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经腹手术后配合针灸治疗促进肛门排气的临床观察

2020-07-06潘为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经腹鸣音胃肠道

潘为波

(日照市东港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山东日照 276800)

妇科经腹手术虽然不会对胃肠道造成直接损伤,但是手术过程会干扰腹腔器官,同时麻醉药物的使用以及胃肠应激反应暂时受到抑制会使得肠胃功能的恢复收到不良影响,而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则会引发呕吐、恶心、腹胀等症状,会使得患者机体恢复、创口愈合、睡眠质量、饮食等受到不良影响,因此促进术后肛门排气能够加快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各种不适症状的发生,同时能够避免出现并发症,能够整体提升围术期治疗疗效[1]。 对此,该文择取该院2018 年7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9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妇科经腹手术后联合针灸治疗对于促进患者肛门排气的影响。 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收治的9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成两组,一般组和观察组。 所有患者手术采用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 一般组45 例患者,年龄23~55 岁,平均年龄(39.0±3.2)岁,手术类型:剖宫产10 例、开腹手术9例、腹腔镜手术26 例;观察组45 例患者,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9.5±3.0)岁,手术类型:剖宫产11 例、开腹手术9 例、腹腔镜手术25 例.根据以上基础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一般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治疗, 即抗感染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观察组患者基于此联合针灸治疗,术后12 h 之后进行针灸治疗,并详细记录每一位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 针灸治疗以大肠下合穴、募穴为主,择取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天枢、大横、支沟、气海、上巨虚、照海等穴位,腹部针灸穴位可以根据患者创口位置进行加减选择。 具体治疗方法: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下肢部、腹部皮肤暴露。 确定穴位之后, 医生消毒双手以及消毒针具带刺局部常规,选择0.3 mm×40.0 mm 毫针,迅速进针。 所有穴位均采用常规针刺方向以及针刺深度,使用捻转补法,针灸治疗1 次/d,留针30 min。一次针灸之后如果在一天之后没有肛门排气则可在24 h 之后在进行针灸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1.3 统计方法

该文研究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用(±s)表示;通过分析如果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分析,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一般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s),h]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s),h]

组别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n=45)一般组(n=45)t 值P 值17.25±4.23 25.78±4.43 0.248 3 0.02 33.87±5.56 48.25±5.79 0.379 2 0.01 27.43±3.44 33.76±4.55 0.423 6 0.02

经过治疗后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一般组的77.78%,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3 讨论

妇产科经腹手术多种多样,虽然手术过程中不会对患者胃肠道造成直接损伤, 但是受到手术操作、麻醉药物使用等因素的影响,会使胃肠道受到不同程度地刺激,容易引发肠壁肌功能紊乱,由此使得肠道蠕动功能减弱或者引起肠管痉挛,由此使得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缓慢;而且,手术过程中使用麻醉药物以及术后镇痛泵的使用同样会一直胃肠道功能;以及术后患者由于受到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会使得患者无法忍受下床活动,由此也会减弱胃肠道蠕动,影响肠蠕动的正常恢复;术中由此手术时间偏长患者吸入大量气体导致腹胀,身体不适等也是导致肛门排气时间延长的重要影响因素[2-4]。 上述因素都是影响术后肛门排气的影响因素, 会使得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延长,阻碍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正常恢复,情形严重的甚至会使得患者出现肠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术后的正常康复。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5-6],针对上述情况,如果不及时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那么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正常则需要48~72 h, 排气开始时间则需要72 h。 所以,为了促进患者肛门排气,加快患者胃肠道功能正常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能够保障围术期的安全,同时能够促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

中医表明手术治疗会损伤元气,使得气血运行不畅、气虚运血无力,脏腑经络之间被瘀血阻滞,使得脏腑功能失调,肠道气机出现紊乱,上下不通[7]。 对此,采取的治疗措施应该以“六腑以通为用”为治疗原则,配合针灸治疗,选择合适的穴位,通畅腑气,疏通经络。针灸治疗一般在妇科经腹手术术后12 h 开始,由于手术麻醉作用需要12 h 消散,且机体器官功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逐渐恢复正常。 针灸治疗能够通过穴位刺激脏器促进机体肠道蠕动, 从而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有利于促进排气[8]。 大肠之下合穴为上巨虚,大肠之募穴为天枢,为阳明脉气所发,能够发挥消食、理气行滞、疏调肠腑的作用,也是腹部通气的主要穴位,采取针对性的针灸方法和刺激量,能够对胃肠蠕动功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 足三里则是胃之合穴,能够对胃肠气机发挥调理作用,行气止痛,又称为壮阳穴,能够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 由此,针刺足三里能够发挥通经活络、补气益血、调理脾胃的作用。 据相关文献资料表明, 刺激足三里能够使得肠道蠕动规律且有力,同时能够提升各类消化酶的活性,增进食欲,促进消化[9]。 按摩足三里,行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提前。 照海、支沟则能够养阴、通腑气,增液行舟。 联合气海、大横、关元等局部学位则能够活血铜锣,随症加减,行气通络,通调腑气,效果显著。

妇科经腹手术后, 胃肠道会出现麻痹静止期,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 抑制时间越长恢复速度越慢,越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术后治疗应该以促进肛门排气为主要目的。 经过该文研究发现,术后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肛门排气,有助于促进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 同时针灸具有适用范围广、 操作简单、实用、无不良反应的特点,患者更易于接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经腹鸣音胃肠道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孕晚期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腹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