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手术患者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后患者循环功能、内环境等指标变化观察

2020-06-23白国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0期
关键词:硬膜外全麻苏醒

白国良

(太钢总医院 麻醉科,山西 太原 030008)

0 引言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麻醉药阻断了痛觉的信号传输,保障患者安全前提下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有报道称,至上世纪末麻醉相关死亡率为 0.14‰,麻醉管理不当、麻醉方法错误、麻醉设备等均是产生致死的危险因素[1]。而多数研究影响麻醉质量的系统性研究,尤其是行腹部手术患者,因此本研究从麻醉方法、麻醉用药等方面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应用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循环功能、内环境指标的影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行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三组。Ⅰ组中,男23 例,女18 例;平均(55.2±4.7)岁;平均(61.2±4.4)kg。Ⅱ组中,男22 例,女19 例;平均(55.8±4.8)岁;平均(61.5±4.5)kg。Ⅲ组中,男21 例,女20 例;平均(55.7±4.5)岁;平均(61.6±4.7)kg。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性。三组患者均自愿签署同意书及本次研究,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人室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采用芬太尼4-5 μg/kg、罗库溴铵0.5-0.6 mg/kg、丙泊酚1.5-2.0 mg/kg 进行全麻诱导,可视喉镜下进行气管插管。控制患者呼吸、氧气吸入量为2.5-3.0 Lmin,呼吸频率为12-14次min,潮气量7 mL/kg,PaCO2为35-45 mmHg,静脉复合维持麻醉。Ⅰ组吸入七氟烷1.8%+丙泊酚(3-9 mg/kg/h)+罗库溴铵;Ⅱ组吸入七氟烷1.8%+瑞芬太尼0.1-0.2μg/kg/h+丙泊酚2-6 mg/kg/h+罗库溴铵;Ⅲ组吸人七氟烷1.2%+丙泊酚2-6 mg/kg/h+罗库溴铵+连续硬膜外麻醉。Ⅲ组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选取8-9 或10-11 胸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经导管注入1.5%利多卡因0.20-0.25 mL/kg。注射1 h 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75%罗哌卡因,剂量为利多卡因3/4,以后每3 h 注射0.75%罗哌卡因相等剂量维持腹部镇痛。手术结束前30 min 停罗库溴铵,缝合皮下组织时停七氟烷,缝合皮肤时停瑞芬太尼和丙泊酚。

1.4 观察指标。统计不同时刻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同时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血pH 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统计三组患者气管拔管及苏醒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行t 检验,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SBP、DBP 及HR 值比较,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SBP、DBP 及HR 值比较

表1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SBP、DBP 及HR 值比较

指标 组别 T0(麻醉诱导前) T1(麻醉诱导后) T2(气管插管后) T3(开腹时) T4(手术结束时) T5(气管拔管后)SBPⅠ组 162.1±27.3 114.1±2.00 135.5±30.3 144.2±30.1 137.8±17.8 153.3±24.0Ⅱ组 162.2±26.8 101.1±28.7 114.1±29.1 129.1±15.8 138.4±23.6 154.7±25.0Ⅲ组 151.1±30.4 99.1±18.0 115.1±23.0 123.7±23.0 123.1±19.0 139.1±24.1 DBPⅠ组 84.1±9.2 69.1±8.8 79.2±17.1 83.4±17.1 74.3±9.8 81.1±10.1Ⅱ组 79.1±9.8 58.4±8.7 65.2±13.0 75.2±10.3 76.4±10.2 86.5±11.2Ⅲ组 78.1±8.9 60.3±8.1 82.0±13.1 70.1±15.0 64.6±9.2 72.4±9.3 HRⅠ组 84.1±12.1 76.3±15.1 88.1±18.1 78.7±15.1 84.7±17.2 96.2±27.8Ⅱ组 83.5±10.2 73.2±11.7 79.3±14.2 69.2±11.3 72.0±11.5 85.6±14.4Ⅲ组 79.2±15.1 75.8±17.1 81.4±17.8 70.4±15.1 73.4±18.7 79.0±18.0

2.2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PaCO2、PaO2水平比较,见表2。PaO2方面:以T0为时间节点,三组患者在T3、T4、T5时间点均升高;PaCO2方面:Ⅰ、Ⅲ两组在不同时间节点均高于T0,Ⅱ组仅在T5时间节点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 三组患者气管拔管及苏醒时间比较。Ⅲ组拔管时间短于Ⅰ、Ⅱ两组;Ⅰ组苏醒时间短于Ⅱ组,Ⅲ组苏醒时间短于Ⅰ、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PaC02、Pa02 水平比较

表2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节点PaC02、Pa02 水平比较

指标 组别 T0 T3 T4 T5 PaCO2Ⅰ组 33.13±2.05 35.19±23.00 37.43±3.71 36.54±4.69Ⅱ组 34.20±3.83 35.42±3.46 37.37±7.22 43.30±5.07Ⅲ组 32.90±3.48 36.97±4.57 38.09±4.47 36.82±6.16 PaO2Ⅰ组 80.90±9.61 85.19±8.39 85.79±8.69 86.09±9.29Ⅱ组 84.22±11.65 86.39±9.59 87.69±9.49 88.39±9.79Ⅲ组 81.52±19.05 83.59±10.29 84.19±9.79 85.59±10.19

表3 三组患者气管拔管及苏醒时间比较

3 讨论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减轻手术痛苦、使腹部手术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是麻醉工作的重要任务。吸入性全麻为临床常用麻醉方法,全麻时给予不同药物抑制神智及疼痛,同时也消除不良反应,全麻时要求不同药物配比和剂量在正常范围内,剂量不足可出现不同浅麻醉状态,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手术及预后。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减少患者全麻药物使用种类和剂量,而行腹部手术患者主要疼痛发生于腹部,从而降低麻醉药物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结合本组研究数据全麻诱导后Ⅰ、Ⅱ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与术前水平相比明显降低均低,Ⅲ组降低范围较小,由此可见:Ⅲ组麻醉过程中确保患者血压、心率等更加稳定。同时发现气管插管后血压均有一定回升,但Ⅰ组在拔管后心率高于基础水平,较Ⅱ组波动水平大,Ⅲ组较两组波动水平小。由此笔者认为:Ⅱ组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其降低心率作用显著于丙泊酚,对心率更有效控制。麻醉诱导开始后Ⅰ、Ⅱ两组PaCO2、PaO2波动水平较Ⅲ组显著。临床麻醉中拔管和苏醒时间是最直观体现麻醉质量的重要指标[3]。结合本组研究Ⅰ、Ⅱ两组拔管时间虽有差异,但经统计学比较并无意义(P>0.05);而Ⅲ组拔管时间与Ⅰ、Ⅱ两组相比,优势显著。Ⅲ组苏醒时间短于Ⅰ、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全麻麻醉方式更加适合行腹部手术患者,不仅能有效维持循环功能更能够维持患者内环境稳态、降低拔管时间、加快患者苏醒。

猜你喜欢

硬膜外全麻苏醒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植物人也能苏醒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