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脑外伤并发失眠患者睡眠及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

2020-06-23邹红丽叶秀丽贾琼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0期
关键词:脑外伤负性组间

邹红丽,叶秀丽,贾琼花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0 引言

临床上常见的脑外伤主要有闭合性外伤和开放性损伤两种类型,主要症状包括血肿、头皮裂伤、血肿等,并伴有头晕、呕吐、恶心,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必须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患者失眠症状,从而加快患者的身体恢复进程[1]。本文将对52 例脑外伤合并失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睡眠及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诊治的脑外伤合并失眠患者52 例,收治时间为2015 年9 月至2017 年4 月,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 例,参照组26 例。实验组男20 例,女6例,年龄37-60 岁,平均(44.67±2.34)岁。参照组男21 岁,女5 例,年龄36-71 岁,平均(43.66±2.24)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检查后已被确诊为脑外伤合并失眠患者;②所有患者脑外伤病症都已在恢复阶段;③所有患者均有详细的临床资料;④本次研究均经患者及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因脑外伤处于昏迷状态;②患者确诊为有认知功能障碍,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④患者患有严重外伤且失眠现象较为严重,已经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方式。经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护理具体内容有指导患者按时吃药,如若患者实在无法入眠,即可服用少量安眠药,帮助患者快速入眠,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病理知识,以历史上的成功案例举例,帮助患者增强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宽慰其心理,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看待疾病,并告诉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嘱咐患者按时吃药,提升药物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最后需告知患者可食用的饮食,指导患者合理搭配一日三餐,注重营养均衡,禁止患者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方式如下:①心理疏导:如若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则应多与其进行交流,明确患者内心的想法,找出患者心情低沉的原因,帮助患者答疑解惑,宽慰其心理,让其保持乐观心态,安心养病,积极与疾病做斗争。同时也应给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方案,让患者养成按时休息的习惯,减少失眠给患者带来的困扰,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延长患者睡眠时间,让患者保证充足睡眠,促进身体恢复,提升护理效果。②认知和行为干预:患者之所以会产生不良情绪,可能是因其存在不良认知或错误行为,患者因睡眠时间过长,导致睡眠时间无法入眠,时间颠倒,长此以往形成失眠。护理人员应在非睡眠是假给患者安排相关活动;例如:让患者在非睡眠时间适当进行体能训练,多去户外走动,呼吸新鲜空气,可帮助患者扫去阴霾,改善心情;如若患者必须卧床,则在非睡眠时间和患者多沟通,找到共同话题,让患者敞开心扉,发泄自己的情绪,以免负面情绪长时间在心理积压,不利于身体恢复;或者与患者一同看电视,尽量挑选喜剧频道,让患者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患者睡眠。

1.3 观察指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患者入眠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估,评分越低,证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好;评分越高,则证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同时观察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情况,评分越低证明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改善;评分越高则证明患者负性情绪越多。

1.4 数据处理。实验以SPSS 20.0 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 值进行检验,P<0.05,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PSQI 评分。实验组PSQI 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PSQI 评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PSQI 评分

组别 例数 睡眠质量 入睡时间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功能障碍实验组 26 0.99±0.17 0.87±0.12 0.33±0.34 0.72±0.16 0.16±0.19参照组 26 1.79±0.23 2.99±0.23 3.56±0.12 2.91±0.29 3.23±0.45 t - 14.2626 41.6691 45.6790 33.7153 32.0471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对比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实验组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行业非常发达,车流量较大。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因交通事故引发脑外伤的患者越来越多。脑外伤患者在康复期,并发失眠症状的概率较大,容易加重病情,造成神经损伤,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因此需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患者对疾病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减轻患者负面情绪,让患者放松心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与疾病做斗争,同时应合理控制患者睡眠时间,有效区分睡眠和非睡眠时间,在保证患者充足睡眠的情况下,适当鼓励患者进行户外运动,对于卧床患者则让其多看娱乐节目或者给患者讲身边趣事,让其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患者快速入睡,可有效避免患者因思虑过重无法入眠,护理效果较为理想[2-5]。

表2 对比两组负性情绪评分

表2 对比两组负性情绪评分

组别 例数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实验组 26 27.67±2.33 27.66±2.57参照组 26 33.59±2.45 37.66±2.34 t-8.9280 14.6558 P-0.0000 0.0000

经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负性情绪评分、PSQI 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由此可见心理护理优于常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患者快速入眠,提升患者睡眠质量,让患者养成按时睡眠习惯,休养生息,可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在临床上拥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脑外伤负性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高龄孕妇临床妊娠常见状况分析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