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师知识结构、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研究

2020-07-08杨春耘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留学生汉语

杨春耘,屈 韵

(川北医学院 a.外国语言文化系;b.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四川 南充 637100)

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外国留学生的不断涌入,为对外汉语教育发展和中国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机遇。对外汉语教育既肩负着语言教学的任务,也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推动力取决于广大对外汉语教师,取决于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教师的文化知识素养和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为了更好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和传播,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仅仅从理论角度阐明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以提高文化教学效果的观点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对外汉语教师在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1]437。这需要更加细节的实证数据。获取数据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问卷调查,然而,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并不多,较突出的有曹贤文、王智[2]17-18的“有效教师行为”评价调查,在7类24项评价中有三个调查项涉及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教学;赵春秋[3]88则主要基于教材内容调查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白宏钟、钟琳[4]66对汉语国际教育文化课教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张丽[5]118等在调查新疆对外汉语师资队伍现状时发现对外汉语师资“不适应教学文化环境、转型教师亟待完善知识结构”等问题;范祖奎、范晓玲[6]81-83通过对外汉语教师职前在校的学习科目、课时、学分等推算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这些不同层面的调查结果和研究结论对教师了解对外汉语课堂文化教学和教师的中国知识结构有一定的帮助,对教学也很有启发,但由于研究对象和研究焦点的不同,并没有对对外汉语教师具体的中国文化知识结构、文化教学意识和文化教学行为进行专门研究和讨论。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出现以对外汉语教师中国文化知识结构、文化教学意识和文化教学行为作为调查对象的实证研究成果。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研究人员拟通过问卷调查考察在国家强调“文化输出”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师是否在知识素养、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等方面有充分的准备、认识和行动;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更好地服务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调查对象

参与调查的对外汉语教师来自四川、重庆、黑龙江、辽宁、海南、广东、河南、贵州、江苏等省份的45所大学,总共62名。其中男教师9人,女教师53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3人,助教42人。年龄在22~52岁之间,教龄最长的30年,最短的半年。讲授对外汉语教龄最长的14年,最短的半年。有32人所学的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其余为英语、德语、汉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教育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十几个不同专业。教综合汉语的40人,教汉语听说的17人,教中国文化概况的14人,教汉语写作的4人,教汉语阅读的6人,教其他对外汉语相关学科的10人,比如医学汉语。因为有可能一人教几门课程,所以可以多选。被调查的教师来自国内各地,年龄跨度大,能代表目前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的构成情况。

(三)研究工具

课题组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问卷共计33题,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9号题)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所在学校、专业、性别、年龄、职称、教龄、所教对外汉语课程、班级和对外汉语教师的教龄等。问卷第二部分24个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结构;(2)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3)教师的文化教学行为。这三个维度都有多个细节题。关于教师文化知识结构有三个题项,采用了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哲学文化的划分;反应教师文化教学意识的部分有五个题项;关于教师文化教学行为部分,分了课前(四个题项)、课堂(五个题项)和课后(两个题项)。其余五个题作辅助研究用途,考察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教学倾向性等。问卷调查主体的大多数题测量指标采用 Likert Scale 5点量表,赋1-5分,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有时同意;4=同意;5=非常同意。为了能得到更加深入细致的调查数据,问卷中少数问题采用半开放式回答,可以多选。

问卷设计好以后经过与课题组成员和统计学专家反复斟酌,最后导入网络平台“问卷星”生成二维码,发给对外汉语教师在微信里完成调查问题并提交。问卷要求被调查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认识作出选择。

(四)数据统计方法

问卷调查数据通过“问卷星”导出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处理。其中,定性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描述,定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形式描述。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外汉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结构

数据显示(表1),对外汉语教师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中国文化知识结构不平衡,高低排序为物质文化、哲学文化和社会文化。属于物质文化的衣食住行等分值最高(3.66),而属于社会文化的艺术、民俗、宗教、制度和法律等分值最低(3.37)。这些数据印证了申莉提出的“我国传统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存在中国文化知识体系建构不足”[7]59的观点。

表1 对外汉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N=62(x±s)

由表1发现对外汉语教师在中国文化教学中文化知识的输出量依次为:物质文化(88.71%)、社会文化(61.29%)和哲学文化(59.68%)。社会文化和哲学文化在教学中的输出明显低于物质文化。虽然“社会文化和哲学文化”的教学输出排序与表1的教师文化结构中“哲学文化和社会文化”排序不一致,但是,这两种文化的教学输出没有显著差异。访谈中有教师认为教师知识结构排序时社会文化排在最后,而教师教学输出时社会文化却略高于哲学文化,是因为教师比较欠缺属于社会文化的宗教、制度和法律知识,却非常了解同样属于社会文化的艺术和民俗知识,在课堂上艺术和民俗知识讲得比较多。属于物质文化的衣食住行等教学输出排序第一,跟表1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里教师对于物质文化的了解多于其他两种文化吻合。由此可以推断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对教师的文化教学有一定影响,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教学有一定倾向性。

(二)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

表2的每项均数都大于4,表明对外汉语教师文化教学意识很强,认识到了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很重要”(4.27),也非常认同文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4.10),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审美能力(4.05),增强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4.06),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4.18)。曹贤文、王智[2]21于2009年10月对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31名对外汉语教师做了问卷调查,以教师“在文化教学上花费的时间不少于语言教学”来判断教师们是否注重文化教学,结果发现跟Brown①在国外的外语教学调查结果相比,国外教师比国内教师(3.52)更加重视文化教学。虽然曹文的研究内容与本次研究内容不尽相同,但是,两相比较问题的脉络更加清晰。一是国外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更重视文化教学,他们的文化教学意识更强,这很值得对外汉语教师思考和借鉴;二是时隔十年,再做调查,本次研究数据证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师文化教学意识增强了。

表2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N=62(x±s)

(三)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教学行为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教学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行为总均分分别为3.80、3.74、3.55分。各项均分如表3所示,对外汉语教师在备课时对文化教学的考虑和准备优于课堂和课后。教师课前能较充分地考虑把中国文化融入教学(3.92);能较充分地准备关于中国文化的实物教具(3.73);非常充分地准备关于中国文化的音频和视频(4.06);能基本上准备好关于中国文化的PPT和图片(3.48)。在教学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基本上会解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中国文化(3.65);将中国文化与留学生本国的文化进行对比讲解(3.52);会经常采用不同的教学法进行文化教学(3.90);会给学生分享自己在中国的文化经历(3.73);也经常鼓励学生课后多关注中国文化(3.90)。这些课堂行为都反映了对外汉语教师文化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但还需要不断提升。课后,对外汉语教师也会给学生提供在中国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3.44)和关注中国文化的渠道(3.65),这样的校外文化体验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很快适应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然而,这一项相比教师的课前和课堂行为均分最低,需要提升的空间较大。

表3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教学行为N=62(x±s)

把表2和表3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与他们的文化教学行为有显著差异,他们的文化教学意识明显高于文化教学行为。教师的课前准备优于课堂教学也说明在实际教学中,虽然教师课前关于文化教学有意识的准备很充分,但实际教学中没能完全实施,所以教师对课堂文化教学的满意度不如课前准备。访谈中有的教师认为这是因为受了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文化教学目标任务影响,或者受课时、教材、教学计划的限制所造成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教师的文化底蕴不足,文化教学实施的低能造成的。

三、提高对外汉语教师文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根据以上数据和分析,研究人员针对对外汉语教师文化知识结构不平衡、教师文化意识和文化教学行为的差异,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策略,供对外汉语教师和相关职能部门参考。

(一)丰富教师文化知识结构,拓展全面文化教育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实现全面的中国文化教学,教师的中国文化知识结构有待丰富,水平也需提高。对中国文化的充分了解是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国家汉办借鉴了TESOL等国际第二语言教学和教师研究新成果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制定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的教师标准体系《国际汉语教师标准》。鉴于中国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大本营,“对外汉语教学”是站在国内的立场上、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1]439,此标准同样适合对外汉语教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第二模块的“文化与交际”包括“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两部分,要求教师具备多元文化意识,了解中国和世界文化知识及其异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则。具体的二级指标要求教师应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知识,主要哲学思想与宗教文化的基本知识,还应了解中国国情的基本知识等并运用于教学。换言之,一个称职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更要有广博的知识面,涉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不仅要尊重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与时俱进,了解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成就[8]53。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因文化知识结构问题偏重任何一种文化教学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也会影响留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全面理解。研究者认为虽然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可以帮助解决留学生生活和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但是,社会文化和哲学文化作为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更具文化本质,可以激发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中国智慧的核心思想包含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1]440,应该作为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贡献出来,而对外汉语教学则是我们贡献中国智慧的一个渠道。

为了解决对外汉语教师中国文化知识结构的不平衡问题,首先,相关教育职能部门在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教育之初,就应该考虑怎样设计课程结构才有利于专业学生在职前全面构建文化知识结构,为以后他们进入教学领域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已经进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对外汉语教师,需要针对自己文化知识结构的薄弱环节,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进修学习,丰富文化知识体系,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尽量做到能全面地向留学生讲解中国文化,消除因文化差异造成的学习和生活障碍。总之,对外汉语教师不可过分偏重哪一部分文化,否则,会因为教师在文化上的偏重导致留学生的知识习得失衡,最终影响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形象的全面了解。

(二)完善教学目标任务,合理输出中国文化

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都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对外汉语的具体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把语言教育做好,还要把文化传播当作终极目标[1]437。因为语言教育的最高目的,不仅仅是语言,还有文化需要被其他民族理解与接纳。“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统一性,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根本的特性。”[9]91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文化依附语言传播。虽然研究数据表明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意识比较强,但文化意识仅仅“反映了一个民族对自己走过的历史的骄傲,也表现了面对未来的自信与责任”[10]81。但这个责任怎么完成要求广大对外汉语教师深入思考,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初就应有意识地设定文化教学目标,把中国文化有计划地融入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广泛尝试和实践,把文化教学策略和形式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将文化对比分析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唯有这样,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才不仅仅是教师的文化教学意识,而是具体的行动目标和随之由文化教学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首先,要实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出,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完成课堂上的小目标不一定要有整块的时间,它可以是字词句的文化讲解中春雨润物般自然而然的滋养;也可以是不着痕迹的课前文化引入;还可以是课堂练习中活泼生动的文化情景再现。合理进行文化信息输出的途径很多,关键是教师要有行动意识,担当起“中国文化走出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义务和责任。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结合课程要求制定阶段性文化教学目标。一是在留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通过语言中字词句的语用和交际习惯等差异以及所包含的审美取向来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基础知识,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二是到了中高级阶段,针对汉语课本内容本身逐渐涉及更多中国文化知识,对教学模式做一定调整,适当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文化体演,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中国文化。三是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升,让他们在生活中参与中国文化的体验和学习。根据徐筱秋、何欣[11]87的调查,47.8%的留学生愿意和非常愿意参与中国文化相关活动。教师可以创造条件满足这部分学生愿意体验中国文化的需求。课题组所在学院和城市在这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努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有“汉语桥”定期为留学生组织各种中国文化活动,所在学院也有中国学生志愿者协会每周参加留学生的学习和课外活动,这些都是有助于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值得提倡。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教学目标大小,无论在什么阶段,实现教学目标都需要教师的经验智慧、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三)注重文化教学决策,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反思

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同步,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是文化教学、文化传播的过程[8]50,而教师决策对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前的计划性决策、课堂中的互动性决策和课后的评估性决策都体现了教师基本的教育能力和经验智慧,需要教师细心观察,不断反思。这些决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流程,建构着课堂教学生态,决定着教学质量。特别是在课堂上,教师合理利用互动性决策有利于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有效运用教师决策帮助留学生学好汉语,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首先,在对外汉语教师备课阶段,即计划性教学决策阶段,要把文化教学作为对外汉语语言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有必要思考怎样引导留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中国文化,是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历史背景以及风俗习惯使中国人形成了这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其含义是什么。其次,文化教学具有“随堂性”和“随机性”的特点[12]172,是一个复杂的随时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密切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需求加以调节,临时做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能满足学生需求的互动性决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果。再次,教师课后还应就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如讲授的语言和文化结合得是否好、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学生课堂参与度等进行系统的反思性评估。教师通过课后反思,可以总结教学经验,重构知识体系,增长教学智慧,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通过反思所积累的经验和采取的改善性措施会形成教师的评估行决策,反过来为下一轮课前的计划性决策提供帮助和支撑。通过教师反思所采取的任何一种理性的文化教学决策,都蕴含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情感,直接影响着跨文化的课堂进程和留学生的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至关重要。

调查研究通过实证数据发现了对外汉语教师在文化知识结构与文化教学行为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策略。此次调查结果将作为参照数据促进对外汉语教师反思自己的文化知识是否有欠缺,文化教学行为是否有不当,从而加强专业发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有效性。虽说“文化是语言的根,只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才能打牢留学生汉语的根基,便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进行交流”[13]67,但是,语言教育和文化传播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当有定力,这种定力来自于文化自信[1]437。而教师的文化自信源于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因此,丰富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是增加教师文化自信和文化教学定力的根本,有了文化自信和文化教学定力,才会有对外汉语课堂文化教学的全面实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魅力对于留学生来说是否绵绵不绝,实则依靠教师有知识、有意识、有方法、有智慧的解读和传播。而设计一种语言与文化教学较好融合的模式,使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更有利于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对外汉语教师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次研究的调查样本虽然分布在中国的东西南北中,可以代表中国对外汉语教师群体,但是样本量较少,各位同行在引用数据时,需注明样本量,谨慎参考。此外, 对外汉语教师的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哲学文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以及教师的文化教学倾向性是否会影响留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习得值得进一步做实证研究。

注 释:

①Brown在2009年做调查时采用了4点量表,曹文进行了说明,并做了换算后对比得出结论。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留学生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