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合作原则的认知机制研究

2020-07-08江艳艳王天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罗丝贵人皇后

江艳艳,王天鹏

(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1967年,格莱斯在哈佛大学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后提出合作原则,并于1975年提出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1]。自此,合作原则在语用学中发挥着历史性的作用[2]。封宗信[3]认为,四十年以来,以合作原则为核心的格莱斯学说受到了各领域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认知科学家。Baker[4]也提道:格莱斯学说开拓了语用学这一新领域,继而语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回顾格莱斯的合作原则,我们发现学界多从内外部视角对其进行探讨。内部视角主要运用合作原则分析各种类型的话语,包括外交模糊语言[5]、文学文本人物对白[6]、法庭话语[7]、幽默话语[8]、语言教学[9]、医患会话[10]、网络对话评估话语[11]等。外部视角则探究合作原则和其他理论,例如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12]、关联理论[13]以及顺应论[14]之间的关系。

尽管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受到学者们的广泛推崇,但是不少学者也对其进行了质疑与批判[3],其中就包括仅仅分析合作原则理论本身,并未上升到认知思维高度,缺乏系统的认知理论框架的支撑。鉴于此,本文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将认知参照点与概念整合理论相融合,对合作原则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和阐释。

一、认知参照点与概念整合理论

(一)认知参照点理论

Rosch[15]在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认知参照点理论,认为人往往选择典型的范畴成员作为认知参照点。Langacker[16]把认知参照点理论从心理学领域引入语言学研究领域,该理论认为,在认知目标事件(Target)的过程中,认知主体(Conceptualizer)选择认知辖域内的特定概念作为参照点(Reference point),这样就形成了从认知主体到认知参照点再到目标事件的心理路径(C-R-T),如图1所示。近年来,该理论广泛运用于语言研究中,这对话语分析产生极强的解释力[17]。

但是,赵永峰[18]发现该理论存在以下问题:认知参照点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起点与动力,而认知参照点理论未解释认知参照点的选择以及各认知域之间的关系问题。

图1 认知参照点理论

(二)概念整合理论

心理空间理论[19]是认知语言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Turner & Fauconnier[20]将该理论发展为概念整合理论,其认为在理解话语时,心理空间通过概念化过程产生两个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和整合空间。这四个抽象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即两个输入空间向即将形成的整合空间提供空间输入,类属空间反映两个输入空间中常见的共享结构,并投射到合成空间中,而整合空间将两个输入空间中的结构、背景及认知模型有选择地接收,从而产生新的层创结构,实现新的认知[21]。以上四个心理空间通过彼此映射连接形成一个新的概念整合网络[22]。如图2所示:

图2 概念整合网络

概念整合理论充分解释了话语理解过程中各个心理空间的整合过程。但是,该理论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未阐明概念之间进行整合的起点与动力问题[18]。

(三)认知参照点与概念整合理论的融合

认知参照点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起点与动力,而认知参照点理论未解释认知参照点的选择以及各认知域之间的关系问题。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充分解释话语理解过程中各个心理空间的关系,但概念整合理论未能阐释两个心理空间进行整合的源动力问题。因此,概念整合理论与认知参照点理论各有优劣,彼此可以相互补充。基于此,赵永峰认为必须将概念整合理论和认知参照点理论进行整合,构建认知参照点的概念整合理论(RBT)模型[18],这无疑在语言研究中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它的核心思想是:心理空间以认知参照点为基点,借助和其他心智空间产生联系的连接成分,融合出新的心理空间[18]。这恰巧弥补了认知参照点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之不足。但是,他未说明认知参照点与四个抽象空间映射时的顺序问题,即认知参照点是与输入空间Ⅰ先结合还是与输入空间Ⅱ先结合,亦或是与两个输入空间同时结合,并通过类属空间映射到整合空间。

本文认为认知参照点和概念整合理论相互映射时应该考虑顺序问题,即在言语交际中,首先有一个已知信息,并将此作为认知参照点。认知参照点首先与输入空间Ⅰ,即与符合正常认知的话语相结合,此时遵守合作原则的相关准则;否则与输入空间Ⅱ,即与特殊情况下的会话回答相整合,此时违反合作原则的相关准则;然后,其话语的认知理解过程以认知参照点作为基点,认知主体将两个输入空间的共享结构投射进类属空间中;最后,在认知参照点基础上,合成空间中注入了类属空间的共享结构,形成新的层创结构,实现新的认知,同时达到理解会话含意的目标。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认知参照点的概念整合网络

二、合作原则的认知机制分析

(一)量准则

量准则要求说话者提供的信息量是交际所需,恰到好处,不多不少[23]。在《甄嬛传》中,有这样一组精彩的对白:

皇后:恕臣妾多嘴,皇上准备给甄氏什么位份?

皇上:给个贵人吧。

皇后:贵人,好,就贵人吧。除了前头满军旗的富察氏是贵人,蒙军旗的博尔济吉特氏也是贵人,汉军旗秀女中正好也有两个贵人了。

——引自电视剧《甄嬛传》

合作原则中量准则的认知机制是以本该说或按道理需要说的一定数量的话语为认知参照点,与对方实际所说的超额或低值的话语进行整合,听者在此比对与整合的过程中则能明白说话者故意少说或多说的意图。从表面来看,皇后是在问皇上给贵人何种身份,但事实上,皇后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想听听皇上的意见罢了。如图4中的1,在这组对话当中,以已知信息,即皇后的恰如其分的回答为认知参照点。如果皇后只回答“贵人,好,就贵人吧”,即输入空间Ⅰ(一般版),此时正好符合认知参照点,回答恰到好处,遵循量准则。但是,皇后又赘述“满军旗、蒙军旗、汉军旗已经有贵人了”,即输入空间Ⅱ(特殊版),显然皇后说了多余的话,超过实际交际所需,违背了量准则。因此,当理解这段话语时,认知参照点首先与输入空间Ⅰ进行比对,即一般版的回答与认知参照点相结合,该对话遵循量准则;然而,皇后并没有遵循其准则,而是说了超额的话,即认知参照点与输入空间Ⅱ(特殊版)相互整合,并随后将皇后形象的共享抽象结构投射到类属空间“皇后的回答”中;最后,类属空间“皇后的回答”以认知参照点为基点,将这种抽象结构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即产生新的语用含意,即皇后嫉妒甄氏,暗示皇后的小气与愤懑不平。

图4 合作原则的认知机制

(二)质准则

质准则要求说话人的信息真实准确,不说自认为虚假的以及缺乏证据的话语[23]。在《了不起的盖茨比》[24]中,盖茨比明知汤姆是他的情敌,还去探望黛西和汤姆并坚持和他去城里。盖茨比说“Shall we all go in my car?(一起坐我的车去?)”。虽然是疑问句,其实是发出邀请,建议大家坐他的车去城里。但是,在这场爱情之战中,汤姆为了展示自己的地位,他却说“Well,you take my couple and let me drive your car to town(好吧,你带我们夫妻一程,然后让我开你的车去镇上)”。对于汤姆的提议,盖茨比并不满意,但是他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回答说“The car is out of oil(车没油了)”。

合作原则中质准则的认知机制是以一个真实的信息或概念作为认知参照点,与说话人的符合事实的话语相比对,与缺乏证据的话语进行整合,则能明白说话人的意图。如图4中的2,以已知的真实有效的信息“没问题,你开我的车”为认知参照点,如果盖茨比回答“车有油,没问题,你可以开我的车”,即输入空间Ⅰ(一般版),显然他的话符合事实,汤姆可以开他的车去城里,即一般版的回答与认知参照点相结合,该对话遵循质准则。然而,盖茨比并没有说真话,而是欺骗汤姆说“车没油了”,即输入空间Ⅱ(特殊版),说假话的输入空间Ⅱ(特殊版)与认知参照点相整合,则可得知盖茨比的回答违反了质准则。继而两个输入空间将共享的抽象结构与认知参照点“没问题,你开我的车”向类属空间“drive your car to town(开你的车去城里)”投射,最后类属空间将这种共享的抽象结构向合成空间投射,形成新的认知。盖茨比绅士风度、谦逊温和态度的背后,是他对情敌汤姆的嫉妒,对黛西已婚身份的不满,这才是真正的会话含意所在。

(三)关系准则

关系准则要求听话人与说话人的话语有关联,与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紧密相关[23]。《奔跑吧,兄弟》中有很多的幽默话语,尤其是郑恺和陈赫的一组对白让人忍俊不禁:

郑恺:【悲伤】今天我好空虚。

陈赫:为什么?

郑恺:因为我最爱的邻居搬走了。

陈赫:【一脸醋意】哦,为什么他是你最爱的邻居?

郑恺:因为他家WiFi从来不设密码。

——引自综艺《奔跑吧,兄弟》

这段话语的幽默效果得以产生的原因是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在合作原则中,关系准则的认知机制是以头脑中预设的,也就是已知信息或概念作为认知参照点,如图4中的3。郑恺认为他的邻居是他最爱的邻居,是因为他家WiFi从来不设密码。这并不符合正常的逻辑思维习惯,郑恺的回答令人出乎意料。原因是:以一般情况下邻居的形象为认知参照点,一个输入空间包含的是一般情况下邻居形象的心智框架,即正常的回答应该是“我的邻居非常体贴、照顾人”,我们称作输入空间Ⅰ(一般版),在这种情况下认知参照点与输入空间Ⅰ相比对,符合正常认知,即遵守了关系准则。然而,郑恺的回答是“邻居从来不设WiFi密码”,称为输入空间Ⅱ(特殊版),陈赫听完郑凯的回答可能一头雾水,并不明白他的这个回答与最爱的邻居之间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因为不符合一般情况下邻居的形象,违反了关系准则。在选取一般情况下的邻居形象作为认知参照点之后,与输入空间Ⅱ相整合,随后跨空间映射在角色与相应值之间进行匹配,便形成了合成空间。正是以认知参照点为基准的心智空间与两个输入空间,即一般版和特殊版“邻居形象”之间的相互比对与整合,建构了不同寻常的邻居形象,正是在这种出乎意料的间接性过程中幽默才得以产生。

(四)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避免含糊不清,要求说话井然有序,简单凝练[23]。在电影《泰坦尼克号》[25]中,方式准则的违反无疑为电影中的对白增添趣味。例如,罗丝邀请杰克欣赏她的婚戒,想得到他的赞扬与夸奖,但是杰克非但没有赞扬,却对罗丝说:“天哪,这戒指都可以让你沉入海底了。”。

一般情况下,以“婚戒象征爱情”作为认知参照点,杰克本该提纲挈领、清楚明了地表明罗丝的戒指既漂亮又珍贵,因此符合输入空间Ⅰ(一般版),遵守了方式准则。但是,杰克的回答并不符合一般的认知,而是说“这个戒指足以让你沉入海底了”,即图中的输入空间Ⅱ(特殊版)。因此,杰克采取了间接的方式表达了罗丝戒指之重,因此违反方式准则。这段话的认知理解过程具体如下:当“婚戒象征爱情”的认知参照点与输入空间Ⅰ(一般版)进行比对,不符合输入空间Ⅰ;随后,与输入空间Ⅱ(特殊版)相整合,便将共享的抽象结构投射到类属空间“罗丝的戒指”中;最后,该类属空间“罗丝的戒指”向合成空间投射,产生新的层创空间,实现新的认知,新的会话含意也随之产生——表面上是杰克夸赞罗丝的戒指,实际是他对罗丝订婚行为的戏谑与不满,分析过程如图4中的4。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将认知参照点与概念整合理论相融合,对合作原则中四大准则的认知机制予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认知参照点和概念整合理论相互映射时具有顺序性,在比对与整合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听话者头脑中首先会有一个预设信息,将此作为认知参照点,并首先与概念空间中的输入空间Ⅰ相比对,若匹配,则遵守合作原则;若不匹配,则与输入空间Ⅱ,即与特殊情况下的会话回答相整合,则违反合作原则,产生会话含意;随后,其话语的认知理解过程以认知参照点为基点,认知主体将两个输入空间的共享结构投射进类属空间中;最后,在认知参照点基础上,合成空间中注入了类属空间的共享结构,形成新的层创结构,产生新的认知,同时实现理解会话含意的目标。

本研究将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两大领域相互结合,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语用学当中的合作原则的认知机制进行分析,展现出话语的动态理解过程,揭示了会话的真正动机,充分说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会话理解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猜你喜欢

罗丝贵人皇后
真正的贵人
马来电话了
绚丽多彩的宝石皇后
马来电话了
遇皇后
为什么皇后镇被称为“冒险之都”?
寻找你的职场贵人
贵人
贵人
与动物对话的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