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嗜酸性细胞腺瘤18F-FDG PET/CT显像1例

2020-07-01冯亚琪代文莉

巴楚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参考值包块腺瘤

王 朋 冯亚琪 代文莉

(三峡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核医学科 & 宜昌市核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 湖北 宜昌 443003)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61岁,因“右颈部包块25年”入院。自述1989年发现右侧颈部包块,近2年增大明显。专科检查:颈前可触及肿大包块约8 cm×5 cm,质地中等,压痛不明显。患者既往健康状况一般,有尘肺病史10年(IV期),未予特殊治疗。

2014年1月8日患者来我院检查,18F-FDG PET/CT示:右叶甲状腺团块状病灶,约6.4 cm×5.4 cm×9.9 cm,密度不均,边界不清,内伴点状钙化,代谢呈不均匀异常增高(SUVmax 17.6),考虑为甲状腺恶性肿瘤(图1A~1F),建议穿刺活检进一步明确。

患者2014年3月2日入院拟行颈前包块切除术,术前查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4.59 pmol/L(参考值3.5~6.5 pmol/L),游离甲状腺素:14.56 pmol/L(参考值11.5~22.7 pmol/L),促甲状腺激素:3.777 mIU/mL(参考值0.35~5.5 mIU/m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7.9 U/mL(参考值0~60 U/mL)。血沉:22 mm/h(参考值0~15 mm/h),C-反应蛋白:12.35 mg/L(0~10 mg/L),白细胞:7.18×109/L(3.5~9.5×109/L)。肝肾功能正常。术前行右颈前肿块针吸涂片,镜下见较多腺上皮样细胞,部分细胞核大、深染,部分细胞呈乳头状结构排列,疑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图2A)。患者于2014年3月11日手术,术中探查见右侧甲状腺明显肿大,约10 cm×8 cm大小,部分甲状腺位于胸骨后,左侧甲状腺未扪及明显肿块,气管受压偏移。术后病理如下:结合临床及镜下所见,考虑为“右侧”甲状腺嗜酸性细胞腺瘤(图2B),鉴于部分区域细胞生长活跃,且肿物较大,请患者注意随访。

2 讨论

甲状腺嗜酸性细胞肿瘤(Hürthle cell neoplasm,HCN)是指75%以上细胞均为嗜酸性细胞的肿瘤[1]。HCN是一种罕见的滤泡细胞源性肿瘤,约占所有甲状腺结节的3%~10%[2,3],其中良性者称为嗜酸细胞腺瘤(Hürthle cell ademona,HCA),恶性者称为嗜酸细胞癌(Hürthle cell carcinoma,HCC)[4]。

Sugino等[5]研究了188例甲状腺HCN患者,平均年龄51.8岁,其中HCA与HCC比约为5.1∶1(157 vs 31);HCA患者中男女比例约1∶6.1(22 vs 135),HCC患者中男女比例约1∶1.8(11 vs 20);除性别有统计学差异以外,良恶性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大小、术前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目前HCN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甲状腺滤泡细胞瘤的一个亚型[6]。据报道,部分最初诊断为HCA的患者,其后出现复发或转移,表明HCA虽为良性肿瘤,却仍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质[7-9]。诊断HCC的主要证据是Hürthle细胞已侵入肿瘤包膜和(或)血管及周围淋巴结,侵犯周围甲状腺组织或浸润至甲状腺外[1,4],这些特征只有在肿瘤完全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时才能明确。因此,无论是穿刺细胞学还是术中冰冻组织学都难以准确估计HCN的性质。Sugino等[5]报道显示,穿刺细胞学检查对HCN的诊断率仅有35.86%(52/145),而定性诊断更为困难,因此确诊依赖于活检。本患者穿刺细胞学和最终病理结果不一致,也说明HCN的良恶性诊断确有难度。在没有明确转移的情况下,包括PET/CT在内的各种影像学检查对HCN的良恶性鉴别也都显得较困难[1]。

CT显示HCA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结节,边缘光滑,边界较清楚,多呈实性,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均有不同程度明显强化,但较正常甲状腺及周围血管密度低,部分囊变区无强化[10]。于楠等[4]报道了92例HCA患者,病灶平均最大径线为(3.3±1.5)cm。本患者由于病程长,病变体积明显大于文献报道的平均值,实属少见。该患者CT显示肿块密度不均,边界欠清,内部伴有大量钙化,FDG代谢呈不均匀异常增高,定性诊断较为困难。

PET/CT对HCA的报道非常少见,目前尚无大样本资料来总结其价值。PET/CT检查的优势在于,它集CT解剖形态信息和PET功能代谢信息于一体,而且又是全身扫描,灵敏度极高。由于大多数肿瘤细胞(组织)均具有快速增殖、血供丰富等特点,因此对18F-FDG的摄取增高,然而18F-FDG并非肿瘤特异性显像剂,部分活化的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对能量的需求也是增加的,同样能摄取更多的18F-FDG[11]。基于上述原理,肿瘤和活动期的炎症细胞对18F-FDG的摄取都是增高的,在PET显像上,二者均表现为异常浓聚,因此不能仅靠18F-FDG摄取值的高低来诊断良恶性病变,而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及病变本身的影像特征等因素综合考虑。朱林波等[12]报道,18F-FDG PET/CT 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敏感度为 89.13%(41/46),特异度为40.00%(22/55),准确度为62.38% (63/101),甲状腺良性病变如结节性甲状腺肿、腺瘤、炎症等可出现代谢增高,特别是甲状腺腺瘤。由此可见,PET/CT对甲状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有限,主要表现在特异性较低、假阳性较多,其中HCA是容易出现假阳性的病变之一。但由于HCA具有高代谢的特征,PET/CT很容易检出原发病灶,对于有恶变的患者也容易明确是否有转移。因此,PET/CT对病灶的检出灵敏度较高,可能在术前分期、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更重要的价值,本病例也体现了这一点。

Sugino等[5]报道HCA术后复发率为1.91%(3/157),包括1例局部复发和2例远处转移,且复发和转移灶均不摄取131I。上述三位患者初次手术方式均为部分腺叶切除术,故部分腺叶切除术对预防HCA复发不利。因此,目前多数外科医生建议对HCA行甲状腺叶切除术,而主张对HCC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有淋巴结转移者行颈部淋巴结清扫[13]。

猜你喜欢

参考值包块腺瘤
多发肿瘤样钙盐沉着症复发1例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萍乡市体检人群甲状腺功能正常参考值范围及甲状腺结节患病率的调查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