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童独立纪录片的创作分析

2020-07-06孙天雨

青年生活 2020年16期
关键词:游民拍摄者江湖

孙天雨

一、创作主题:徐童眼中的游民与江湖

游民是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的群体,他们出现在中国的各个时期,掩藏在中国真正体制外,影视作品中表达的仅是凤毛麟角。小人物刻画着大时代。游民形象在徐童的“游民三部曲”的展现中并没有因弱而弱,反而展示出了弱势群体的强——乐观而顽强的活着。这种生命绽放的美出乎常人,他们的美包括着真实和残酷。《算命》中“算命神棍”厉百程是,他的乞丐朋友老郑是,唐小雁也是。

江湖生活不管是在小说还是生活,都拥有一种普遍的共性和理想化的人生追求。总结出来有两点:第一,是平等的人格。即在江湖,不受制约,平等是游民理想化的人际关系。《算命》的主人公厉百程,身为江湖算命先生,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他卑微讨好残疾人联合会的工作人员,希望能拿到双份的残疾人补助。游民渴望的平等和谐在权贵面前被打击的体无完肤。第二,是大侠风范。金庸的作品能一直被翻拍传颂,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书中的大侠风范。《算命》中的唐小雁也是生活在江湖中的典型代表,拥有江湖侠义的“老鸨子”,她的豪爽仗义曾让她经历辉煌也遭受背叛。干女儿被警察抓进去出卖了唐小雁,唐小雁出狱后还费尽心思救她,脱离了宗族的游民们渴望被爱,没有血缘关系,却像兄弟姐妹们一样在扶持着。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二、作品风格:“真实电影”风格受质疑

“真实电影”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吉加·维尔托夫在1920年创造的生活即艺术的一种新艺术形式,他开创了一种不征用实际演员,纯纪录性质的叙事类电影。真实并非真相,纪录片记录的是真实,摄影机拍到的是真实,但有时它并非是真实背后的真相,只是拍摄者通过镜头剪辑尽量还原真实下的时代或个人,对其能够达到相对一致的情况下,这就是所谓的“真实电影”了。

纪录片的灵魂是真实性。在我国的独立纪录片中,跟踪拍摄成为了主要的拍摄方法。这类纪录片没有演员,不需要刻意布景打光,不干扰被摄者,只要把摄像机处在一个旁观的位置上,不干涉和影响事件的过程,没有旁白解说等制作。徐童在采访时曾提过自己在拍摄《老唐头》的过程,老唐头给孙子讲家谱的时候这一过程徐童作为一个旁观者把这场戏用长镜头的形式呈现给观众。长镜头具有不可置疑的真实性,不间断的记录事件让观众更能直接确切的感受真实的存在。

拍摄者常会遇到这类情况,为了使得影片更加有真實性,拍摄者无法参与其中。不可否认的是,拍摄者是在不断地消费着被摄者的生活。《麦收》的主人公牛苗红曾控诉徐童,因为他没有告知自己的情况下公映了片子,影响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虽然拍摄前徐童征求过主人公的同意,但仍有很多观众为牛苗红表示不公,因为她本想平淡生活,《麦收》却把她推到了风口浪尖,因其是不合法的性工作者。一部好的作品能被大众熟知,这是每一个导演在最初拍摄时所期待的。徐童的不足之处是太过真实,把牛红苗的故事未加粉饰的公放。现实不可能靠着拍摄去搬演,也不可能因为太过真实而剪辑。因为作品内容过于真实,内容与现实的距离也需要拍摄者的精准把控。

三、徐童独立纪录片的创作挑战

徐童的作品基本都在国外参展,在国内也是参加个别的独立影像展或者高校巡回展出,亦或小众群体间放映。可以说徐童的受众大部分是外国观众和中国知识分子以及高校学生,他们大部分是社会地位较高的或者是有高学历的人。虽然中国的观影人群逐渐多样化,但也只限制在院线内。提升国民对高水品作品的消费水平和审美素养离不开的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要友善地对待独立纪录片,首先要给予一定的平台。

纪录片拍摄时间较长,并且还需要尊重被拍摄者的意愿,在不断更新迭代电影市场,纪录片很不吃香。它对于拍摄时间和金钱成本的支出很大,大部分是电视台或者大型公司出资,很少有投资人愿意投资这种不赚钱的买卖。徐童拍摄的人文类纪录片,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收集素材,但这些素材往往很散碎。《老唐头》的素材花费了150小时,但最后成片中展示出来的只有86分钟。低效率、非商业的纪录片恰恰不在投资人的目标范围内。所以以徐童为代表地中国独立纪录片拍摄者,通过参赛提高知名度,这就可以获得海外纪录片投资基金会的资助。中国对大型的纪录片这几年的投资越来越多,《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大国崛起》等都是优秀的产物,但独立纪录片这一领域还未完全开发,成本因素导致许多独立纪录片导演的梦想止步不前。时间、经费等外部因素,让中国的独立纪录片依旧小众化,在无限的成本艺术创作中继续走着……

相对于外国电影艺术,中国的电影体制还不健全,更别说独立纪录片。因其题材的敏感问题,国内官方对其审查非常严格的,并且明令禁止这种挑战中国禁区和底线问题的纪录片。独立纪录片的特殊题材和独特表现形式很难通过官方的电影审查,因此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为观众所知。在拍摄独立纪录片的道路上,有很多像第六代导演张元一样的人因为拍摄题材敏感被下令禁止从事电影工作的例子,但因为其“独立”题材的特殊性和高水准的艺术表现能力,依旧让很多创作者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它呈现出来,它与主流纪录片在现在的中国纪录片文化中呈现出一种矛盾现状。

四、徐童独立纪录片的创作机遇

徐童对“游民”和“江湖”的关注,转变成了专属于他的系列性质的影片,为他在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市场上留有一席之地。但因为独立纪录片从表面上来看使产业化和市场化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冲突的境地,一旦涉及到利益变现,其存在是否合理也变得难以保证了,但不能说为了纪录片产业文化和市场就要放弃独立,纪录片的市场化并不是为了追逐利益回报,而是更需要提供一种创作的多元环境。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下的中国,个人应与官方共同努力从多方面为独立纪录片寻找资金和传播途径,抱有更加专业的态度去面对目前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创作现状。创作者应在提升创作水平的同时,与受众和解,以平稳沉和的心态去呈现自己的创作初衷和内容,在这种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中,才会让独立纪录片值得被关注,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发展才会越来越好。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发展会随着时间的积淀慢慢走向正规,当其受到中国官方的肯定后,才能更好地对外传播。立足于中国本土,绽放于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1] 安丽平.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2009.

[2] 王庆福.不一样的独立:内地独立纪录片与海外华人独立纪录片之比较.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3] 张丽.徐童独立纪录片研究.2015.

[4] 王冬冬、刘跃.纪录片拍摄中记录者与被拍摄对象共谋关系分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京).2012年5期第93-96页.

猜你喜欢

游民拍摄者江湖
我的江湖
街头被偷拍传上网,未告知就是侵权
Audio Attraction
江湖儿女
无巧不成图
隐性游民
走到哪蹭到哪的“网络游民”
触摸的岁月痕迹
江湖
不问江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