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联合吞咽训练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2020-07-06焦安雪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障碍实验组满意度

焦安雪

(青岛福山康复医院康复科,山东青岛 266035)

脑卒中又称中风,属于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 患者脑部血管突然出现破裂或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进入大脑而造成脑部损伤的一类疾病[1]。 吞咽功能障碍是该病的常见并发症,因为患者脑部受到损伤会导致神经系统或支配吞咽器官受到损伤,导致患者吞咽功能受到影响。 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后,在康复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脱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会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对患者家庭带来较重的精神压力与经济负担[2]。对于吞咽障碍患者,若进食过程不当,还可能导致呛咳、误吸等,严重时可出现吸入性肺炎症状及噎食致窒息死亡[3]。 该文重点在于探究在吞咽训练康复疗法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疗法对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以2018 年10 月—2019 年12 月为研究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底于该院接受诊治的92 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6例。 所选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或治疗人员完成相应的治疗,能够接受随访和调查问卷填写。 排除存在严重认知障碍, 意识障碍及治疗依从性极差的患者;排除不能言语及自由表达个人想法的患者;排除治疗不足8 次患者;排除存在先天性进食障碍或吞咽困难的患者。 实验组年龄42~73 岁,平均年龄(63.3±3.1)岁,男22 例,女24 例;对照组年龄39~78 岁,平均年龄(64.8±5.2)岁,男女各23 例。 两组患者资料大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吞咽训练康复疗法,每天进行1 次,每次训练30 min,持续治疗15 d。 具体方法如下:让患者保持半坐位或坐位,若不能坐起,则取侧卧位,先用流食进行吞咽训练,后改为固体食物;指导患者进行舔勺、唇舌训练与空吞咽等,使患者喉部肌肉能够得到充分训练;使用糊状食物进行训练时,进食量从3~5 mL 剂量为宜,后根据患者情况酌情调整。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4]。 选取廉泉、金津、玉液、风池(双侧)、夹廉泉(双侧)和百劳(双侧)等穴位,对每个穴位进行4 次提插捻转;得气后,对百劳穴使用4 次平补平泻手法; 从鼻尖方向将针插入风池穴,患者穴位局部区域出现酸胀感为宜;对金津和玉液两个穴位从静脉处直刺,得气后,使用4 次重提插捻转操作,1 次/d,连续治疗15 d。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1)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 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等症状完全消失且能够自行进食半流质甚至正常进食为显效;日常饮水和吃饭过程中,偶尔出现呛咳,日常饮食基本能自主进食半流食为有效;患者饮水和进食状态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2)使用自制满分为100 分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3) 治疗后使用自制满分为100 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该次治疗的满意度。 评分为60 分以下为不满意,60~75 分为一般满意,76~89 分为满意,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对数据进行收集与统计。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布用[n(%)]与(±s)表示,组间经t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48%(43/46),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09%(35/46),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评价[n(%)]

2.2 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达(82.92±5.3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s),分]

表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s),分]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n=46)对照组(n=46)t 值P 值65.74±6.28 65.92±6.43 0.135 8 0.892 3 82.92±5.35 76.54±4.49 6.195 4 0.000 0

2.3 患者满意度评价

对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实验组治疗满意度高达91.30%(42/46), 远超对照组的71.74%(3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脑干组织和神经功能受损,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属于系列定型的复杂躯体反射之一,正常吞咽过包括认知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腔期和食管期5 个时期,若患者食道括约舌、下颌、双昏、咽喉、软腭及食道功能出现异常则会引发吞咽障碍。 这是因为脑卒中患者大脑皮质受损引发吞咽反射延迟,脑干吞咽中枢若出现病变,也会导致吞咽阶段延长,若双侧延髓吞咽中枢受到严重损失,则会导致吞咽反射消失,若中央沟之前的半球前部受到损伤,可导致吞咽功能受损,进而导致误吸等,若单侧中央前回最下部和额下回后部受损,则会使患者口舌正常功能出现障碍。 舌下神经,喉返神经,迷走神经等相关中枢神经系统传到出现障碍,也会导致不同生理结构正常反应受到影响而使患者不能完成正常吞咽动作。 中医认为吞咽功能障碍是因为患者咽喉部及舌部的经络受到阻碍,引发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咽喉和舌的正常功能出现障碍[5]。 吞咽训练的食物选择也很重要,液体食物不能在口腔内长时间保留,会迅速进入咽喉部,可能出现吸入性危险,过于浓稠的食物对于误咽率降低无显著帮助,且患者从食物中获得的水分显著减少,不能满足患者机体水分需要,选择半流体食物较为合适。 吞咽出现功能障碍的患者每次吞咽量不足3 mL 时, 患者吞咽反射较迟, 甚至不能诱发出现; 一次性吞咽量过多则可能出现误吸或口部漏液等,3~5 mL 是吞咽训练的最佳用量。通过治疗,可以使患者误吸次数明显减少, 避免发生误吸性肺炎等,还有助于患者营养状态改善, 有助于机体免疫能力提升。 结果表明,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用中医针灸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出现误吸,吸入性肺炎,噎食风险显著减少;营养状态,免疫力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但加用中医针灸治疗的实验组生活质量提升程度显著超过仅使用吞咽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再一次验证了在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联合使用吞咽康复训练和中医针灸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明显,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障碍实验组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跟踪导练(四)2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跨越障碍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