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髁置换术后骨科- 康复单元模式一体化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0-07-06李青中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骨科置换术膝关节

李青中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山东淄博 255400)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的关节, 属于符合关节,共计包含三个关节,人体膝关节除了有骨骼组织之外,还包含半月板、韧带、肌肉、滑膜和关节软骨等。 单髁置换术手术是患者膝关节病变治疗中常用的手术方式,围术期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手术质量的提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随着单髁置换术在临床治疗中的不断推广,康复训练模式也在不断完善,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是目前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好的一种康复模式[1]。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循证理念,调整干预患者的治疗方案,降低手术中各类应激反应的发生,减轻手术治疗对其重要脏器组织造成的刺激,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为此,该院将其引入到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中, 抽选42 例2016 年5 月—2019 年5 月期间在该院进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对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42 例在该院进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1:1 的方式分为各21 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男女占比12:7,年龄跨度55~72 岁,平均年龄(43.41±6.53)岁;骨性关节炎患者13 例,风湿类关节炎患者8 例; 患病时长1~6 年, 平均患病时长(2.87±2.16)年。研究组男女占比13:8,年龄跨度55~72岁,平均年龄(55.74±6.65)岁;骨性关节炎患者14 例,风湿类关节炎患者7 例;患病时长1~6 年,平均患病时长(2.93±2.78)年。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手术及干预模式进行治疗,入院后完善各项基础检查,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基础健康教育,手术后观察患者疼痛感,根据医嘱要求进行止痛。 研究组实施一体化模式,患者入院后需要由康复师、骨科医生综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行为习惯等基本情况,完善手术及干预措施。 手术完成之后,需要立刻展开相应的康复训练,通过腿部抬高对膝关节进行悬空训练,提升膝关节的伸展性,训练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 同时采取正确的手法进行按摩,缓解其膝关节的疼痛程度,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手术后1~3 天可为患者穿戴弹力袜同时进行冰敷,缓解患者术后的不适感受, 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的发生,同时需要进一步对膝关节进行的肌肉组织进行训练,训练方式主要为直腿抬高、起立坐下等关节活动,随着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提升以及其难受行逐渐延长训练时间,适当增加运动强度。 患者手术后出院之前需要再次进行康复指导,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其出院后的康复注意事项,综合评估患者的膝关节部位的肌肉力量、疼痛程度、肢体协调情况、活动角度以及心理状况,为其制定相适合的康复训练方案,告知患者手术后1 个月3 个月以及6 个月均需回院进行复查,根据患者的术后康复质量,对复查后的康复训练进行进一步调整。

1.3 观察指标

分组对比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疼痛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 膝关节功能使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评价[2],评分越高膝关节功能越佳,分组对比评分均值;(2)疼痛程度使用VAS 疼痛评分进行评价[3],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分组对比评分均值;(3)分组统计患者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关节僵直、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分组计算发生率后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n(%)]和(±s)描述,行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SS 评分

两组患者手术前HSS 评分分组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1、3、6 个月HSS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SS 评分[(±s),分]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SS 评分[(±s),分]

组别手术前手术后1 个月手术后3 个月 手术后6 个月研究组(n=21)对照组(n=21)t 值P 值24.62±4.37 24.25±4.16 0.281 0.781 68.43±3.91 57.48±3.62 9.417 0.000 80.85±3.33 72.18±3.84 7.817 0.000 89.84±2.87 83.45±3.79 6.159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 评分

两组患者手术前VAS 评分分组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1、3、6 个月VAS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 评分[(±s),分]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 评分[(±s),分]

组别手术前手术后1 个月手术后3 个月 手术后6 个月研究组(n=21)对照组(n=21)t 值P 值7.47±0.13 7.50±0.14 0.719 0.476 4.58±0.46 6.79±0.61 13.256 0.000 3.43±0.61 5.56±0.74 10.178 0.000 2.17±0.42 4.28±0.15 21.681 0.000

2.3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就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组对比

3 讨论

膝关节炎是膝关节疾病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为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此类疾病治疗中应效果较好的一种手术方式,与保守治疗相比能够从根本上治疗患者膝关节炎症情况,缓解患者痛苦[4]。 骨科-康复单元模式一体化康复模式在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加强了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能够尽可能提升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以及康复质量, 在实际实施中包括健康宣教、体位训练、心理护理以及运动指导等[5]。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进行护理时使用骨科-康复单元模式一体化康复模式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一个重要步骤。 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中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很多种, 骨科-康复单元模式一体化康复模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围术期的应用能够增强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加强患者对于病情以及治疗方式的了解,对患者进行积极影响,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饮食及康复指导,提升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预防患者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实际操作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训练方式进行适当调整,能够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疼痛,提升屈膝关节功能以及肌肉力量的恢复,帮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及下肢耐受力锻炼训练,采取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提升患者的下肢力量以及关节灵活程度,尽早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提升其生活质量[6]。

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手术后1、3、6 个月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 研究组患者手术后1、3、6个月VAS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就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来看,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 单髁置换术患者治疗中,骨科康复单元模式一体化康复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手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质量, 减轻患者手术疼痛,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手术安全性。

综上所述, 骨科-康复单元模式一体化康复模式在单髁置换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痛苦,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科置换术膝关节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反肩置换术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