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苏童小说中家族悲剧的叙述
——以《妻妾成群》《罂粟之家》《1934年的逃亡》为例

2020-07-12胡琦琦郑州大学郑州450007

名作欣赏 2020年36期

⊙胡琦琦[郑州大学,郑州 450007]

一、苏童家族悲剧的故事来源

血缘纽带形成的家族关系具有永久性的特征,且家庭群体中的个体也会有强烈的归属感,这种吸引力和凝聚力更能够以一种集中的方式表现作者的思考。作为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成名于20世纪80年代的作家,苏童对于家族命运的叙述与他个人的生活道路一定具有某种联系。从童年的独特体验到自身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爱好的外国文学的影响,都给苏童家庭伦理小说悲剧的叙述打下了基础。

(一)童年时光与人生经验

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大背景下,物质十分匮乏,人们的精神也经历磨难,生活压抑而沉重。苏童于1963年出生,在童年时期,他就经历了贫穷、困苦、孤独带来的苦难,这也让他笔下的家族故事被阴影所笼罩。家长经常因柴米油盐的困顿争执不休,是当时大多数家庭的主要情况,因此他们无法良好地顾及孩子的身心成长,这让苏童幼小的心灵对家庭产生了矛盾、清苦的印象。苏童在十岁时患上肾炎,小小年纪就不得不终日承受病痛带来的折磨,不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此产生了一种孤独的心理。等到苏童再稍大一些的时候,由于缺乏成人管束,在街头巷尾游荡成了刚刚开始记事的他主要的业余活动。正是有了这些童年时期特殊的经历,苏童才展示出那种对家族血缘关系的冷漠和对悲剧结局的偏爱。

(二)苏州特殊的环境

苏童对家族故事的写作也和他生活的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苏州是一个非常有江南水乡意趣的城市,其人文地理环境对苏童的写作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为社会所熟知的清雅的苏州情调不同,苏童成长过程中看到的苏州是另外一番景象。他从小生活的街道是杂乱喧嚣的,狭窄的巷子周围是残破老旧的楼房,楼房里的房间都狭小不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讲述的也是粗俗的事。在这样拥挤的环境中,家庭和个体在生活时毫无隐私,人们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三)外国文学的阅读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外国文化思想大量地进入中国,这也给当时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写作思想资源。外国文学大师例如塞林格、福克纳、高尔基、卡夫卡等对苏童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都关注人的生存情况,特别是马尔克斯在家族小说的书写上给苏童带来启发。在中篇小说《1934年的逃亡》中,苏童运用了大量的画面片段和意象的重叠碰撞来展开小说,而不是像传统的家族小说那样阐释或反思传统家族文化。同时,外国文学对苏童家族小说的影响也包括荒诞及讽刺意味的使用,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家族小说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其中少年人物形象和旧时代到新时代转换时期步履维艰的女性形象让读者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人性异化铸就家族悲剧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可以看作是社会的缩影。苏童善于书写家庭之中的故事,而家庭和家族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不同人物的性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则是家族小说最为重要的部分。其小说中的家族悲剧主要也是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身份、行为的书写表现出来的,家族成员之间紧张、压抑、冷漠、异化的关系是最终造成家族悲剧的原因。苏童的家族小说很少去展现家族之间应有的温情,也很少表现宏大崇高的历史:女性传统且典型,在历史社会的局限性中经历宿命般的轮回;男性则缺乏责任感,下一代继任者通常无用、懦弱,从而导致了封建大家族的没落崩溃。

(一)旧社会封建家族的女性形象

在封建社会生活的女性受着封建制度对女性生命和人权的欺压,女性的命运是悲剧的。在《妻妾成群》中,苏童就给我们展示出苍凉、荒诞的历史中绝望的一群女性。十九岁的颂莲虽然上过一年大学,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却因父亲去世时家庭破产,在做工和嫁人之间选择嫁给了快五十岁的有钱男人做四房姨太太。实际上,她还没能真正具有个性和反抗意识,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封建大家族女性的悲剧道路。大太太毓如年纪已高而不得宠,借念经诵佛远离家族中的纷争,可以说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二太太卓云看似敦厚老实、开朗大方,背后却明争暗斗地迫害颂莲;三太太梅珊失宠之后被老爷丢弃,每天也只能靠唱戏排解心中的寂寞和痛苦,她想要选择自己的爱情和生活,最终却也没能逃出被老爷下令投井的结局。陈府的女性在男性的世界被当作玩乐的工具和财富的象征,结局注定是悲惨的,她们的灭亡也预示着家族的没落。

《罂粟之家》中同样也有在封建家族中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女性。刘素子的名字本来就被苏童赋予“纯洁”的隐喻,她一生都和黄猫居住在二院的厢房之中,远离世事,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但她却依旧逃脱不了成为家族祭品的命运。当土匪抢劫刘家的时候,刘素子被迫用身体保全了家族的平安;革命后翻身的长工陈茂想对财主刘老侠复仇,也是选择将刘素子强奸作为发泄的手段。一再受到屈辱的刘素子终于不堪忍受,她看到了家族将要走向灭亡,怀着绝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旧社会封建家族的男性形象

在苏童笔下,部分男性作为一家之长,本来应该成为家族的顶梁柱,却选择堕落和沉沦,使得家族的悲剧成为必然。

《妻妾成群》中年过半百的陈佐千可以说是一个终日淫乐的无能男性形象。他肆意纳妾的行为早就让已经衰落的家业入不敷出,从大房刚开始的大金片彩礼到第五房太太已经没有彩礼,我们就能看出他失去理智纳妾的行为会导致家族的崩溃。他看似掌握着家中的大权,实际上所有的太太都把他当作获取物质的手段,不曾真心实意地爱他、敬他。他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早已失去了生育能力,但他继续纳妾以掩饰自己的恐惧,他的性功能的衰颓早已预示着陈家生命力的衰弱。儿子飞浦生长在女人云集、明争暗斗的环境中,虽是长子,却已然失去了男性的本能,懦弱无能,注定无法成为家族的继承者。

《罂粟之家》中的财主刘老侠受到了利益和欲望的驱使,做出一些毫无道德感和泯灭亲情伦理的事情。作为儿子,他受不伦欲望的驱使,和自己带给父亲的姨太太翠花花乱伦,丧失孝义;作为父亲,他让痴傻的儿子演义长期处于饥饿之中,还让女儿刘素子作为家族祭品遭到两次奸污,最终自尽而亡;在男女关系上,他也丝毫不能克制欲望,在城里染上严重的梅毒。刘沉草作为家族的继承人,在当时已经根本无法与“枫杨树世界”融为一体,他对继承父亲地主的身份失去了认同感,刘氏家族终于在腐败阴冷的环境中一步步走向了衰亡。

《1934 年的逃亡》讲述了祖孙三代的逃亡,“我”的祖父陈宝年从“枫杨树”抛妻弃子到城市中图发展,却因追逐欲望而变坏,身上穿金戴银到妓院去嫖娼;随后却一落千丈,从妓院回家的路上遭到小瞎子的暗算,被浇了三盆凉水,最终得了重病去世。苏童将他对于性、罪恶和死亡等问题的思考通过家族的破灭展现出来。

三、叙述家族悲剧的目的

苏童把家族的变迁和社会的变化结合在一起,用一种冷静的态度来呈现他对于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传达给读者大家族由盛到衰的悲剧实际上存在着多种原因,他笔下的家族悲剧同样也是人物命运的悲剧。

描写家族中不同地位的男性或女性的悲剧体现出人性的罪恶、焦虑和困境,而在文明的时代,封建家族也必然会走向瓦解。苏童通过书写家族悲剧下的人物悲剧,也体现了他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关怀。他写作的目的是想要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展现封建社会中人性的黑暗,并以悲剧的形式,把读者引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让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启发人们对于生命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