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小学语文“小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

2020-06-22丁辉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组内笔者交流

丁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可见,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传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上进行创新和优化,构建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小课堂”教学模式。这既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

“小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合作与对话、倾听与协助、民主与平等的基本理念下,采取生教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摒弃了学习小组分组合作的异质和分层,为学生构建了平等的“小课堂”,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形成一个有着共同学习目标和相互交流的“小课堂”。学生在“小课堂”之中可以看到同学身上的优势,相互学习,不断完善自身,提高其综合素养;还可以实现思维的碰撞,扩展知识视野,激发潜能,有效提升语文学习效率。那么,语文教师该怎么构建“小课堂”的教学模式呢?

一、基于合作与对话构建语文“小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的“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是“合作与对话”,是“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转变,这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机械式记录笔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鼓励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慈母情深》一文时,笔者将班级里的40个学生分成六组,并要求学生分别构建六个“小课堂”,让其中一名组内成员担任“小老师”。首先,笔者要求每组的“小老师”带领组内成员认识文章的生字,这就需要“小老师”与成员之间展开对话;其次,笔者在学生熟练阅读课文的基础之上,对每个“小课堂”下达任务,如“这篇文章运用大量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孩子深沉的爱,请每个‘小课堂找出至少十个能代表母亲人物特点的动词或场景”,这样就促使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最后,笔者将六个“小课堂”整合成两个“小课堂”,每个“小课堂”再重新选择一名“小老师”,引导学生针对文章的“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句话交流和讨论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再次促使学生之间展开对话。

在这样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小老师”和学生不断交流互动,他们的思想不断碰撞。每组学生在“小老师”的带领下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还能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关键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同时,学生也常常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模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率。

二、基于倾听构建语文“小课堂”

在小学语文“小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中,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倾听者、引导者、组织者和点拨者,要善于在课堂之中倾听学生的交流,察觉学生对知识的困惑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刻思考,并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疑惑互换和答案交流。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知识积累做出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书湖阴先生壁》一文时,笔者就利用“小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小老师”提出疑惑,并要求“小老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整理与归纳后,再带领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在组内成员和“小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切实解决了问题,这个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又要求“小老师”带领组内成员对各自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在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后,笔者要求学生之间形成“两两互教”的“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小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身份互换,作为学生的一方要向“小老师”请教读书的方法,“小老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并注意倾听,做出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相互合作中逐渐完善了自身。当笔者观察“小老师”讲述阅读方法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茅檐长扫静无苔”这句话的断句意见不一致,有的学生认为应该读“茅檐/长扫/静/无苔”;有的学生认为应该读“茅檐/长扫/静无苔”。于是,笔者便引导学生倾听同伴读的时候,仔细分析哪个读出来的感情更像作者描述的情感,这样学生再次进行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初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感受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基于平等构建语文“小课堂”

在小学语文“小课堂”教学模式之中,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小老师”是学生进行“毛遂自荐”并获得“小课堂”内成员一致认可的。“小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也是民主平等的,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能全面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

当前,写作训练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素材的挖掘,不能很好地将写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小课堂”教学模式,“小老师”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将自身生活经验、社会经验进行交流分享,不断促使学生对生活素材进行观察与发现,使学生能不拘于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并在“小课堂”之中进行良好的互动。学生这样反复练习,便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

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小老师”的带领下能积极发言、活跃思维,并提出一些生活现象。通过组内成员的谈论与交流,学生能把自己认为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事情写清楚,使之变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总之,随着新课改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促使其更具有时代性、高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构建“小课堂”教学模式时,可以基于合作与对话的理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可以基于倾听与合作的理念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學习能力;可以基于民主与平等的理念帮助学生交流互动、共同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生教生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又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组内笔者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老师,别走……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