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自信心的关系

2020-07-10刘灿张俊林旭唐甜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4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意义融合

刘灿 张俊 林旭 唐甜甜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信心,进而更好地为未来的就业成长等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目前高校就业教学管理等方面探究的重点。本文首先对目前大学生自信力缺乏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然后阐述了在大学生就业教学管理方面增加社会实践的意义,最后针对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自信心与社会实践能力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自信心;社会实践;意义;融合;措施

在大学教育阶段,随着大众教育理念的实施,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就业群体也面临较为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自信心,进而切实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等,积累更丰富的储备,成为目前高校就业管理探索的重点。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力缺乏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需要进行针对性科学设计,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高校大学生自信心普遍缺乏的表现分析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教学理念逐渐从精英教育向着大众教育转变,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自信心不足。很多高校大学生他们不喜欢课堂上表现自己,在课堂座位选择等方面也习惯于靠后坐,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比较好,但是却畏惧发言,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进而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乏良好的互动,难以提高教学成效,也不利于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生活交际等方面能力不足。很多高校大学生习惯于独来独往,不善于和他们进行交流,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孤僻沉闷,不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人沟通。有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不喜欢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还有的学生追求完美,对自我要求较高,在生活交际方面运用有色眼光看待问题和事情,从而导致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障碍。

二、社会实践教育引入高等教育阶段的意义分析

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着力加强学生技能培养以来,还应当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引导大学生积极实践,不断探索,这样才能更好地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学以致用中收获更多,提升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高校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丰富教学载体和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来解决问题,学会思考,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提高知识深度拓展应用能力,全面促进自身综合技能的提升。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问题思考,找出自身在理论学习、技能提升与社会需求和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进而帮助他们针对性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外通过实施社会实践教育教学等,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长自信,让他们在大学教育阶段就可以提前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能,进而为未来的成长等积累丰富的储备,全面提高综合素养,成长为对社會更有用的人才。社会实践教育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构成要素,打造特色性实践教学体系,也有利于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实力。

三、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自信心培育相关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成效,为大学生未来成长就业等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加强高等教育教学目标体系的优化。要围绕高等教育教学目标,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起来进行教学目标的综合性设计。避免单一地注重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要将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全面纳入到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聚焦理论教学建立与其一致的教学目标机制,从而针对社会实践教学提供更明晰的发展方向,全面促进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2.加强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要围绕社会实践教育教学针对性建立相关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全面性的考核评价指标,在评价方面要及时、到位,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科学设定评价指标,引入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不同的评价模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并全面提高其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主动意识。

3.加强社会实践中学生技能的综合培养,创新探索灵活的方式方法。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舞台,鼓励他们在专业领域积极发言,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己,善于和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沟通。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相关的实践环节,通过项目教学法、实验教学法、问题导向法等不同的教学模式,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等设计相关的实践培养体系,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实践和动手操作。加强学校教育基地建设,完善相关的实践平台等,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参与主动性。另外还应当积极探索课外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舞台,注重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等与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强化合作,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等鼓励他们为大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实践锻炼机会等。

此外还应当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很多的人生问题,对未来还存在很多的焦虑和迷茫,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借助现代信息平台等搭建良好的沟通机制,对学生面临的困惑等针对性帮助他们做好人生规划,鼓励他们勇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专业领域寻找自身的优势,挖掘自身的闪光点,正视自身的不足,进而才能切实提升他们的职业综合能力与就业信心。

结语

总之,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大学生就业自信心提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为此,教师、学校等不断深入研究,加强系统化设计与教学模式的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育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娟娟.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自信心实务研究[J].新作文,2018(02)

[2]  杨芳琳.提升技校生自信心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12)

[3]  张敏婷.大学生自信心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J].职业,2018(09)

[4]  范莎莉.基于就业为目标指向的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探讨[J].山西青年,2018(06)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意义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有意义的一天
破次元
融椅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