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早期科幻电影中的儿童形象分析

2020-07-10任晓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4期
关键词:教育意义

摘  要:中国早期科幻电影往往以儿童形象作为载体,或被赋予教育意义,或被寄予希望与期待。本文以早期中国科幻电影中的儿童形象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类别和功能。研究发现,儿童在中国早期科幻电影中呈现为与恶势力作斗争的“拯救者”形象,同时也被塑造为社会危害下的“受害者”形象。作为这样一个矛盾体,儿童更能引起观众的注意,更具有教育意义。

关键词:中国早期科幻电影;儿童形象;拯救者;教育意义

中国早期科幻电影可以算作一种类型电影。从《珊瑚岛上的死光》到《疯狂的兔子》,与早期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不同的是,它们所关注的并不是未来科技和塑造英雄形象,更多的是国家文化经济转型、历史变革以及工业发展的困境,或许是对国家理想与愿望的一种寄托。1

在当时的电影工作者看来,孩子是最爱幻想的,也是最容易通过科幻电影教育和改变的,因此在早期的国产科幻电影中,儿童形象作为主体出现。尽管电影中的很多技术在现在看来已经很落后,但依然触动当时的儿童观众。豆瓣上不少评论表示:小时候看的这些系列电影对于自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中国早期科幻电影中儿童形象的类别

中国早期科幻电影中,儿童形象往往是表达电影所传达思想的载体。新中国成立后,儿童形象在电影中出现的也逐渐频繁。他们往往代表国家的正面形象,成为宣传观念的载体。而在科幻电影中,儿童往往作为拯救人类于危难的“小英雄”形象出现,其承载着宣传国家形象的教育意义。

1、作为“拯救者”的儿童形象

科幻电影往往塑造未知领域空间,在这个充满危机的世界中,儿童往往呈现“拯救者”形象。在电影《小太阳》中,少先队员们在科学家的帮助下希望能够改造北方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以增加农产物产量。虽然影片并没有呈现危难,但儿童们的思考和行动反证了自然环境的不足和粮食生产的短缺,而电影的旁白也适时地拷问观众:“小朋友改造大自然的问题,难道永远只能是个幻想吗?”这句拷问重申了科学的价值和力量,同时也再证作为“拯救者”的儿童形象。《魔翡翠》中,作为儿童形象出现的彬彬是唯一能与翡翠说话并且成为朋友的人类。俄罗斯商人想拿翡翠赚取商业利润,但彬彬却不畏艰难,带翡翠回家,帮助了外星人,最终成为外星人和人类的“拯救者”。在影片结尾,作为外星人产物的代表——魔翡翠给了儿童彬彬一块小翡翠。这一友好举动给予观众想象的空间和全人类未来新的希望。《疯狂的兔子》中,儿童与外星人的“产物”李大米进行脑力竞争,最终将她将外星人的控制解除,把它们赶回了自己的星球,从而拯救了所有的孩子。在这些影片中,儿童都是作为“拯救者”的形象而出现:或是改造大自然,或是与外星人争斗。作为“拯救者”的儿童形象的出现展现了电影人对社会危机的反思、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并把这些重任和期许寄托在儿童身上。

2、作为“受害者”的儿童形象

在中国早期科幻电影中,儿童往往作为电影人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思或担忧的形象载体。在影片《毒吻》中,三三本身就是一个受害者:父母在化工厂工作,导致他出生时体内就含有剧毒。在未知的情况下,他给社会造成巨大影响,而他自己也困惑于自己为什么不能拥有普通人所拥有的一切。作为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三三承载着人们对环境破坏与污染的担忧和反思。同样在《霹雳贝贝》中,贝贝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孩子却拥有不普通的超能力——天生带电。爸爸妈妈怕他被人发现和捉走,把他关在家里,使他丧失了童年的乐趣——友情。因为他带电,爸爸妈妈也不敢靠近他,使他从来没有享受过母爱,因此丧失了普通人都能够享受的亲情。甚至因为带电,他被科学家当做实验体。在影片中,天生带电并不是贝贝的本身意愿,因此他也是受害者。中国早期科幻电影往往表达着对于未来社会的担忧与反思,儿童作为受害者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引发社会的关注。

二、中国早期科幻电影中儿童形象的作用

1、展现真实童趣

儿童形象为中国早期科幻电影中增添了一份真实的童趣,拉近了后者与儿童观众之间的距离。在电影《霹雳贝贝》中,导演将视角放低,用孩子的眼光去创造这部电影,将电影融入到现实生活中。贝贝拥有的超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化场景中得到展现:贝贝因为不能在音乐课上拍手而生气,继而用自己的超能力让下课铃声提前响起;看到没有公德心的坏人,贝贝会用超能力悄悄地惩罚他;为了尽快到达游乐场,他也会动用超能力调整红绿灯……这些场景和心理都是很多观众小时候经历过的、想做又不敢做、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导演摸透了儿童的心理,并将整部片子注入真实的童趣。儿童最能理解这种快乐,他们能清楚地感受片中贝贝的喜怒哀乐,儿童的情绪也随着情节的起伏而变化。2这种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贴合现实中儿童的特点,是科幻电影更有人情味和现实意义。

2、实现教育目的

“好的儿童文学一定是教育的,自然会给孩子一些好的东西,而教育的儿童文学不一定是好的。电影亦然。”3所以塑造儿童形象的电影是不能没有教育意义的。但是同时,这种教育意义也是不能被夸大其词的。适当的教育意义才能够增加整个片子的深度。在影片《大气层的消失》中,人们为了赚钱而不顾生态环境的安慰,导致臭氧层出现空洞,科学家陷入困境,而孩子作为“小英雄”的形象出现并拯救全人类。作为正面形象出现的孩子给整个群体以榜样作用,仿佛在告诉电视机前的儿童观众:如果你们未来像这样破坏环境,地球有可能会消失。向儿童灌输保护环境的理念,是对环境破坏以及金钱至上的一种反思,给予儿童和成人群体以警醒,拥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如果说《大气层的消失》是对未来的反思,那《魔翡翠》就是对儿童这个群体寄予美好希望。在《魔翡翠》中,彬彬帮助翡翠回家,帮助外星人重返星球,使得儿童与外星人建立友好的关系,儿童成为外星人与人类友好交往的桥梁。《魔翡翠》将人类的未来与外星人联系起来,将后者塑造成一个可以与人类和平共处的群体,最终达到倡导儿童与他者和谐共处的教育目的。不论是对未来的反思还是美好期待,涉及到儿童形象的中国早期科幻电影总是带有教育色彩,而通过对儿童形象的塑造,科幻电影可以更潜移默化地实现教育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1]  刘正达. 八九十年代中國儿童科幻电影中的恐惧心理研究[C].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首届长三角影视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2015:79-84.

[2]  林雪飞.中国儿童科幻电影的第一部成功之作——《霹雳贝贝》[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1):140-142.

[3]  魏亚西.儿童电影散论——以南京电影制片厂优秀儿童片为例[J].电影艺术,2002(2).

[4]  黎书.中国科幻电影的叙事研究[J].中国电影市场,2019(02):31-34.

作者简介:任晓(1998.8-)女 山东省 潍坊市 本科在读 汉族  研究方向:中国早期科幻电影、儿童形象。

猜你喜欢

教育意义
阅读能力,数学教学同样不容忽视
人性论的教育意义研究
浅谈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让健康向上的通俗歌曲走入高中音乐课堂
幼儿课间游戏活动的开展研究
先秦墨家思想中的利他行为
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意义问题分析
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油田职业教育的永恒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