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骨科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2020-07-06陈玮娟黄曼莉段洁婷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吴茱萸恶心骨科

陈玮娟,黄曼莉,段洁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汕头市中医医院骨一科,广东汕头 515000)

在骨科手术过程中,由于术中麻醉药物使用和术后镇痛泵使用,在取得良好的止痛效果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副作用,其中术后恶心呕吐(PONV)极为常见,文献报道其发生率高达20%~83%[1]。 PONV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患者术后带来不佳的主观体验,甚者引起患者人体内环境紊乱、吸入性肺炎、休克等严重并发症[2]。 目前现代医学针对PONV 药物主要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5-HT3 受体拮抗剂类药物等,但往往带来许多不良反应如头痛、便秘、嗜睡等[3]。 因此如何更好地减轻患者PONV 发生率是临床护理工作重点解决内容, 穴位贴敷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等优点,该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使用吴茱萸穴位贴敷防治骨科术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以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为研究时段,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病例为该院 住院行骨科手术,麻醉方式均为气管内插管全麻的240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 例。 对照组男68 例, 女52例;平均年龄(51.6±8.3)岁;上肢骨折101 例,下肢骨折19 例;实验组男61 例,女59 例;平均年龄(47.9±8.6)岁,上肢骨折95 例,下肢骨折25 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治疗, 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的健康宣教,饮食,术后体位指导等基础护理。

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采用穴位贴敷吴茱萸。 穴位选取患者上脘、中脘、下脘、双内关、双合谷。 吴茱萸贴敷制作方法:将吴茱萸研磨成粉后,加入生姜汁按合适比例调和均匀搅拌成膏状,取黄豆粒大小均匀涂抹于2 cm×2 cm 医用敷料上,术后20 min 进行穴位贴敷治疗,1 次/d,一次贴敷8 h,于每日上午9 点再贴敷一次,连用3 d。 护理方面在基础护理上针对每个患者进行个性化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详细告知患者术后呕吐出现的可能性,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病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 内PONV 发生率,PONV 发生率=两组各自术后PONV 发生例数/每组总例数(n=120);依据世界卫生组织PONV 反应分级标准0 级:无恶心呕吐反应;1 级:有恶心,无呕吐;2 级:呕吐≤1 次; 3 级:呕吐≤2 次,通过穴位刺激不能控制的呕吐。 4 级:呕吐>3 次,4 级:呕吐>3 次,药物治疗也难以控制的呕吐。 记录2 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 恶心呕吐反应程度,

3.2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4.1 两组治疗后恶心呕吐比较

见表1。两组比较术后12 h,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P=0.200,P<0.05)。两组比较术后24 h,实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9,P=0.000,P<0.05)。 术后48 h,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8,P=0.255,P>0.05)。

表1 2 组治疗后恶心呕吐情况比较

4.2 两组术后PONV 反应分级情况比较

两组比较术后12、24 h, 实验组恶心呕吐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48 h,两组恶心呕吐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表4。

表2 2 组术后12 h 呕吐PONV 反应分级情况比较

表3 2 组术后24 h 呕吐PONV 反应分级情况比较

表4 2 组术48 h 呕吐PONV 反应分级情况比较

5 讨论

全麻手术下的骨科术后患发生恶心呕吐的机率较高,然而目前PONV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术前禁食、术中麻醉药物和术后镇痛泵使用等都可能极大增加患者PONV 的发生风险。 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止呕药物在治疗同时往往带来许多副作用,而中药穴位贴敷是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人体经络系统和中药外用相结合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中药在皮肤吸收后刺激穴位而调动人体经络系统,从而达到调整脏腑平衡,疏通经络等作用,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特点[4-5]。 中医认为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而吴茱萸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等功效。 在《伤寒论》中记载主治胃寒呕吐的经方吴茱萸汤更是千百年来的验方。 生姜素有“止呕圣药”之称,其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在中医古籍中记载的止呕方剂中均有其大量运用,两药配伍使用相辅相成,共凑温胃止呕之功。 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吴茱萸具有拮抗人体Ach,5-Ht 组胺受体而发挥止呕作用,同时其含有的生物碱成分能明显抵抗Hp 活性而预防胃溃疡发生[6]。而生姜中富含的生姜乙醚能通过阻断5-Ht 受体和作用于胃肠道M3 胆碱受体而发挥止呕作用[7]。 两者合用具有协同止吐作用。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之一,出自《灵枢·经脉》,属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安神宁心,和胃降逆止呕等作用。 合谷穴,又名虎口,出自《灵枢·本输》,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大肠经络肺过胃属大肠,故其能治疗胃肠道相关疾病,具有和胃降气,调中止痛之功。 上脘穴、中脘穴,及下脘穴均为任脉穴位,出自《针灸甲乙经》。 同时这3 个穴位都是胃之募穴,主治各种胃脘疾病,其具有调理肠胃、补中益气的功效,是和胃健脾的三大要穴。 穴位贴敷是中医护理在日常中较多运用的一项外治技术,在与患者接触中,同时运用中医理论整体观念,强调不拘泥于单纯的疾病本身,更多的要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心理变化,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情志调理,消除患者围手期间的紧张情绪和不良反应,从而实现更好的术后康复。

该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术后12 h 和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吴茱萸穴位贴敷能有效防治骨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并且操作方便,费用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吴茱萸恶心骨科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题出的太恶心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
吴茱萸脐敷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