

一、神话——原型批评

神话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的批评流派。人类学家弗雷泽、心理学家荣格以及哲学家卡西尔,分别从人类学、心理学和象征形式哲学的角度对“原型”进行过深入的阐述。而在此基础之上,加拿大学者诺斯罗普·弗莱,以文学的视角对“原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弗莱所讨论的“原型”是文学的原型,是“作品到作品一直保持不变的东西……并同时在普遍意义及纯文学意义上使用它”。弗莱指出,原型可以看成是文学作品中的因素:“它或是一个人物、一个意象、一个叙事定势,一个从范围较大的同类描述中抽取出来的思想,只要它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具有约定性的联想。”“原型体现着文学传统的力量,它们把孤立的作品联结起来,使文学成为一种社会交际的特殊形态。”至于原型和神话的关系,在弗莱看来,神话就是“原型”。“虽然我们在谈及叙述时说神话,谈及意义时说原型。原型最早且最为广泛地存在于神话之中,它与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就李安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海上漂流和海上岛屿的经历,做一些神话——原型批评的思考。

二、海上漂流

这时集云神宙斯唤起强烈的北风,/带来狂风暴雨,顷刻间浓密的云翳/笼罩大地和海面,黑夜从天降临。/船只被风暴刮走,一头扎进波涛,/狂风的威力把船舶三片、四片地撕碎。(《奥德赛》)

我们继续被强烈的风暴/颠簸在游鱼丰富的大海上。(《奥德赛》)

这是《荷马史诗·奥德赛》第九卷中奥德修斯在向阿尔基诺奥斯王讲述自己海上的经历:狂风暴雨、云翳浓密、游鱼丰富。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李安导演用镜头语言还原的扬·马特尔小说中的场景,也同样可以视作是奥德修斯此段讲述的场景再现。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尽管用镜头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神秘莫测的海洋,人虎共存的离奇故事,但它毕竟是由一部发生在现代社会的纪实性的作品改编而来(甚至可作为是日本货轮失事的纪实材料),所以,少年派所经历的是符合现代逻辑的自然现象。而《奥德赛》是古希腊神话,奥德修斯所经历的大都是超自然的力量,女妖塞舌、独眼巨人、妖鸟岛、忘忧花等,只能是神话里的存在。然而,尽管如此,那段好似永无终止的漂流却是极其相似的。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少年派在海上漂流了227天,“海上漂流”是两部作品共同的故事内核。这个故事表面上确实可以用“简单”来形容,除了中间遇到过一次浮岛,再无其他戏剧性的情节。只有无尽的海上漂流和间或出现的成群的飞鱼、突然从深海跃起的鲸,由海洋上空的璀璨到让人震颤的星空,海上的暴风雨。为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一人一虎的海上漂流故事能如此吸引人,恐怕还要从“海上漂流”本身说起。

“漂流”是从《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流传下来的一种叙事定势。从《奥德赛》开始,奥德修斯式的旅程化的“漂流”,便成了受希腊文学影响的小说情节结构的一种惯有模式。从《奥德赛》浓墨重彩地讲述奥德修斯在海上的漂流开始,“漂流”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原型,影响着许许多多的欧美作家的结构方式。其中深受“漂流”这一原型影响的有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虽然故事背景各不相同,但同样都是在讲“漂流”的故事。

“漂流”这一故事原型之所以在西方文学史上一次次重演,或许与“水”的原型意义有关。“水”拥有多重原型意义,包括生命、变形、净化、救赎、智慧等。就智慧而言,人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水”总能变幻无穷,以最恰当的形态,经受最小的阻力,而达到其运动方向的最终目的。奥德赛和少年派都能够审时度势,借助自身的智慧,一次次脱离困境。就救赎的意义而言,不论是奥德修斯还是少年派,在海上漂流的过程中,也有对生命的思考,是对自我的一种救赎。用“原型”来讲故事,使得少年派具有了可以比肩奥德修斯的神奇动人的力量。

三、海上岛屿

在漂泊者眼中,摆脱那无止境的海蓝色的唯一途径,除了抵达靠岸,当属遇到海上的岛屿。在奥德修斯的海上漂流中,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海上岛屿,有着各式各样的岛屿经历。而在少年派的海上漂流中,遇到的那座浮岛,是派唯一一次见到了蓝色之外的绿色。但仅这一次的岛屿经历让观影人印象深刻,颇有奥德修斯的奥古吉埃岛经历的影子。

二人上岛的过程都是因为遭到了海上风暴的携卷,并且都在岛上面对同样如仙境般的安乐所在(派开始还以为能在那里待到永远),最终,都选择了拒绝(当然,也是因为派后来发现那是一座食人岛)。

在海上漂流的奥德修斯,同伴因为吃掉了太阳神的牛而死于非命,在经历了一场海上暴风雨之后,独自一人被岛上的卡吕普索所救。

想当初他落难爬上船脊,我把他拯救,/宙斯用轰鸣的闪光霹雳向他的快船/猛烈攻击,把快船击碎在酒色的大海里。/他的所有杰出的同伴全部丧了命,/只有他被风暴和波澜推拥来到我这里。(《奥德赛》)

然而,奥古吉埃岛是仙境一般的存在,足以让不死的天神惊讶不已,岛上各处充满了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女神中的女神”卡吕普索对其又是极尽殷勤,一往情深。许诺如果与之成婚,就可获得永生。

神女一面声音优美地放声歌唱,/一面在机杼前来回走动,用金梭织布。/洞穴周围林木繁茂,生长茁壮……/各种羽翼宽大的禽鸟在林间栖息作巢……/茂盛的葡萄藤蔓,结满累累硕果。/四条水泉并排奔泻清澈的流水……/旁边是柔软的草地,堇菜野芹正繁茂。(《奥德赛》)

但是,如此醉人的仙境和女神殷勤的陪伴,即使在开始时有过短暂的欢愉,却最终没能动摇奥德修斯的归返之心。在奥德修斯看来,“任何东西都不如故乡和父母更可亲”。

不过我仍然每天怀念我的故土,/渴望返回家园,见到归返那一天。/即使有哪位神明在酒色的海上打击我,/我仍会无畏,胸中有一颗坚定的心灵。(《奥德赛》)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派在浮岛上所经历的一切都有着奥古吉埃岛的影子。派在登岛前,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海上漂流,夜里的一场海上的雷鸣电闪的大风暴,极大地摧残了派的意志和身体,使其快要支撑不下去。第二天,已经接近昏厥的派突然就发现了那座浮岛,而这也是一个仙境般的所在。整座海岛好像是由盘根错节、紧密缠绕的一堆管状绿植组成,像一座绿色的大高原,中央是一片绿色森林,森林深处是清澈的淡水池塘。这座浮岛的出现,拯救了将要陷入绝望、走向死亡的派。而关于这个拯救者——浮岛的隐喻,有人解读为毗湿奴的化身(毗湿奴躺在千蛇组成的床上沉睡,正对应了那座侧面像人的浮岛的基底部就是无数盘结纠缠的树根),也有人解读为这其实隐喻了派的母亲,这里暂且将上述争论搁置,可以确定的是,这座浮岛的外形,是一个女人平躺在海面的形象,电影中的画面已经先后两次明确地传达了这一点。在这里是否也可以推断说,派的拯救者,不论具体所指为何,可以确定的是她也是女性的,或者是有女性属性的存在。派在这座岛屿上吃喝、洗澡、观察狐獴、走走、跳跳、休息,沉浸在无尽的快乐之中。但同样的,最终他也没有放弃要寻找陆地、返回家园的信念,和奥德修斯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关于他们的这种选择,早有学者分析说:“卡吕普许诺给奥德修斯的永生和感官肉欲的生活,但是这必须要付出与文明脐带切断的代价。对一心想归家的奥德修斯而言。‘隐藏者’卡吕索普的雪藏,跟洛托法戈伊人的‘忘忧花’一样,是一种对失去过往记忆和自我身份的诱惑,所以奥德修斯才斩钉截铁地拒绝。”在影片中,派也对来听故事的作家明确表示过这种想法:“如果我继续待在那座岛上,我看到了我的生命将如何结束。孤独,被遗忘。我不得不返回世界,或死于途中。”(I saw how my world end,if I satyed on that island.Alone,forgotten.I had to get back to the world,or die trying.)这种将自己格式化和被世界遗忘的恐惧,不管经历了多长时间,都是相似的。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派所经历的漂流,是神话时代的奥德修斯经历过的,派遇到的浮岛的故事,也和奥德修斯所遇到的奥古吉埃岛的故事相类似。少年派的故事是有“原型”的故事,才会触动观影人深层的记忆神经,才会带给观者如此的震撼,引发解读的热潮。

①〔法〕茨维坦·托多罗夫:《批评的批评》,王东亮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88页。

② 〔加拿大〕诺斯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陈惠、袁宪军、吴伟仁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版,第99页。

③ 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第118页。

④ 〔加拿大〕诺斯洛普·弗莱:《文学的原型》,见吴持哲编:《诺斯洛普·弗莱文论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9页。

⑤ 〔古希腊〕荷马:《奥德赛》,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134页。(本文有关该书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⑥ 陈戎女:《荷马的世界——现代阐释与比较》,中华书局2009版,第1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