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唐诗词融入当代流行歌曲

2020-07-12王禹然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名作欣赏 2020年36期

⊙王禹然[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诗词,尤其是唐代诗词是寄托祖先情感的载体,其中一部分绝句还可以被吟唱。盛唐时期音乐发达,教坊常采用名人的诗歌配入曲调。宴会歌妓也会唱诗送酒,称为歌令。中唐时期,渐兴起了长短句歌词,唱诗便逐渐淘汰了。结合历史可知,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有很大的融合空间,在现代社会很多文艺爱好者也尝试将古典诗词的经典内容融入当代为大家所熟知的流行歌曲中,以便于对诗词内容进行进一步“诗化”“雅化”“音乐化”。

一、唐诗词融入当代流行歌曲的原因

笔者认为流行歌曲与古典唐诗的融合对于这两种单独艺术创作形式来说都是一种发展。首先,对于流行歌曲来说,一方面,这样的融合可以使得流行歌曲既具有歌的明白晓畅,又具有诗的含蓄隽永;另一方面,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与品格,又有现代人的精神与气质,可以说,这应该是当代歌词发展的一个方向。其次,对于古典唐诗来说,这是古老艺术形式再次进驻到现代人生活之中的一种体现,这一融合也意味着古老内容的现代性转化,极大地拉近了现代人与古老艺术形式之间的距离,进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唐诗,渴望了解唐诗知识。因此,我们以其为例探究将诗词融入当代流行歌曲的空间和方法,展现具体的融入路径。

二、唐诗词融入当代流行歌曲的四种类型

就创作的环节而言,当代音乐人往往喜欢先有曲调,后再按照曲调的行乐方式、特点、思想内容等进行填词,这样的创作方式就在潜层次要求填词人具备很高的音乐理解、创作能力以及比较突出的文学素养。古典唐诗的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缘起缘由的继承和发展的相互关系,所以我们基于当前的唐诗研究和现代歌曲创作的现状,归纳总结出以下四种唐诗与流行音乐融合的类型。

(一)唐诗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

在某一程度上说,人类具有共情的心理,它可以跨越时空,成为古人与今人的联系之处。所以,今人在创作流行歌曲的时候常常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为其谱曲,使其成为展现自己情愫的一首好歌。比如香港著名歌星徐小凤就曾经演唱过的《别亦难》就直接借鉴了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无题》诗的前四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在1998年由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以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为词,借助优美浓郁的越剧曲调而谱写的抒情歌曲。通过这一融合,可以看出艺术歌曲是诗人与作曲家之间的联谊,更是诗情与曲情之间的有机契合。这一直接借鉴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展现了男女之间的微妙情愫,并用女性的口吻描写了爱情这一颇为丰富的感情世界。这一艺术尝试以经典唐诗的借用催生出听众的共情,并且人们可以借助这首经典唐诗迅速理解歌唱者所表达的情感。总之,直接借鉴的方式作为第一种融合路径,最大化地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可以通过听众共同的记忆引发共鸣。

(二)唐诗词间接构成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重要素材

在许多现代歌曲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人都尝试对唐诗进行部分借鉴,不同于上一部分的整体借鉴,部分借鉴的方式较为含蓄,并且可以使得创作人在借鉴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创作成分,对原有的唐诗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演绎,融入更多的个人化色彩。比如由李宇春演唱、郭敬明作词的中国风歌曲《蜀绣》堪称近些年流行歌曲借用或化用古诗词的集大成者,据考察,整首歌曲一共隐藏了至少15首古诗词,正是因为这首歌巧妙地借用了众多的古诗词,整首歌曲的古典唯美意境凸显,听者如沐春风。歌词开始“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巧妙地化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全诗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外歌词“六月杏花村”也巧妙地化用了这首唐诗。歌词“等残阳照孤影”则化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此外,歌词“牡丹染铜尊”则借用了李白《将进酒》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总之,在这首流行歌曲之中,利用古典诗词编写歌曲的例子十分丰富,确实令人赞叹,这首歌曲的流行使得我们中国人再次感受到了中国风歌曲的无限魅力。

(三)某些流行歌曲继承唐诗词的某一风格情感

相对于前两种融合的方式,有些流行歌曲虽然没有直接引用或者化用唐诗,但是继承了唐诗词的某种创作思路或者某一风格,以表达人类共同的情愫。比如流传颇广的《涛声依旧》直接沿用了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在歌曲中写道:“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由此可知,这首歌曲在整体上借鉴了《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内容和风格,经过作词人的艺术再创造,使得平凡的夜、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一起构成了一幅幽静隽永的江南水乡夜景图,传递出古今人均有的愁思,呈现了客乡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愁绪,继承了唐诗之中的落寞孤独的心境,成为现代人的真情告白和情感抒发之作。

(四)某些流行歌曲借用唐诗词标题并演绎拓展

流行歌曲与唐代诗歌的融合还可以体现在歌曲直接借用唐诗的标题作为歌曲名,进而进行演绎和扩展,虽然这些歌曲在歌词的创作上,如写作手法等,与原始的唐诗没有太多的关联度,但是同样继承了歌曲的某些意境,比如歌曲名《人生何处不相逢》,由陈慧娴演唱,收录于《今天的爱人是谁》专辑中。歌曲名字“人生何处不相逢”最早就是出自晚唐诗人杜牧的《送人》,原句是“此生何处不相逢”。只不过,“人生何处不相逢”颇有些洒脱豪爽,更像是与好友道别,互诉衷肠等。总之,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代流行音乐与唐诗同样能够带给人们共同的想象空间,并且从听觉和视觉上给人以精神方面的愉悦。两种艺术形式虽然存在不同,但是通过相互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可以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新形式,流行歌曲融入唐诗,既能实现对唐诗的现代性转化,也可以使得古典唐诗多一种传播的路径,并且推动流行歌曲向全新的方向发展,全面提升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水平。

三、古典唐诗融入当代流行歌曲的方法研究

伴随着大众艺术品位的提升和新需求的产生,流行音乐在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将流行歌曲和唐诗进行融合的尝试也渐渐增多,很多学者开始对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二者的关系、产生的原因、发展的现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和多角度的理论性研究。一方面不但丰富了流行歌词的表现内容,另一方面,深化其文化底蕴,使听众朋友们感受到了歌词内在的古典优雅的韵致。对于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群体,流行歌曲已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渗透到大众的生活之中,由此人们都表现出了自己的个人需求,由于个人兴趣等的不同,一般雷同的爱情歌曲很难成为经典歌曲,只是有限时间之内的流行内容。

基于以上两点问题,我们谋求流行歌曲自身品质的提升。笔者认为古典唐诗作为一座古典“宝藏”,能够使得当代的歌曲创作人从中找到新鲜而醇香的艺术材料,创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环节进行融合创作。首先是全面筛选、梳理唐代诗词,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够提高唐诗的再利用率。其次,对已有融合作品的精确分析。探究创作者融合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四种融合路径的认识,比如全面掌握通过把古典诗词语句、语意进行适当的取舍、使用、化用的方法等,借鉴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的方法等。最后,就是大胆地进行流行歌曲创作,全面抒发自己创作者的感情,以求得与听众的共鸣。

总而言之,唐代作为我们杰出的文化瑰宝,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创作宝藏,通过将其作品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既可以克服当前流行歌曲内容的浅白无深度的问题,又可以通过这一渠道扩大传统诗词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广大民众的审美水平。与此同时,这种创新型的融合还为当前的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我们希望这种勾连古典诗词和现代流行歌曲的创新尝试能够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