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2020-06-23刘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0期
关键词:拆线翼状胬肉

刘敏

(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 眼科,广东 广州 511300)

0 引言

临床眼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则为翼状胬肉,因病灶形状与昆虫翅膀具有一定相似性,进而将其命名为翼状胬肉。发病后,病情轻者会影响其外观容貌,出现散光,若角膜瞳孔区域被翼状胬肉覆盖,则会影响其视力。现临床主张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但在实际实践中发现,单一给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会损坏角膜上皮,病情易复发。对此,医学者则倡导将翼状胬肉切除术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使用[1]。且仍有学者对此质疑。现纳入70 例翼状胬肉患者重点讨论联合治疗方式。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治疗方式分组70 例翼状胬肉患者。对照组:年龄35-72 岁,平均(45.3±1.1)岁,女13 例(13 眼),男22 例(22 眼);研究组:年龄36-71 岁,平均为(45.8±1.2)岁,女14 例(14 眼),男21 例(21 眼)。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

翼状胬肉切除术:实施表面麻醉(奥布卡因1%)和结膜浸润麻醉(利多卡因2%),成功麻醉后,在胬肉颈部0.5 mm 上下部位做切口(弧形),齿镊固定胬肉头部,分离角膜,切除胬肉、下方变性和瘢痕组织,勿损伤到泪道和泪小管,止血,暴露创面巩膜,做术后常规干预。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止血后,患眼13 点方向,取角膜缘与结膜缘两者交界部位上皮组织3-4 mm,根据切除的翼状胬肉损伤范围确定长度,一般来说,需<角膜圆周的1/4,植片长需>植床1 mm,在病变巩膜缘部位用无创缝线把角膜缘侧与植床角膜缘两者缝合,并做固定处理。术后涂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后,加压包扎,定期换药,并用滴眼液滴眼,根据患者恢复状况确定拆线时间。

1.3 指标判定。记录其并发症、拆线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等。

1.4 统计学分析。并发症(计数数据,%)和拆线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计量数据,±s,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13.0 版本)中,用χ2检验、t 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并发症[n(%)]

2.2 拆线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研究组拆线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比较拆线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表2 比较拆线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

组别 例数 拆线时间(d) 角膜上皮修复时间(d)研究组 35 6.11±0.65 2.58±0.35对照组 35 12.35±0.21 8.23±0.42 t - 54.0438 61.1391 P - 0.0001 0.0001

3 讨论

翼状胬肉属于眼科慢性、多发性疾病,多发于多风、阳光充足地区,尤其时沿海和高原地区[2-4]。因发病后,胬肉会伸展至角膜部位,遮蔽瞳孔,引发牵扯。患者外观美容受到影响的同时,且会出现散光,眼部出现不适感,降低视力,出现变形、视物模糊等症状[5-7]。现治疗此疾病方法较多,翼状胬肉切除术虽已取得一定疗效,但仍然存在创伤性较大、修复角膜中会导致角膜形态变化,影响视力恢复、复发率高等缺陷[8-9]。因翼状胬肉复发与角膜缘干细胞病变和缺乏有关,为此,近年来医学界则倡导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基础上给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拆线时间、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治疗比单一治疗更具优势。角膜缘基底上皮层周围干细胞较多,会直接影响到角膜上皮组织再生和更新,且存在细胞增生和分裂的潜能,延长寿命的优势,又对结膜血管生长方向和角膜上皮生长有影响[13]。此外,自体移植可避免出现免疫排斥反应,且患侧取材更为方便,疼痛程度更小。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并发症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短,康复速度快。

猜你喜欢

拆线翼状胬肉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美容整形术后护理手册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拆线
拆线
换医院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