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于“种植”

2020-07-04张嗣瑾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种植体育教学培养

张嗣瑾

【摘 要】随着《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的渐渐深入,体育教学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优秀品质,而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这也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目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缺欠严重,这就需要体育教学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本文就如何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现状;措施;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加之各地区体育健身硬件设施的不断健全,这使人们对体育健身技能的要求和体育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内涵认识也越发深入,特别是在增强体质和掌握基本技能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必须不断更新思想转变观念,虽然目前各学校也在不断研究利用大课间活动、体育课堂、校本課程自主研发等手段来让孩子们掌握一定项目的运动技能,在此过程中让理论和运动实践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让终身体育意识得以“种植”,让项目运动能成为自身持之以恒的终身运动,为自己终身的健康进行服务。为此传授健身意识,培养自我健身能力,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初始阶段,也是儿童打下良好身体基础的重要阶段。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人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影响。如何让学生在这一重要阶段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学习并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成了处于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师的重要目标。

一、重视体育教学课程,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

(一)重视体育课程

学校教育包含于终身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上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体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开展情况。学校则应该定期开展相关丰富的体育活动,如:体育节、各运动项目吉尼斯挑战赛、全员运动会、根据孩子年龄结构制定系统的体育家庭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家长能够对体育锻炼有足够的重视,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扎下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科学地使用体育器材

体育的开展少不了对体育器材的运用,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合理运用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地使用运动器材和运动场地,让一项器材能多项使用,以达到最优化。比如场地有限时,可以将球类项目带到场地上做好分组进行练习。再如,在垫子上练习后,也可以利用垫子展开障碍跑一类的竞技性游戏的练习。二是科学运用体育器材。由于学生的年龄太小,身体发育不成熟,如果不能科学有效地使用体育器材,很容易让学生受伤。所以体育老师应该详细地为学生讲解每种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讲清楚错误使用体育器材会造成的后果。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一)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人的视觉、心情和行为,所以环境的不同对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是必不可少的。终身体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活动内容。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善,社会进程的加快,从事体育锻炼也越来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所以在体育教学上,不仅要把它当作教育的部分内容,更要解决好当前和日后的运用问题。这就要我们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潜力,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的长远目标奠定基础。

(二)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天性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生长发育旺盛,精力充沛,对各项运动都充满了好奇和挑战的激情。教师要学会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和体育运动相结合,进行多种不同的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运动能力,把他们潜在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对体育产生一定的学习愿望。现如今的社会中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体育锻炼方法,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多从社会中吸取适合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除了常规的篮球、乒乓球、足球等体育锻炼,还可以开展游戏化方面的教学,把运动当成游戏,在游戏中学技能、学知识,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教学比赛,激起孩子们更大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在体育锻炼上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在心理上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可。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锻炼能力

终身体育教育是在新时代下的全新体育教育理念。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新理念的需求,唯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寻求新型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一)体育教材的科学使用

进行终身体育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多数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会注重教材内容的输出。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选择内容进行教学,通过分析利用教材实用性的特点,更明确地传授学生一些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比如各种比赛规则、锻炼方法、锻炼原则以及因体育受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等,合理、有针对性地制定教材内容,使其达到规范学生体育行为的目的。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采用体育知识内容准确的、有趣的,才能在体育教育上更加准确地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增强体育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设计可行、严谨的教学方案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有计划性、有目的性地组织教学,保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接受体育锻炼,也避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因体育锻炼方式不合理或者在使用体育器材时运用不合理而造成体育事故。这样不仅不会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心里产生害怕,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兴趣可能只是在活动中产生的短暂兴趣,随着活动的结束而消失,而有的是由于个人心理特征引起的稳定兴趣。特别是小学体育课堂,趣味性体育内容重点体现在游戏化、挑战性、情景化等环境中。比如《投掷垒球》一课,需要解决出手的角度和远度问题,教学中除了严谨的技术动作练习外,我们可利用投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来解决出手角度的问题,在利用游戏化场地的得分设计来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为了投掷更远而认真努力地完成正确动作的学习。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遵循游戏化教学下严谨的技能达标内容,让已经有兴趣的学生有更加明确的方向,从引导入手。

还有就是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教师示范的正确动作拍摄下来,制作成卡片等形式运用到课堂上来,直观的同时也能体现教师的个人技能素质,在对学生的教学中更加有说服力,使之更乐于去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并在丰富教学手段下从被动锻炼转变为主动锻炼。

体育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处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以及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体育教学当中,我们要结合当下新课改的要求,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发展,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在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习惯、科学健身方法等方面的指导,让他们学会运用已经学会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进行自我计划和锻炼,让体育运动实效融合于生活和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陈志贤.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知识文库,2016(14).

[2]王高东.浅谈高中体育课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86):142.

[3]马占菊.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J].成功(教育),2010(8):110.

[4]万强,黄越.浅谈终身体育意识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4(2):270~271.

猜你喜欢

种植体育教学培养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