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接种途径对枫叶鸭病毒性肝炎抗体的影响

2020-07-06

中国动物检疫 2020年7期
关键词:保护率母源雏鸭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

免疫是防控动物疫病的重要措施,若免疫措施不到位或方法不准确,会导致免疫效果不佳或失败,从而引发动物疫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引起雏鸭高致死性的传染病,一直严重影响鸭养殖业发展。对于DVH,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免疫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目前DVH 免疫有多种途径,而不同接种途径对DVH 抗体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DVH 弱毒活疫苗3种接种途径(肌注、饮水、滴口)进行试验,对比不同接种途径对枫叶雏鸭DVH 抗体的影响及保护率,以期为鸭场免疫途径的选择提供参考。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非免疫种鸭所产的1 日龄体质量均等的健康枫叶雏鸭360 只(试验A 组),规范免疫种鸭所产的1 日龄体质量均等的健康枫叶雏鸭360 只(试验B 组):均购自山东永惠枫叶种鸭有限公司,按照常规饲养至5 日龄进行试验。

1.2 试验试剂

DVH 弱毒活疫苗(CH60 株),由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生产;DVH 抗体(DVh-Ab)ELISA检测试剂盒,由上海泛柯实业有限公司生产;鸭肝炎病毒AV211 株,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

2 方法

2.1 试验分组及免疫方案

2.1.1 试验分组 将试验A 组的360 只雏鸭随机分为4 组,分别为饮水A 组、滴口A 组、肌注A 组、对照A 组(不免疫),每组90 只;将试验B 组的360 只雏鸭也随机分为4 组,分别为饮水B 组、滴口B 组、肌注B 组、母源抗体监测组,每组90 只。母源抗体监测组,分别在雏鸭1、3、5 日龄时测定母源抗体效价,其他试验组均在5 日龄时进行试验。

2.1.2 免疫方案 饮水组:免疫前2 h,给雏鸭停水,使其处于饥渴状态,然后按照使用说明书,将DVH 弱毒苗用干净的井水稀释,同时混合均匀。每只雏鸭饮用1 mL 的疫苗量,直至饮完。饮用后为避免疫苗在体内被稀释,继续停水1~2 h。滴口组:按照说明书,将DVH 弱毒苗稀释混匀,进行滴口免疫,保证每只雏鸭疫苗量为1 mL。肌注组:按照说明书,在雏鸭腿部肌肉注射DVH 弱毒苗1 mL/只。

2.2 抗体水平检测和攻毒保护试验

2.2.1 试验A 组 雏鸭免疫后常规饲喂。各组在免疫后5、10、15 d,分别随机各取30 只雏鸭进行心脏采血,用ELISA 方法检测免疫后的抗体效价,计算平均值,同时注射DVH 病毒0.1 mL/只进行攻毒试验。观察至免疫后20 d,记录每组雏鸭发病死亡情况。出现精神沉郁,呈昏睡状,或者出现共济失调症状,判定感染发病;出现上述症状后死亡,判定为感染死亡[2]。

2.2.2 试验B 组 除母源抗体监测组外,其他各组试验方法同A 组对应一致。母源抗体监测组在1、3、5 日龄时,各抽取30 只雏鸭检测抗体。

3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A 组

结果(表1)显示:不同免疫途径对雏鸭抗体效价有影响,对应的攻毒保护率也有所不同,平均抗体效价和攻毒保护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肌注组、滴口组、饮水组,免疫15 d 后的攻毒保护率均到达93%以上,达到了理想的保护效果。而对照组没有检测到抗体,效价为0,表明试验结果成立。

表1 A 组雏鸭抗体水平测定和攻毒试验结果

3.2 试验B 组

母源抗体监测组结果(表2)显示,免疫种鸭所产的5 日龄以内雏鸭母源抗体水平较高,且随日龄增长,母源抗体呈下降趋势,与抗体消长规律相符合。其他试验组结果(表3)显示:经不同途径免疫后,存在母源抗体的雏鸭抗体效价和对应的攻毒保护率都慢慢升高,平均抗体效价和攻毒保护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肌注组、滴口组、饮水组,但对应的抗体效价和攻毒保护率均低于试验A 组,表明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抗体产生了一定的干扰。

4 讨论

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发现,虽然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后抗体的产生有一定的干扰,但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仍直线升高,说明该疫苗的保护效果较好,与丛秋实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无论有无母源抗体干扰,用DVH 弱毒活疫苗(CH60 株)免疫的最佳接种途径为肌内注射,其次是滴口,饮水免疫效果较差,但免疫15 d 后都能达到良好的攻毒保护效果。

表2 母源抗体监测组雏鸭抗体监测结果

表3 B 组雏鸭抗体水平测定和攻毒试验结果

DVH 是一种传播迅速,可造成雏鸭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病毒病,在自然感染情况下,只有雏鸭会发病,主要是20 日龄以内,尤其3~10 日龄的雏鸭[4]。目前,常通过以下两种方法[5]预防DVH:一是免疫种鸭,使雏鸭获得母源抗体而受保护;二是直接免疫雏鸭,使雏鸭主动产生抗体。本试验主要对免疫雏鸭的方法进行探讨,对于哪种方法保护效果最好,有待下一步研究。由于20 日龄之后,雏鸭对DVH 病毒的易感性会随之降低[6],所以本试验只做了免疫后20 d 内的研究。

临床上一般采用注射免疫,有些疫苗可通过滴口和饮水方式免疫。程安春等[7]对饮水、皮下注射、滴鼻和喷雾等多种免疫途径进行了研究。而对肌内注射、饮水、滴口3种免疫途径效果是否有差异少有报道。本试验对比3种接种途径对枫叶雏鸭DVH 抗体的影响及保护率差异,为鸭场免疫途径选择提供了依据。Hanson[8]用致弱的DVH 疫苗肌内注射接种,发现免疫效果较好。Hwang[9]用DVH 弱毒肌内注射雏麻鸭,3 d 后即产生较强的免疫力,而口服免疫6 d 后才可产生免疫保护,与本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有研究[10]表明,种鸭严格按免疫程序免疫后所产的健康雏鸭,其母源抗体能保护雏鸭预防DVH 病毒的早期感染。体内存在母源抗体的雏鸭,经DVH 弱毒疫苗免疫后,免疫效果确实受影响,且母源抗体量越高,产生的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就越低,但随着母源抗体的减少,免疫抗体水平逐渐增强,这与本试验结果一致。

因此鸭场在制定种鸭或雏鸭免疫程序前,必须根据本场使用疫苗的种类和养殖场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最合适的免疫途径,同时还应注意疫苗免疫后产生有效抗体时间,以及雏鸭体内的母源抗体情况[11],避免与疫苗相互干扰。另外,如果雏鸭孵出后感染了DVH 病毒,那么即使采取了免疫措施,免疫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除了加强免疫接种外,还应严格控制鸭苗的引进[12],加强饲养管理,完善卫生消毒制度[13]。

5 结论

研究表明:不同接种途径对枫叶鸭DVH 抗体产生确实有影响,肌内注射免疫效果最佳,其次是滴口,饮水效果相对偏低,但免疫15 d 后都能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因此各场需根据使用的疫苗种类和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最有效的免疫途径;母源抗体可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疫苗免疫时需做好母源抗体监测,以选择最佳免疫时间。

猜你喜欢

保护率母源雏鸭
绵羊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H5、H7亚型禽流感母源抗体对蛋雏鸡首免日龄的影响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sncRNAs调控植入前胚胎母源因子降解机制的研究进展
科兴新冠疫苗对印尼医护保护率94%
滑液囊支原体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提高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
牛脾转移因子联合核酸疫苗对虹鳟鱼IHN病的保护率影响研究
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效果及影响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