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影响分析

2020-07-06刘颖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医护满意率

刘颖

(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 132001)

慢性心律失常的创伤性治疗方法主要为人工心脏起搏器术,术后患者需卧床7~10d,且只能仰卧与非植入侧侧卧,否则导致电极移位的可能性极高[1]。 电极移位属于比较严重的术后不良反应,不仅影响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身体的疼痛和心理压力,不利于预后。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术后临床会严格控制患者的肢体运动,致使其肩功能容易发生异常,进而严重影响其日后的生活,这是因为患者若始终保持一个卧姿,则极易造成肩关节因受限而麻木、粘连、肿胀等。近年来,临床实践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的可能性。 为分析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影响, 以2016 年5月—2018 年5 月为研究段,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 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0 例)与对照组(40例)。 观察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52~75 岁,平均年龄(65.25±2.45)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 例,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10 例,II 度房室传导阻滞15 例。 对照组: 男20 例, 女20 例; 年龄51~75 岁, 平均年龄(64.98±2.39)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6 例,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8 例,II 度房室传导阻滞16 例。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与排除标准:均愿意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精神正常且表达清晰;排除伴其他严重疾病者。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 术后第1 天绝对卧床,术后8 d 内注意术侧手不得高于头顶,先尝试步行,逐步过渡到其他基础运动, 运动量需根据患者情况而定。予以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术后第1 天,让患者保持仰卧,并迅速握紧拳头,然后放松展开,再转动手腕、握拳;(2)术后第2天,让患者保持仰卧,一手将术侧上臂握住,另一手则将腕关节握住予以适度伸展;(3)术后3~4 d,让患者保持仰卧,由两名医护协助,一名站在非手术侧且右手握住非手术侧手臂,向上慢慢托起,另一人左手将肩部扶住,右手握住术侧手臂,向上慢慢托起,实现肩关节向后伸展和向前屈伸;(4)术后第5 天,让患者保持半坐卧状态,医护协助手臂外展和屈伸,注意幅度小于35°;(5) 术后7~8 d, 让患者下床试试绕头和攀岩,医护必须陪伴左右,适当予以帮助;(6)术后10 d及以后,医护训练患者做康复操,2~3 次/d,每次最少5 min,最多不超过15 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统计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包括肩功能障碍、上肢静脉血栓、电极移位;观察两组焦虑和抑郁情况, 用SAS、SDS 分别进行评估,均为20 项,每项1~4 分,各项得分相加后再乘以1.25 作为最终得分,最高分100 分,分数越高则焦虑、抑郁越严重;观察两组护理满意率情况,护理满意分4 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组例数×100.0%。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该次研究所统计数据。 正态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13,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n(%)]

2.2 两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对比

两组护理前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392, 6.744;t=10.025,5.257;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对比[(±s),分]

组别焦虑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45.43±12.38 45.05±12.31 0.138 0.891 20.26±6.48 30.08±6.75 6.638 0.000 39.76±11.39 39.54±11.54 0.086 0.932 19.76±5.43 28.86±5.65 7.344 0.000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7.5%、80.0%,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n(%)]

3 讨论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需要在患者体内植入脉冲发生器,位置在胸大肌筋膜面,右心室肌小梁内放置电极,导线放置胸前囊袋处,植入后会刺激患者心肌与心内膜,进而造成心内膜局部水肿[2]。 再者,心肌运动也会引发电极移位,这也是患者术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卧床的重要原因。 临床实践显示,患者术后1 d水肿会逐渐消失,同时电极也趋于稳定,而通常临床护理时会要求患者术后5 d 内卧床并限制其肢体运动,但发现患者诸多不良反应,如麻木、肌肉萎缩、肩部肿胀等, 这些都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3-4]。 为此,临床开始尝试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 并与传统临床护理做比较,结果发现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让患者更容易获得舒适感,而且促进了患者的恢复。 在早期康复护理中,医护会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适当运动训练,经过肩部、肘部适当地屈伸和外展运动,可大大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该次研究也显示,经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经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这也证明了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的积极影响。 另外,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首先,在该次护理过程中,医护严格控制训练的幅度,坚决执行适度原则,患者的接受度较高,这也有效提高了训练的效果;再者,在该次护理过程中,医护对患者进行严格心电监护,这也确保了患者的安全性,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最后,肩肘部运动让患者避免了关节粘连、肩肘部肿胀、麻木等出现的可能性,患者更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增强恢复的自信,更好地配合康复训练和治疗,也就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得患者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该次的研究结果与李翀[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也说明了该次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当然该次研究只对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这一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而其对患者心理状态并未做统计分析, 这一方面后期还需进一步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措施需注意以下几点:(1) 早期康复护理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并且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护理必须具有针对性;(2) 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需注重服务态度, 使得患者对临床护理更为满意;(3)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也要多激励患者,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从而利于患者预后康复;(4)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而随时调整患者的训练进程与训练量。

综上所述,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具有积极影响,其可有效减少肩肘部的不良反应, 从而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心脏起搏器医护满意率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时间寿命及影响因素分析*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