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护理对中轻度老年痴呆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0-07-06孔维娟乔立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依从性意识康复

孔维娟,乔立艳

(济宁市中医院脑病科,山东济宁 272000)

在临床上, 老年痴呆是属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其最一般出现的年龄是在60 岁以上。 近几年,患有老年痴呆的人数越来越多,其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是意识模糊、语言表达不清、行为受阻、心理异常等, 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一般是只能通过药物进行缓解,无针对性的、根治性的治疗方案,故对此类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就显得尤为关键。 经研究发现,对中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改善患者的行为意识[1-2]。 而该文主要是对中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观察其应用效果。 以2018 年11 月—2019 年12 月为研究段,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选取的研究对象来自该院住院的66 例中轻度老年痴呆患者。 (1)入选标准:①在该次研究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中轻度老年痴呆诊断要求相吻合。 ②参与研究患者的年龄大于60 岁; ③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与之签订相关的知情协议书。 (2)排除标准:①患者器官组织功能不全;②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患者;③患者有遗传性的老年痴呆症。 将其依据患病严重情况分成两组, 即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组33例。 试验组:按性别分为男:女=6:5,年龄段为61~82岁,平均年龄为(67.16±11.48)岁;病程时间:半年到四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69±0.48)年。 对照组:按性别分为男: 女=13:20, 年龄段为62~85 岁, 平均年龄为(65.48±12.77)岁;病程时间:6 个月~5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2.05±0.45)年。 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实施一般的护理模式的33 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其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老年痴呆疾病的相关知识的宣教,首先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再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

1.2.2 实验组 给实施一般护理+综合康复护理的33例患者视为试验组。 一般护理的具体内容及操作同对照组,而综合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如下。

(1)入院前的护理:综合康复护理小组的人员给患者简单的介绍医院背景、发展等,让患者及家属对医院不会产生陌生感。

(2)医患关系的建立:老年痴呆患者由于其语言及其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医护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有利于护理的顺利进行。

(3)家属参与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由于其年龄、意识、行动等都有一定的阻碍,此时的他们需要家人的帮助及关怀,家人的参与不仅可以让患者愉快的接受护理,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服药、语言、行动等方面的指导及监督。

(4)语言及意识的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及家人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多给患者讲一些简单的小故事及身边发生的事情,之后,让其进行再一次的描述,多讲多练;其次,护理人员要多让患者记忆一些简单的食物及事情,让其积极思考与回答;最后,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制定相应的记忆康复护理方案, 其中,可以将患者与家人的老照片拿出来, 让患者回忆;也可以让患者对身边的食物及颜色等进行辨别等[3]。

(5)基本日常的护理:老年痴呆患者意识及行为都比较薄弱,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生活起居进行示范性的指导,循序渐进、反复操作,直到自己可以自理完成即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满意度、依从性及其行为意识进行对比。(1)满意度:采用调查分析方法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 患者的满意度包含: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2)依从性:依据患者的护理情况与查阅文献可以设计相应的治疗依从性量化表,进而可以判定治疗依从性。 其可以分成:①完全依从:对于医护人员制定与设计的护理与治疗方案, 患者积极参与并配合;②部分依从:对于医护人员制定与设计的护理与治疗方案,患者对于其中的部分有些不满意,在配合过程中,也不是非常积极;③不依从:对于医护人员制定与设计的护理与治疗方案,患者不满意,甚至不配合治疗。

(3)行为意识:主要是通过MMSE(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对患者的行为意识进行评估。

1.4 统计方法

处理数据采用SPSS 21.5 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以(±s)与[n(%)]进行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n(%)]

2.2 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进行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依从性(19.21±0.34)分、(10.68±0.97)分高于对照组(10.38±0.15)分、(8.0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进行比较[(±s),分]

表2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进行比较[(±s),分]

组别完全依从部分依从 不依从对照组(n=33)试验组(n=33)t 值P 值10.38±0.15 19.21±0.34 136.496 3<0.05 8.07±0.05 10.68±0.97 15.436 5<0.05 13.67±0.88 3.64±0.58 54.668 9<0.05

2.3 对两组患者的行为意识进行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行为意识基本无明显的差别,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行为意识(22.57±0.13)分优于对照组(17.28±0.87)分,有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对两组患者的行为意识进行比较[(±s),分]

表3 对两组患者的行为意识进行比较[(±s),分]

时间组别MMSE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n=33)试验组(n=33)对照组(n=33)试验组(n=33)17.07±0.05 17.68±0.97 17.28±0.87 22.57±0.13

3 讨论

老年痴呆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的一种,其会随着年龄的增加, 患有的人也会呈上升的趋势在发展。 经研究表明,出现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大脑出现一定的损伤,使大脑组织功能受到一定的抑制而导致的[4]。 患者若患者有该疾病,不仅会使其在行为、意识等方面受到阻碍,严重者,还会给患者的生活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5]。 而临床上,对其该疾病的治疗目前无确切的治疗手段,只能依据病情进行相应的缓解。 但是,经过大量的临床护理分析可知,对中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其不仅可以对患者的行为意识有显著的提高,还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故该护理模式在治疗老年痴呆症中具有深远的临床研究价值[6]。

对中轻度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后,其应用效果明显[7]。 因为,在护理时,首先,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了积极的沟通交流,并与之建立了友好的医患关系;其次,在家人的参与帮助及关怀下,患者可以愉快的接受护理,并且,在家人指导及监督下,患者可以按时服药,按时进行语言、行动等方面的康复训练;最后,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认知、语言及日常起居等的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可以逐渐恢复自理能力。

而由此次研究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患者的行为意识有了显著的改善效果, 比对照组的一般护理模式强,而且,患者在综合康复护理中,也是积极接受治疗,且也满意于该护理模式,因此,也进一步表明综合康复护理模式的有效性[8]。

综上所述,对中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其的行为意识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于该护理模式的依从性,使患者满意于该护理模式,可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依从性意识康复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