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创新研究

2020-07-07王广震徐伟平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

王广震 徐伟平

摘 要:大数据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标志,表现为社会各领域对大数据的充分利用,海量电子数据成为信息决策的基础,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深度挖掘互联互通的大数据,大数据成为新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在大数据背景下,目前高校维稳联动工作表现出四个方面的不足,即维稳联动工作的紧密性不足,维稳工作数据来源不够全面、类型差异大,尚未建立维稳工作大数据共享信息系统,维稳工作信息系统的数据收集、分析功能简单。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应确立新的工作思维方式,即应具有立体管理和数据收集、充分运用大数据及数据开放、共享的新思维。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应采取新的举措,提升维稳工作人员的大数据工作能力,建立统一的维稳工作信息平台,加强维稳工作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挖掘管理功能。

关键词:大数据;维稳联动;高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004-05

大数据应用是对目前“互联网+”或“信息社会”科技发展特征的概括。与之前的社会科技状态相比,目前大数据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业务领域,大数据的应用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管理的方式。在大数据环境下反思目前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发现尚有诸多需要完善之处,需要具备新的思维方式,采取新的工作举措,以加强高校维稳联动各工作单位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强化维稳大数据的收集、储存、共享、分析、挖掘、利用,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校维稳联动工作,保障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取得更佳成效。

一、大数据是信息社会的标志性特征

(一)信息社会的重要表现是对大数据的充分利用

信息社会主要以大数据作为强大的工具和生产要素,以便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发现新事物,并能够利用处理的全部数据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目前人们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做到的事情,在小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是无法完成的。信息社会发展到今天,大数据已经成为人们获得新认知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创造新价值的源泉,也是改变社会组织运作的新方法。分析、总结、归纳、抽象是人类认识事物,发现发展规律和相互关系的根本方法。但事物本身不会说话,只会以自身表现出来的外在信息即数据遮遮掩掩地示人。这些数据通常是繁杂的、琐屑的、碎片化的,甚至隐藏于其他数据之中,其价值不会自动展示出来,只有紧紧地抓住这些数据,充分利用其中蕴含的价值才能完成认知世界的任务。对大数据的充分利用,将改变过去在相对少量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有限理性认知的现状,而采用以海量数据深入挖掘作为创造、创新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对大数据的运用能力,使得信息在复制、传输、分析、利用的过程中变异、融合,产生新信息、新知识,创造新价值,进而使人类重新认知并改变着未来的社会图景。

(二)大数据技术应用以电子数据作为基础

大数据的表现形式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电子设备生成、存储、传输而成的电子数据,而数据在本质上是对人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的信息,或者说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是數据的内涵。传统载体的数据包括一切可以收集到的工业、农业、商业、生活等设备及各类科学研究中产生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等,这些信息只能以人工智能的方式进行分析和利用。现代网络社会或信息社会中电子文本、音频、视频等电子数据呈几何级数增长,并出现在传感器网络、RFID、互联网中,这些海量数据的直接搜索、分析、挖掘、利用是传统人工智能所无法完成的,或者是计算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能力,或者是耗时太久效率过于低下。与传统载体纸质媒介的数据相比,只有易于获取、传播迅速、便于储存并能够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处理的电子数据才能适应大数据的根本要求。

(三)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处理互联互通的大数据

大数据环境下,人们的工作、生活、日常活动的内容甚至思想的表达,都转换为了电子数据,这些电子数据不像传统数据一样依赖于特定的载体,而是在网络之中互联互通,可以非常便捷地通过网络技术收集和储存。大数据容量非常大,甚至已经无法应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有效地处理、转换为我们期望得到的信息。使用技术工具对大量且复杂的数据进行处理是大数据的典型特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大大加强,同时信息网络技术也深刻改变了现有的技术结构类型,信息通过互联网传输的速度和范围大幅提高,“信息网络技术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高新技术。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带来了对海量电子数据超强的处理能力,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使数据的力量在使用中充分体现出来,大数据借助于现代技术而成为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改变工作、生活、管理方式的强大工具。

(四)大数据已经成为新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进步,也是改变人类探索世界、管理世界的方法,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大数据环境下,需要的是所有数据或全数据,而不是少量的样本;允许数据不够精确,允许使用混杂的数据成为决策的依据;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信息之间的关联性需要足够重视,而不一定非要发现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必非得知道现象背后的关系。这与之前的工作方式、思维的方法具有显著的不同。前数据时代,受限于数据来源及其规模,仅依据有限的样本进行思考和决策,难免陷入片面、狭窄、独断的思维陷阱,而数据时代,有能力在更为全面的数据前提下做出适当的决策。前数据时代,认为没有因果关系的、含混不清的、繁杂的数据可能会造成与事实不符的判断,但有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能让决策者轻易地拨开数据的迷雾,发现事物的本质。前数据时代,只注重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认为只有找到事件的起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改变事物的运行结果,甚至会在所有因素中忽略次要矛盾、次要问题、次要因素,但大数据环境下,上述被忽略的因素均可能在数据挖掘中发现各因素彼此是否存在或紧密或松散的对应关系,无论这种对应关系是正向还是反向,都可以据此提前做出一定的预测、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即使不清楚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会妨碍采取正确的行动。大数据环境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高校维稳联动工作的运行方式。

二、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维稳联动工作的不足

大数据环境从两方面影响着高校维稳联动工作。一是工作理念,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应当具有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应当在尽可能多的占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改变目前依据有限信息进行决策和过分注重因果关系忽略相关因素的现状。二是工作方式,应当全面收集、存储、分享所有与维稳工作相关的数据,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数据深入挖掘,发现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及维稳工作内容涉及的相关因素,进而做出维稳预警,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此检视目前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其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维稳联动工作的紧密性有所不足

从工作单位看,高校维稳工作涉及对高校进行管理或因业务关系而与高校发生来往的教委、团委、公安、国安、社科联等行政机关;从高校内部管理部门来看,涉及校直机关的宣传部、统战部、党政办、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图书馆、保卫处、纪委、团委等,更涉及各二级教学单位(本文将上述机关、高校、高校各部门合称为各维稳单位)。前数据时代,各单位仅收集、储存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数据,这些数据被认为是可能影响稳定的直接信息,对于相关或无关的数据一般不予以收集。

大数据环境下,各方面的信息巨幅增加,且主要以电子数据形式公开存在于互联网或相关的局域网,或者以电子数据的形式由各相关部门储存。电子数据虽然是海量的,但易于存储、便于通过互联网快速传输,可以无视物理空间距离、位置且能及时到达指定区域。目前的联动工作是,各工作单位一般仅在必要的时候才会与其他部门分享数据、交流信息或联合行动,这种松散型的联动机制显然不利于数据的流动和应用。

大数据环境下的维稳联动工作,应该是由主管高校稳定工作的机关、学校内部一切与高校维稳工作相关的部门联动起来的有机整体,只有更为紧密的联动关系,才能将各单位的数据互联互通,才能让数据共享、流动起来而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而目前,很多高校将维稳工作简单地认为是学生处、保卫处的工作,把这几个部门的工作看作是高校学生维稳工作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全部内容,且仍然依靠开会交流、纸质文件或简报的传递等传统联动方式进行工作,显然无法满足在海量数据中收集、分析相关信息进而高效地完成维稳工作的要求。

(二)高校维稳联动工作收集的数据不够全面,目前数据类型差异大

绝大多数维稳联动工作的各单位仍依据自己的职责收集特定范围内的数据,收集的数据的范围比较窄,对重要的信息仍以纸质载体为主要形式,对看似不相关的数据基本没有收集,或受限于传统的工作方式而无法获取或收集。如各高校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生活学习、经济资助等比较关注,但对传统的认定贫困生的方法却有所不足。常规方法是由学生自己填表,附以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出具的证明,学院根据填表的信息再通过几个同学的调查来认定其是否為贫困生。新时代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习惯于使用网络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学习新知,也在高校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中留下太多的数据痕迹。如果能够全面收集与该生有关的相关数据做为参考,如通过校园卡收集该学生在食堂、超市的消费纪录,通过财务、科研、教务部门系统收集该学生得到校内课题资助、劳务费、补助、奖学金等方面的数据,显然有助于准确、客观地判断该学生真实的家庭经济状况。

大数据的应用强调分析样本的整体性,各类相关甚至不相关的全部可以收集的大数据,如社交媒体发言、浏览的网站、阅读的微博、分享的朋友圈、校园卡的消费等均应纳入数据的收集范围。此类数据表现为电子化、碎片化、类型多、变化快、信息量小,是目前各维稳单位工作系统均未积极收集的数据。且来源多样(diversity),异质性(heterogeneity)、复杂性(complexity)、多样性(complexity)及生成快速(rate)本就是大数据的显著特性。

目前,维稳工作的各机关、各部门虽然都在尝试建立或者正在使用信息管理系统,但各自使用的系统由不同的公司开发完成,数据类型不一,比如在互联网上常用的就有XML与JSON格式,还有非结构数据(用于电子邮件、文档、图片、音频、视频、博客、社交媒体等)、智能手机App 内的移动数据等,数据格式类型不同,其存储载体、产生方式、访问方式、表现形式、来源等也不一样,这将严重影响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数据抓取、传输,进而妨碍对数据的收集、挖掘、分析和进一步的使用,由此导致在事前无法准确进行预测,事中无法做出适当的对策,事后也无法对类似事件全面总结。

(三)尚未建立维稳联动工作大数据共享信息系统

各维稳工作机关、高校及高校各部门等缺乏统一的数据共享信息平台,无法实现将各单位或部分的工作信息统一储存、传输、共享等综合性利用,以提高数据的使用率和价值转换。数据的非排他性使得数据容易实现共享,使用的人越多,价值越大;数据的沉没成本低,不存在折旧成本,重复使用增值的可能性较大。数据共享才能使数据在收集者、储存者、挖掘者、使用者之间快速流转,促进信息不断结合、变异之后发现新事物、新联系。

维稳工作需要处理可能影响高校稳定的事件,但相关事件在发生前往往隐藏于海量信息之中,甚至看似表面无关的因素更可能是事件的关键或表征,这就需要通过共享大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高校维稳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内容,需要各方面数据的共享,不是仅靠某一部门、仅靠某项具体工作就能实现的。从工作信息系统方面看,需要加强日常工作体系、应急管理体系、责任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从工作联动方面,需要将高校稳定工作的预警、应急处理、评估反馈等各机制协调起来。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维稳联动工作需要打破信息孤岛的制约,实现数据共享。而很显然目前高校维稳的数据仍然处于各自为政,不能互通互联和共享的状态,甚至同一部门使用的不同信息系统版本之间都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只有建立统一的维稳工作数据共享信息系统才能更好地打开维稳工作的新局面。

(四)维稳联动工作管理系统的数据收集、分析功能简单

大数据的运用有助于提高维稳工作能力,应用大数据能够提高安全态势感知、预测及应急处置的能力。目前,各维稳工作单位均已开始使用比较现代化的信息工作系统,可以完成日常工作数据收集、统计、查阅、公文流转等基本功能,也可以完成学生、老师心理问题测试,思想道德状态问卷调查等特定事件的数据收集。但维稳工作者有意识地主动收集的数据总是有限的,相对于无时无刻不断在网络产生的大数据而言不过是小规模的数据,或者说,上述数据不过是传统纸质载体信息的电子化,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准确性,却无法深入地反映事件或主体的相关因素。现有的工作系统仅能完成简单的数据统计功能,无法自动完成对相关数据的抓取、集合、分析以发现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果关系,与大数据环境内在地需要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挖掘海量数据的特征相去甚远。

维稳工作中对可能影响稳定的事件提前作出预测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是化解危机能力的最充分体现。选择哪些因素作为判断预测事件的标准,以哪些因素作为制定措施的依据对工作成效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的方式是在有限信息的基础上,由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智慧综合判断。该工作方式与人的主观认知直接相关,不同的工作人员会选择不同的数据作为决策依据,进而采用与之相应的合理应对措施。这种主观选择的数据难免会出现遗漏、片面甚至是错误的情形,只有通过对影响高校稳定工作的相关大数据的深入分析、挖掘,才可以正确判断不稳定因素的来源、类型、性质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而提前作出应对决策,采取正确的行动部署。但目前局限于小规模数据思维模式下的维稳联动工作系统显然没有这方面的功能设计。

三、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维稳联动工作的新思维

高校维稳工作需要在统一领导下,由各机关、各高校、各高校部门之间联动协调完成,联动机制要求各单位对维稳事件涉及的各个方面提前预测、快速反应、及时处理、有效应对。目前,高校维稳联动机制是由各维稳单位根据自己的工作職责,收集、保存、分析特定范围内的维稳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决策或应对,只有情况需要时各单位之间才会就相关信息进行沟通、交流、分享。目前的维稳工作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联动作用,但大数据环境显然给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改变。

(一)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应具有立体管理、数据收集的新思维

大数据环境下,人们的一切行动甚至思想都不断地转换为电子数据,在数据面前,每个人都变更加透明,维稳工作需要树立以大数据说话的新思维。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便携式终端的广泛普及使得各种来源不同、类型互异、内容庞杂的海量数据呈现出一种爆炸式的增长。涉及高校稳定工作的数据,如教务部门对学生、教师的奖惩纪录、成绩、课题参与情况,财务部门所形成的奖学金、劳务费、科研费、咨询费、差旅费,多媒体教学所拍摄、记录的上课、考试、讲座、培训、自习情况的图片、录像、声音,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上学生和老师的言论等数据,同样也呈井喷之势增长,维稳工作者对此必须时刻保持积极的数据管理、收集意识。

大数据环境下,有效工作的基础是海量数据的获取、占用。而由于目前高校维稳工作职能的“块块化”及管理的“条条化”,导致数据收集和高校维稳工作两者间的关系被割裂开来,与维稳相关的海量数据无法及时收集、储存、共享,各维稳单位没有真正树立起立体管理、数据收集的新理念。立体管理、数据收集的工作理念就是要求高校维稳工作者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步伐,改变过去维稳联动工作的平面化、被动化的传统模式,与时俱进地掌握最新技术与方法,对涉及维稳对象的任何能够获取、收集的数据,无论看起来是否与维稳工作相关,也无论是否属于本部门工作职能范围、何时何地何种情形下产生,均应予以收集、储存。

(二)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应具有数据开放、共享的新思维

即使拥有海量的相关数据,但若无数据的开放共享,即使拥有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也无法深入挖掘大数据,更不能契合从对海量数据的利用来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知识的时代要求,也无法为维稳联动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可以说,大数据利用的障碍在于数据的“流动性”和“可获取性”,只有树立数据开放、共享的新理念,才能克服这一障碍。

影响稳定的事件在发生前必然会通过相关因素有所体现,维稳部门或许已经收集到了相关信息,但由于缺乏数据共享的理念,或因本单位技术手段欠缺、工作系统功能单一或维稳人员工作能力有限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般各维稳单位除了对自己储存的信息可以随时调取外,对自己职责范围外信息的查阅、获取,需要与相关部门协调后方能实现。各工作机关、部门名为联动,实则仍是各司其职,各维稳单位之间的信息处于相对封闭、孤立的状态,彼此做出的决策、对维稳事件处理的结果、效果等除非处理的部门主动发布,其他单位一般无从知晓。如果提供了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其他相关部门根据现有的信息则可能发现危机事件并做出适当的应对。现有的技术使得共享和相互联系成为了可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了便利。数据开放共享的理念有助于突破各维稳联动单位工作职责块块化、管理条条化的制约,扩展信息的来源和渠道。

(三)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应具有充分运用大数据的新思维

数据或信息是否充分是维稳工作的关键性环节。信息收集的越充分越早,对维稳事件的预测、预防、处置的针对性、适当性就越强。但数据收集仅仅是维稳工作的最基础的一步,海量数据本身不会主动告知哪些是维稳事件涉及的因素,只有主动、深入地挖掘,大数据的巨大应用性价值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但规律的发现需要从纷繁复杂的各类因素中发现、认识,信息分析的方法或总结归纳的方法是发现规律的基本手段,这一手段在大数据环境下具有新的要求。大数据的作用和价值,需要维稳工作者借助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各种来源、各种格式类型、各种内容的数据进行深入地挖掘、分析,发现那些隐藏于数据背后的真正的维稳因素。之后再通过对相关因素的监测,就可以对尚未发生而隐蔽于日常生活、工作行为但可能影响稳定的因素给予关注,将此类因素视为维稳事件的显性指标对待。对大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才能改变传统高校维稳工作只关注维稳事件事后处置、被动应对的缺陷,掌握主动权,将隐性工作显性化,改变高校维稳联动工作的被动性、滞后性。

四、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维稳联动工作的新举措

大数据环境下大数据资源的运用是基础,强调全样本数据的收集,强调信息的互联、互通,强调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遵循大数据的基本要求,以新的措施改进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将有助于促进高校维稳信息的收集、挖掘、分析、利用,实现更佳的工作效果。

(一)提升维稳工作人员的大数据工作能力,强化高校维稳联动工作的队伍保障

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变化,高校维稳工作主要还是通过工作人员的实施才能切实落实。维稳工作人员大数据工作能力影响着高校维稳联动工作的运行效果,他们是决定高校维稳工作成效的队伍保障。维稳事件数据分析和运用过程中,应当获取哪些数据、获取什么类型数据、怎样对获取的数据间关系进行阐释、需要将哪些数据关联起来比较观察、在现有数据基础上如何继续延伸到相关数据,这些都需要依赖于工作人员的知识背景和相应的大数据工作能力。

应当通过大数据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维稳工作人员的大数据思维,加强数据收集、储存、共享意识,把之前凭经验工作的模式改变为以数据作决策的工作模式。通过强化对高校维稳工作信息系统的使用,使工作人员面对大数据潮流应时而动,不躲避不回避,切实提高维稳工作人员实际的数据使用能力,保证高校维稳工作紧紧扎根于大数据环境。提升维稳人员的工作能力只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应当充分利用市场上专业的数据公司的技术力量,借助于他们的先进技术为高校维稳工作服务,建立维稳工作人员与专业数据公司或专家技术人员良好、健全的沟通交流机制,借助外力促进维稳工作人员卓有成效地完成各方面工作。

(二)建立统一的高校维稳工作信息平台,加强高校维稳联动工作的基础保障

维稳工作的数据呈现静态与动态关联,日常信息与业务信息相关联,外来信息与内部信息相关联的样态。高校稳定工作涉及多方面主体,如专职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的教师,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的职工和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涉及多个职责部门的信息系统,如教务、科研、财务管理、人事、招生就业、学生工作、保衛工作等管理系统。各管理系统相对独立、封闭,各自为政。

应当建立以管用结合、统一调度为框架的维稳信息工作平台,打造“一种格式一致的多元数据存储中心”。该平台信息来源应包括高校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区域内的全部高校、各高校内部相关职能部门及各二级教学单位,该平台可以将“信息采集、上传、分流、调度处置、研判、预警、预案、监督、反馈、管理、考核及网络办公”集于一体,实现维稳工作的反应快速、处置高效、联动有力。[ ]

通过统一的工作信息平台,使得源于维稳联动工作各机关、维稳工作各部门内部、外部的编制语言不同、数据类型各异的大数据,能够按照统一的格式提取、转换、收集、储存、融合,为大数据的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统一的维稳平台将融合相关信息,有助于把传统的外部联动机制内化为系统本身的畅通运行机制,大大减少传统外部联动工作的运行成本,提高联动工作效率。统一的维稳信息平台,将更紧密地加强维稳各单位之间的联动,促进高校维稳联动机制协调运行,保证高校维稳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改进维稳工作系统的大数据功能,加强高校维稳联动工作的技术保障

维稳工作需要对大数据挖掘,但高校维稳工作毕竟不是纯粹的数据分析工作,维稳工作人员也不可能是数据分析专家,只能通过加强维稳联动工作系统的大数据挖掘、分析功能的应用,才能从技术层面保证大数据价值充分实现。

通过加强现有维稳联动工作系统的功能,采用先进的、功能更为强大的分析技术和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多角度处理,发现某些特定因素与维稳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相关性,才能满足高校维稳联动工作的需求。数据分析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维稳工作中不可分离,它们从不同层面实现大数据的价值。分析是为了透视各相关因素与特定事件的规律性,挖掘是对隐藏在海量数据最深处的信息进行开采,除了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外,更要将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数据与特定事件的相关性提示出来,为维稳事件的处置提供参考。

通过充分运用功能更为强大的大数据分析、挖掘系统,可以有效利用自行录入的数据、互联网上的公开数据及大数据行业、领域专业公司的数据库资源,在保证信息安全、不侵害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克服大数据分析、挖掘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障碍,切实将大数据的信息价值充分挖掘出来,为高校维稳联动工作的资源配置、信息管理与决策、过程优化等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高校稳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要保证教职工正常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和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活动处于稳定有序的状态,使高校内部各种冲突都能够得到控制,矛盾能够得到缓和、解决而形成的高校良性运行状态。联动工作是高校维稳工作卓有成效的保障。大数据环境为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理念,面对着一切行为和思想均已经数据化的新形势,高校维稳联动工作应当与时俱进,树立大数据思维意识,充分利用功能强大的现代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积极探索、采用新的工作措施,收集、储存、共享、分析、挖掘与维稳事件相关的数据,让影响高校稳定工作的问题可以被预测得更早、更准,采取的应对策略更加有效,保证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稳定、安全、有序。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高校维护稳定研究咨政中心课题“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维稳联动机制研究”(CQGXWW222X2019-2)和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财产化环境下大数据权益保护问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 郑成思,朱谢群.信息与知识产权[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2]盛杨燕,周涛译,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 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 涂敏,万雪勇.维稳信息综合平台研究[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3,(6).

[5] 刘叶婷,王春晓.“大数据”新作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作为模式转变的分析[J].领导科学,2012,(35).

[6] 王若阳,李志民,杨玉海.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7] 南溪译,【美】杰夫·贾维斯.公开: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正能量[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大数据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