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急诊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的实际价值

2020-07-04陈晓娟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急诊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陈晓娟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该护理方式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98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各49例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比组间负面情绪改善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经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且患者对护理工作较满意。该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急诊;护理效果

急诊科是医院所有工作的缩影,其具有患者复杂,病情危急、疾病谱广、来势凶险的特点[1]。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反应特点,深入其心理活动,及时采取疏导措施,改善心理状态[2]。通过心理护理维护心理健康,使患者尽快适应当下,同时心理护理也是现代护理学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通过研究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该护理方式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98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各49例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23岁至62岁。观察组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24岁至67岁。纳入标准:(1)无意识障碍;(2)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器官功能性障碍;(2)依从性差。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落实口头健康教育、检测生命体征、饮食护理、口头安慰等多多项工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

1.2.1 护理分析

患者的学历、病情、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疾病认知等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都是与负面情绪的产生存在一定关系。护理人员应当深入了解病人的个体情况并进行评估,结合临床病理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措施,确保护理工作的科学性。

1.2.2 针对性护理

(1)健康教育。多数患者对相关疾病的了解不足,在入院后过度担心治疗效果,陷入恐慌。护理人员需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发病机制,并解释治疗方式,提高其认知度。并说明治疗的成功率,多普及成功病例,打消患者担忧。护理人员可通过口头阐述、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健康宣育。(2)针对性心理疏导。多数患者有由于治疗费用过于高昂从而放弃治疗,医院因优化急诊治疗流程,采取先抢救后付费的方式,避免家属在纠结考虑过程中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同时医院也应当介绍医保信息、众筹平台,为经济困难家庭创造机会。

1.2.3 共情护理

多数护理人员虽然掌握心理护理的方法,却难以将其灵活应用。护理人员应当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患者角度,深入其内心,了解其情绪。而不是仅仅将心理护理当做一份工作,心理护理需要注入感情,护理人员需于患者共情。通过切身思考,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为其建立信心。

1.3观察标准

本研究以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度为观察指标。通过SAS表评价SAS评分。低于50分心理正常。50至60分轻度焦虑。61至70分中度焦虑。超过70分重度焦虑。通过SDS表评价SDS评分,低于50分心理正常。50至60分轻度抑郁。61至70分中度抑郁。超过70分重度抑郁。通过我院的问卷调查表让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满意:满意度评价超过80分。较为满意:满意度评价60至80分之间。不满意:满意度评价低于60分。护理满意度=(满意+较为满意)/总病例*100%。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评分、SDS评分对比

对比组间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前观察组两项评分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两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 护理满意度

对比组间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3 讨论

急诊患者的治疗强调分秒必争,由于病人疾病发展较为迅速,在临床中多数患者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失去治疗信心,为此急诊科也是医疗纠纷事件高发科室[3]。病人受负面情绪影响,不利于治疗工作的开展,为此护理人员应当采取干预措施,维护病人病人健康。

常规护理在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较为常见,这一护理模式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但急诊患者较普通病人更加特殊,其病情变化迅速,危重程度难以预料,随机性大、可控性小[4]。因此急诊病人情绪难以控制。常规护理对患者实际情况评估力度不足,及时采取心理疏导也难以保证实施效果。采取心理护理,护理工作围绕病人进行,护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护理方案,确保心理护理的针对性。再结合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护理的重要性[5]。在心理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做到互相理解,信任,维护医患关系。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干预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总而言之,对急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且患者对护理工作较满意。该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价值。该护理模式有较高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葛丹. 舒适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急诊内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6(3): 240-241.

[2]惠晓芳, 王晓燕, 陈云云. 强化心理护理在服药自杀急诊洗胃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8, 025(002):116-118.

[3]刘佳.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胃镜止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022(015):2079-2080.

[4]沈霞, 黄燕. 共情护理在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022(003):360-361.

[5]蔣敏. 心理护理在骨创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023(018):2578-2579.

猜你喜欢

急诊心理护理护理效果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