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2020-06-23张亮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0期
关键词:阿托左心室血浆

张亮红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左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8)

0 引言

心力衰竭是各类常见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典型终末期临床症状,通常较难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在这一基础上,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是较易发生的终末期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其通常是指患者在接受常规实验室检查后,患者心室功能异常,患者临床无明显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对于患者生命健康具有较高威胁。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方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分析了针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选择2017 年3 月至2018 年3 月,在本院接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100 例,其中男55 例,女45 例,平均(59.33±6.84)岁。排除其他因素对于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采用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 例,男21 例,女29 例,平均(61.34±5.21)岁;治疗组患者50 例,男34 例,女16 例,平均(60.46±5.8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足研究需求。在这一基础上所有患者及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研究知情通知单。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且批准研究进行。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主要包括患者心电图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在这一基础上依据患者分组不同,相应的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在确诊患者疾病病症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疾病发展变换,相应的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其中药物类型主要包括抗凝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等。治疗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方式治疗患者疾病。其中患者通过口服方式用药,每日用阿托伐他汀药物1 次,40mg/次。两组患者持续接受治疗2 个月,并在完成治疗后,接受心功能检查以及患者血浆指数检查。主要包括患者左心室射血指数、左心室手术其内径;患者血浆脑钠肽以及患者血浆中N 末端B 型利钠肽水平,采用心电图测定患者心功能指数。在这一基础上,在患者用药期间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疾病发展趋势以及临床疾病改善情况,对于存在异常状态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以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对于患者生命健康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临床接受治疗后,患者心功能以及血浆指数变化,分析两种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疾病改善情况。其中主要包括患者左心室射血指数、左心室手术其内径;患者血浆脑钠肽以及患者血浆中N 末端B 型利钠肽水平。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 和(±s)表示计量资料,P<0.05 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数改善情况对比。在不同治疗方式介入患者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低于治疗组患者,即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数,对于改善患者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良好效果。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数改善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数改善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左心室射血指数 左心室收缩其内径 左心室舒张其内径对照组 50 51.62±7.85 36.79±3.31 58.79±6.41治疗组 50 57.91±9.76 29.94±1.94 50.33±5.67 t - 3.5510 12.6248 6.9902 P images/BZ_131_1382_2690_1384_2692.png- 0.006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血浆指数对比。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其血浆中BNP 以及NT-proBNP 指数差异具有明显变化。其中对照组患者BNP 以及NT-proBNP 指数水平显著高于治疗组患者,即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BNP 与NT-proBNP 水平,对于维持患者生命健康,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结论

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是器质性心脏病发展至晚期出现的一种症状,若不及时的接受治疗,患者易演变成心力衰竭,潜在的风险较高[2]基于这一现状,需要针对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心脏器官功能。对于降低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表2 两组患者BNP 与NT-proBNP 水平变化对比

表2 两组患者BNP 与NT-proBNP 水平变化对比

组别 例数 BNP NT-proBNP对照组 50 324.27±52.69 595.26±163.77治疗组 50 153.87±12.59 405.73±134.49 t-22.2418 6.3241 P-0.001 0.001

常规治疗方式主要以针对患者疾病症状,以及病情发展趋势,相应的采用多种药物组合方式实现患者疾病治疗。在这一过程中,主要采用药物包括抗凝类药物、抗心律失常类药物以及钙通道阻滞剂药物为主。多种药物组合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患者血浆中BNP 以及NT-proBNP 指数水平,从而对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采用多种药物组合治疗方式存在较大弊端,一方面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由于患者疾病症状以及发展趋势不同,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极低;另一方面在左军[3]等人的研究中,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效果有限的同时,增加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对于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药物属于新型他汀类降血脂类药物,能够对于患者体内羟甲基戊二酸甲酰酶A 还原酶起到抑制作用,从而降低患者血液胆固醇的合成量,控制患者血脂水平趋于合理区间。在这一基础上该药物同样能够对患者炎性细胞与血浆中炎性细胞指数有所作用,即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能够有效起到抗血栓形成,缓解患者血管内皮情况,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的目的。在叶同艺[4]等人的研究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以及血浆细胞指数,对于提升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临床开展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对于提升患者心脏器官功能,改善患者疾病情况,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阿托左心室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评价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