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2020-06-22胡成

读天下 2020年13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思考大学生

胡成

摘 要:作为国家最具有活力与创新性的群体,大学生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力量,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从大学生的就业不仅仅代表了个体与其家庭的幸福指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國家的发展态势。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数量在逐年增长但对应的工作岗位却没有增加,反而有下滑趋势,因此就大学生的当前就业形势进行深入分析与讨论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大学生作为体制内的重要群体其地位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寻求工作岗位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大学生由原本的“天之骄子”身份转变为了普通的求职者,脱离了学校与家庭的呵护使得其就业成了当下大学生最为头痛的问题,其就业模式相较于普通群体来说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国家由原本的统一分配岗位逐渐过渡到了自主择业的基本形式,而大学生作为主要群体自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 大学生就业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制度不够完善

为了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并就当前的就业市场形势配套了诸多的保障政策,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做了铺垫。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大学生就业的工程量巨大,涉及的内容较多,在求职过程中任何不确定因素的出现都会产生就业风险。再加上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保障机制仍处于逐渐完善的状态,出现一些缺陷几乎是必然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户籍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革

由于城乡差别的二元户籍管理体制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劣势逐渐凸显,即使在政府的努力下二者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受到户籍管理体制的限制我国人才的流动形势依然以农村流动到城市、中西部到东部为主。在这种形势下虽然人才下行流通顺畅但上行流通情况却并不乐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户口的学生及时在工作后也因为较难落户很难在城市扎根,而相对的城市户口的大学生也不愿意放弃户口优势到小城镇工作,导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无论是结婚、医保还是子女上学都出现了较多的问题。另一方面,一旦大学生在城市中就业那么其户籍档案包括与其对应的人事关系就已然固定,人才想要在这种形式下继续流通必然要承担更大的流通成本,社会的各种福利待遇可能也无法再继续享有。

2. 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仍然不够平衡,覆盖面过窄的条件下导致大学生在就业的贵哦成中受到人才流通范围以及速率的限制增大了所谓“不公平”情况的发生风险。以地方社会保障制度差异为例,大学生一旦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就业其享受到的社会福利与发达地区必然会产生较大差距。再加上大学生就业对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这一部分的大学生的失业风险要高得多。

(二)就业市场不规范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式大学生劳务市场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也在不断地完善,劳务市场的成型使得大学生群体的人力资源配置较为简单。但受到传统的就业制度的限制,大学生就业市场主体并不明确,事业单位与政府单位代位招聘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同时由于当下的就业市场鱼龙混杂,过于混乱的情况下使得充斥在其中的中介机构数量非常多,中介机构不健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求职意向。再加上不正规的招聘信息充斥其中,需要进行过滤才能提取到有用的信息,无形之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虽然在政府与学校的共同联合下建立了专门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专业机构的,但由于作用仅仅局限于就业推荐与单项服务提供的过程,无论是在市场信息传递还是在维护合法权益方面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三)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平衡

1. 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明显没有考虑到人才培养层次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国家为了培养人才为各大高校给予了充分的方便,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资金,均大量的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环节中,目的及时为了培养出更多对社会具有创新价值的人才。但很多高校全然不顾本校软硬件的实力定位,追求学校的升格过程,例如将学院升格为大学、大专升格为本科,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甚至热衷于扩大招生规模,不仅学生素质良莠不齐,由于缺少与之相匹配的师资力量,培养效果往往也是差强人意。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生质量也渐渐失去了信任,影响了社会岗位的招聘意愿。

2. 当前各大高校中某些专业与社会就业需求并不匹配

高校专业限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工作能力,在选择岗位时学生需要根据这些条件去确定其就业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当前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去设置专业的原因。我国的高校目前存在这专业设置雷同与复制严重的问题,为了满足更多的社会岗位需求高校新增专业一旦出现,学生的大量出现势必会造成在同一岗位上竞争激烈的情况,导致在后续的就业过程中其就业困难;很多高校本身并不能那满足某些专业的培训条件,但却盲目设置专业性极强的专业。再加上各个高校之间相同专业无论是在教学计划还是课程标准上雷同的现象较为严重,不仅导致高校专业特色不明,同时由于盲目设置专业使得培养出的大学生在工作能力以及知识结构方面与其他优秀高校之间的差异巨大。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基础性学科的毕业生就业较为困难,甚至还影响到了应用性学科毕业生的未来就业。

二、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个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1. 尽量消除大学生就业的制度障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产业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一些专门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还没能及时调整,影响了大学生的当前就业形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户籍制度的改革

为了缩小城乡户口之间的大学生的就业差异,应该在保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础上朝着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方向努力,并针对原有户籍制度赋予的利益差异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这样做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同时由于取消了落户限制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尤其是大学生们在就业时享受的户籍政策均相同,真正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化户籍管理实现了网络上的户籍迁移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一做法有效的降低了原本过高的就业成本。

(2)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期盼得到的重要权益,这也是大学生就业考虑的基本因素。政府方面首先要加大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并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给予对应的政策支持,提升一些经济不那么发达的地区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其次是通过完善户籍制度、人事制度也将其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联系了起来,为建立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打下了基础。

2. 在经济的增长形势下带动就业

我们首先要明确经济发展与岗位增加之间的联系,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势必会使得产业的劳动岗位增加,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第三产业为了满足其自身的及经济发展需求势必会提升劳动市场的容纳量,这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应通过经济发展的快速形式提高在职人员的减员速度,从而容纳更多的大学生人力资源。我国的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现如今的在职员工工作素质以及受教育水平有着较大差异,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这些岗位更需要通过注入新鲜血液完成人才的补充与升级,从而满足实际的经济发展需要;经济的发展同样使得岗位进退机制逐渐被应用,只有保障人才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与适度配比的关系才能确定未来经济的良好发展方向。

(二)高等教育改革

1. 应该提高高校的人才输出质量

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们在走出学校的那一刻起就应达到将所学的知识迅速转化为应用力的就业目标,将知识内容与现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满足社会岗位对于大学生的质量要求。

我们不仅要在市场需求导向下的不断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更要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调整。大学生的适应性与适应范围的提升已经成为未来专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应打破专业壁垒并设置更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校的引导下找到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高校的设置专业需要强化职业针对性,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并找寻与专业对口的出色工作,才能让学生快速走上岗位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严重限制了大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应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推行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首先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2.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水平

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最看重的就是就业者的能力,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虽然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改变,但依旧需要依靠自身的实力去实现就业目标。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水平,一方面应该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制定更为完善的职业生涯计划。教师也应就大学生就业的方向以及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培养他们正确的择业观念从而让个人发展实现最大化;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作为新时代的主导人,大学生群体如何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避免就业方向的迷失依然成了就业的主要问题。高校应该利用自身优势重点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择业观念教育,从而让学生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点,确定自己正确的择业观念。

(三)构建公平的用人竞争机制

1. 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

随着大学生群体数量的不断增长,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决定了当下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但由于实际情况是当下的劳动力市场缺乏稳定的价格机制,使得人才高消费的现象时有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人力资源高度浪费的一种形式。从这一点中我们就是可以看到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长久以来的就业矛盾,用人方其实并不是一定需要盲目降低招聘门槛,只是希望应在大学生招聘的时候应坚持任人唯贤以及忧才忧用的基本原则,将眼光放长远并招揽一些储备人才。还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前景抛弃唯学历论为需要的专业人才量身打造招聘计划,若是依然坚持用人标准不断提升的唯论可能会无端增加招聘成本;同时,在人才引进的同时用人单位也应采取一些措施将人才能够长久留住,在提供必要的工资福利基础上注重企业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对公司的归属与认同感。

2. 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

不得不承认当下的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是通过其他途径得到了心仪的工作,无论是岗位性别、户籍还是其他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当前人才招聘机制的公平性。因此用人单位应保持公平公正的心态,坚持招聘过程的全透明,摒弃各种歧视广纳贤才,这样才能抓住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充实自己的人才库。人才储备量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强大的人才资源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因此建立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俨然已经成为企业当下的重要工作。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会处于人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状态,仍需要政府、用人单位、学校以及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在完整的就业机制下产业结构会再次升级,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新一轮的人才需求,以建立人才供需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宝贵.创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J].中国科技论坛,2017(11):165-173.

[2]胡宇.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常态性与就业观分析[J].环球市场,2019(19):171-172.

[3]张宝贵.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探讨: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匹配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解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7,15(5):64-70.

[4]童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J].现代电子技术,2018,41(7):160-164.

[5]徐代珍.大學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探究[J].福建茶叶,2019,41(7):215.

[6]王刚.高校舞蹈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就业方向探索[J].北方音乐,2017,37(3):220.

[7]王晓伟,刘洋.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1,47.

[8]孙晓锦,郭亚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7(22):138-140.

[9]桂冉.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6):424,426.

[10]阮文斌,刘黎明.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J].现代交际,2019(20):186,185.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思考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