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一线护士心理韧性对焦虑的影响研究

2020-07-01李子锋杨冬菊覃俊妮席祖洋

巴楚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韧性定点问卷

黄 艳 李子锋 杨冬菊 覃俊妮 席祖洋

(三峡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 三峡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湖北 宜昌 4430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的乙类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从2019年12月COVID-19爆发至2月15日24时,我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8 500例,疑似病例8 228例,湖北省确诊49 030例,疑似5 243例[1],其中宜昌市确诊901例[2]。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作为应激源,会导致人们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研究显示,一线抗击COVID-19支援的护理人员会出现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等心理问题[3]。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出,为控制疫情造成的心理社会影响,应将参与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作为心理健康服务和干预的重点对象[4]。本研究选取宜昌市某COVID-19定点救治医院的308名一线护士为研究对象,旨在了解一线护士的焦虑情绪,发现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以2020年2月宜昌市某三甲医院的308名护士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直接接触并护理COVID-19患者,认知及理解能力正常,自愿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近期遭受除了COVID-19以外重大事件刺激及有神经衰弱史、心理创伤史的护理人员。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根据本研究目的编制,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称、工作年限、夜班数、用工性质及有无参加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经历等。

1.2.2 焦虑自评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用于评价患者的焦虑水平。由Zung[5]1971年编制,共20个条目,按Likert 4级评分法评分,从“无或偶尔”至“总是如此”分别计1~4分,其中条目5、9、13、17、19反向计分。20个条目得分之和为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按照中国常模标准,总粗分>40分或标准分>50分表明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得分越高,焦虑越严重。根据标准得分焦虑可分为4个水平,即<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焦虑率=(轻度+中度+重度的例数)/总例数×100%。该量表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信效度可靠[6,7]。

1.2.3 心理韧性简表

心理韧性简表(10-item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由Campbell-Sills和Stein于2007年对Connor等编制的25条目心理韧性量表简化改良而来的单维度量表[8,9]。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估一线护士的心理韧性水平。中文版由叶增杰[10]等汉化修订,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一点都不符合”到“几乎总是符合”分别计0~4分,总分0~40分,分数越高,心理韧性水平越高。中文版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51,分半信度为0.811,重测信度为0.817[10]。

1.3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将纸质版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转化为电子版,并设置题型、形式、漏填等填写提醒,以保证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一线护士焦虑情况”的调查群,以群公告的形式告知调查目的、意义和填写注意事项,然后反复发放电子版调查问卷,对问卷填写有疑问者,由研究者统一作答并予填写指导。本次采取自愿参与、不记名的形式进行调查,进入调查群的一线护士共317名,回收问卷308份,回收率97.16%,有效问卷308份,有效率100%。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描述;焦虑得分与常模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焦虑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rson相关分析;采用分层回归分析法分析焦虑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情况

本次共调查308名护士,基本情况见表1。女性244名(79.22%),男性64名(20.78%);年龄在22~50岁,平均年龄(30.11±5.21)岁,其中22~25岁55名(17.86%),26~28岁78名(25.32%),29~31岁77名(25.00%),≥32岁98名(31.82%);工龄为0(未满1年者)~31年,平均(8.06±6.15)年;未婚115名(37.34%),已婚有子女146名(47.40%),已婚无子女37名(12.01%),离异10名(3.25%);大专26名(8.44%),本科277名(89.94%),研究生及以上5名(1.62%);护士61名(19.81%),护师139名(45.13%),主管护师99名(32.14%),副主任及主任护师9名(2.92%);正式编制79名(25.65%),合同制225名(73.05%),人事代理4名(1.30%);目前每月的夜班数≤5个156名(50.65%),6~9个134名(43.51%),≥10个18名(5.84%);平均月收入<4 000元32名(10.39%),4 000~5 999元167名(54.22%),6 000~7 999元100名(32.47%),≥8 000元9名(2.92%);88.31%(272名)无应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工作经历。

表1 一般资料[n(%)]

2.2 一线护士焦虑得分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一线护士的焦虑得分为46.44±10.46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焦虑得分与中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94,P<0.001)。一线护士的焦虑率为36.36%(112名),以轻度焦虑为主(73名,23.70%)。详见表2和表3。

表2 COVID-19定点救治医院一线护士的焦虑得分

表3 COVID-19定点救治医院一线护士的焦虑分级

2.3 一线护士心理韧性得分及其与焦虑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一线护士心理韧性得分范围为1~40分,平均25.74±6.29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由图1可知,心理韧性得分与焦虑得分之间存在线性趋势,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心理韧性得分与焦虑得分呈负相关(r=-0.483,P<0.001)。

2.4 一线护士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层回归分析的因变量为焦虑总分,将一般人口学资料放入第1层,心理韧性得分放入第2层,回归分析的赋值方式见表4。结果显示,心理韧性能独立解释焦虑总变异的20.9%。详见表5。

表4 自变量赋值说明

表5 COVID-19定点救治医院一线护士心理韧性对焦虑影响的分层回归分析

注:*婚姻状况,以“未婚”为对照;#用工性质,以正式编制为对照;aP<0.05,bP<0.01; n=308

3 讨论

焦虑是一种过分担心的情绪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一线护士的焦虑得分为46.44±10.46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与我国常模(t=25.594,P<0.001),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3,11]。COVID-19爆发突然,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导致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大量人群感染,使参与抗疫的一线护士心理压力大;另外,新型冠状病毒迅速扩散,出现了就诊患者人数巨大与专业医护人员储备有限的就医矛盾。为提高收治能力,临时从全院各科室抽调护理人员支援,而这些护士应对公共突发感染性卫生事件的经验较少。本研究中88.31%(272名)的护士无应对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工作经历,且未接受过系统传染病护理及防治培训,易造成心理应激反应。为防止感染扩散,传染病房为封闭式管理,对医护人员的防控(如上班的防护服穿戴和下班后的活动、住宿受限制等)要求严格,致其工作和生活环境压抑,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一线护士的焦虑率为36.36%,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者分别为23.70%、10.39%和2.27%。提示一线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研究显示,叙事护理[12]、正念减压疗法[13]等心理干预方法可改善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建议对存在焦虑症状的抗疫一线护士,可借助成熟的心理干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避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心理社会影响。

目前多数学者将心理韧性定义为个体应对压力的过程。它是个体面对创伤、灾难、威胁、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健康问题、工作压力和经济负担等压力源时的良好适应过程[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一线护士的心理韧性得分为25.74±6.29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其心理韧性较高。研究显示,心理韧性受个体心理因素、从业情况与学历的影响,健康状况越好、工作年限越长、学历越高、职称越高,护士的心理韧性越高[15]。本研究中,一线护士的平均工龄为8.06年,91.56%为本科级以上学历,80.19%为护师及以上,这些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线护士的心理韧性水平。本研究中,心理韧性量表条目得分前三的条目是:“由于经历过磨炼,我变得更坚强了(3.76±0.80)”、“当面对问题时,我试着去看事情积极的一面(3.70±0.81)”、“在生病、受伤、苦难之后,我很容易能恢复过来(3.68±0.76)”,说明多数一线护士的阅历丰富,心态积极,且能够从创伤、苦难等应激事件中快速康复过来。心理韧性是护士调节压力应对行为中所需的重要技能[15]。

本研究结果显示,COVID-19定点救治医院一线护士的焦虑与心理韧性负相关。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一般资料对焦虑的影响后,心理韧性可独立解释焦虑总变异的20.9%,表明COVID-19定点救治医院一线护士的心理韧性水平可影响其焦虑状况,且心理韧性总分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大于目前每月夜班数及已婚有子女等自变量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说明其对因变量的影响要高于其他自变量。研究显示,压力负荷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对心理健康水平感产生效应,心理韧性在压力负荷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缓冲作用[16]。心理韧性水平高的一线护士其生活阅历、社会资源和临床经验都比较丰富,能更有效地调节情绪,在应对COVID-19疫情时,更容易激发和应用个体内外的保护因子,缓解其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反应。本研究结果提示,通过对一线护士的心理韧性干预,可以减轻其焦虑情绪。

综上,COVID-19定点救治医院一线护士的焦虑和心理韧性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焦虑与心理韧性负相关,提示可通过提高其心理韧性来干预其焦虑水平。此外,本研究由于受方便抽样、研究方法限制,其结论推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后期进行多中心的横断面调查及心理干预研究。

猜你喜欢

韧性定点问卷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对一道定点问题求解的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