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管控战略差异风险吗?

2020-06-22宋绍清冯梦泽

商业会计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制度环境内部控制

宋绍清 冯梦泽

【摘要】  文章以2004—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别研究了内部控制和审计意见对于企业战略差异的影响以及审计意见在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战略差异的影响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审计意见均与企业战略差异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审计意见在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战略差异的影响中起着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关系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的表现不同。研究结论对于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完善内部控制、重视审计情况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战略差异;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制度环境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20)10-0014-06

一、引言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具体来说行业中的企业面临着共同的市场情况、国家监管背景并且互相对标学习,因此会逐渐形成行业的常规战略(Hitt,2012)。但是,每家企业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情况,如独特的资源优势或长久以来形成的企业文化,企业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形成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独特战略。这种偏离可能会帮助企业创造超额利润,但是相应的风险也呈指数级增加,企业可能由于过度偏离自己的主业而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掌控这种由差异化战略带来的风险、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的行动动机,为我们研究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差异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安然、世通等著名公司由于财务造假而导致破产,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更是激起了广大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通过内部控制的手段和目标可以看出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因此,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战略的选择必然会有所影响。

本文选取2004—2018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研究内部控制和审计意见对于企业战略差异的影响,并考察审计意见在内部控制对企业战略差异的影响中起到的调节作用。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探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的影响因素,为管理层进行战略选择提供可供参考的理论基础。第二,丰富了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的研究成果,结合管理会计将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决策充分结合。第三,审计师作为外部监督者,对企业的评价具有较大的公信力,有助于深刻阐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机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差异

目前已有文献对于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自身的微观层面和利益相关者层面,少有文献将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差异相结合。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因此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根据Geletkanycz(1997)的研究,每个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都会形成自己的常规战略,这些战略通常是经过长久验证的经营方法,具有风险较低、收益较为中庸的特点。与采取常规战略的企业相比,采取较大差异战略的企业数量较少,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已有研究表明战略差异度较大的企业容易表现得非常好或者是非常差,整体波动性也更大(Finkelstein,1990;Tang,2011;叶康涛,2015)。

企业在面临着由战略差异导致的风险时,为了应对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会更加积极地管理风险,也就是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根据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不同于COSO委员会确定的三大目标,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主要有五点,其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也是企业在实现前期所有目标基础上的最终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企业需要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着手管理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将损失降到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毛新述(2013)、吕文栋(2105)的研究表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联系,内部控制是以风险管理为基础产生的,也是伴随着风险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出现于20世纪,开始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后发展到内部控制结构建设、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建设,最终发展到企业的风险管理整合(李维安,2013)。从内部控制的整体发展脉络上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起源于各类财务舞弊事件,可以说财务舞弊事件促进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控制风险,而控制风险就是风险管理,因此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仅仅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谢志华,2007),也有学者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是解决组织因两权分离产生的内部代理问题的一种风险控制机制,而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是风险计划,然后根据既定的计划开展各种控制活动,因此风险管理的范围要大于内部控制(丁友刚等,2007)。毋庸置疑,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尽量控制风险损失。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標就是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而战略差异度较大会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程度,建立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控制风险,降低风险损失。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H1:内部控制表现越好的企业,其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程度越小。

(二)审计意见与企业战略差异

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必须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审计意见可分为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非标准审计意见又可细分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标准审计意见、带其他事项段的标准审计意见、无法表示意见、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可以看出,除了标准审计意见代表被审计单位在所有重大方面均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被发表其他审计意见的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进而会对企业的未来表现产生影响。如上文所述,战略差异度较大的企业很容易表现得非常好或者是非常差,整体波动性也更大,从而使得企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管理层为了保持自己的薪酬水平,操纵利润的动机会更强。相较于企业收益的大幅波动带来的不平稳的薪酬收入,管理层更希望能够取得长久、稳健的收入。因此,Cheng(2005)认为管理层倾向于在公司收益表现较好时,通过盈余管理“储藏”起部分利润;而在公司收益表现较差时,将“储藏”的收益释放出来,使整体收益维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除了管理层倾向,市场反应也会带来一定影响。李文耀(2015)研究发现市场对于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目标非常敏感,但是对于企业的超常发挥却不敏感,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审计师对于盈余管理动机较强的企业,通常会发表更加严格的审计意见。

除了上述盈余管理动机,吕敏康(2015)认为媒体关注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企业在选用非常规战略时,有较大可能表现得极好或是极差,社会公众对于这些表现异样的企业通常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加大了审计师所承受的风险。审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势必会更加谨慎,采取包括扩大审计抽样范围、执行更多的实质性测试等,如果审计师没有发现企业存在的重大错报行为,很有可能被外部信息使用者发现,从而给审计师带来物质和名誉上的双重损失。审计师为了避免这些可能的风险,必然会更加谨慎地进行审计,出具更加严格的审计意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

H2:被发表标准审计意见概率越大的企业,其战略越不容易偏离行业常规战略。

(三)审计意见对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差异关系的调节作用

对于被发表不同审计意见的企业,其内部控制对于战略差异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当审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之后,会发表相适应的审计意见,审计意见虽然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财务表现,评价企业的信息披露情况,但是何芹(2015)、胡晓明(2017)等研究发现审计意见也是企业内部控制表现的侧面佐证。不仅如此,陈关亭(2013)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表现与风险控制情况有直接关联。所以,本文在进行上述研究之后,会进一步分析审计意见在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战略差异的影响中是否具有调节作用。

企业获得标准审计意见,说明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比较完善,能够较好地应对非常规战略所带来的风险(谢志华,2007;丁友刚,2007)。审计虽然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财务表现,但是李祎(2013)发现审计意见与企业内部控制的表现呈正向关系,即内部控制质量越好,审计师对客户签发的审计意见越好。而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企业则恰恰相反,呈现出的财务数据或多或少地存在瑕疵,内部控制表现也有缺陷,难以更加有效地控制非常规战略所带来的风险。由此可见,审计意见能部分代替内部控制机制,对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3:

H3:审计意见在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战略差异的影响中起着负向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2004—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剔除金融类、ST类和*ST类公司以及数据有缺失的公司,经过筛选,共得到28 396个观测数据。本文使用的内部控制数据来自“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和CSMAR数据库。为了减少极端数据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本文对回归模型中的所有连续变量都进行了1%水平上的缩尾处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采用Stata 13.0完成。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企业战略差异由战略差异度来度量。战略差异度,是指企业战略偏移行业常规战略的程度。本文在借鉴Mintzberg(1978)、Finkelstein和Hambrick(1997)、Tang et al.(2011)和叶康涛(2014)等学者做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从六个维度入手衡量企业战略差异度。鉴于新会计准则不再要求披露固定资产原值,因此六个维度中的固定资产更新程度由“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调整为“固定资产增长率”;资本密集度由“固定资产原值/员工人数”调整为“固定资产净值/员工人数”。六个维度指标分别为:(1)广告强度:销售费用/营业收入。(2)研发强度:无形资产净值/营业收入。(3)固定资产更新程度:固定资产增长率。(4)资本密集度:固定资产净值/员工人数。(5)管理费用投入:管理费用/营业收入。(6)企业财务杠杆:(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

本文计算了每个样本公司每年观测值的上述六个指标,并进行如下处理:首先,将每个指标按照样本公司所在年度行业的整体水平进行标准化。具体方法为将每个指标减去该公司所在行业该年度的均值,然后除以其所在行业该年度的标准差并取绝对值,结果代表该公司在每个维度与行业常规战略的偏离情况。其次,将上述经过标准化之后的六个指标取均值,得到战略差异度的度量变量DS。该变量代表样本公司战略整体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水平,DS值越大,代表样本公司战略与行业常规战略差异越大。

2.解释变量。本文借鉴左锐等(2020)、吴良海等(2017)学者的做法,采用“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来衡量企業的内部控制质量。审计意见变量采用虚拟变量度量,本文借鉴曹琼等(2013)、王百强和伍利娜(2017)等学者的做法,将审计意见分为标准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审计意见,其中标准审计意见取值为1,非标准审计意见取值为0。

3.控制变量。本文借鉴Finkelstein和Hambrick(1997)、陈汉文和张宜霞(2008)、逯东等(2014)和林钟高等(2019)、林春雷等学者的研究,选用股权制衡度、两职兼任、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产权性质、两会次数、制度背景、行业、年度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定义见下页表1。

(三)模型建立

为了检验上文提出的假设,本文构建了如下三个回归模型:

DSi,t=β0+β1ICi,t+controlvariablesi,t+εi,t               (1)

DSi,t=β0+β1MAOi,t+controlvariablesi,t+εi,t                (2)

DSi,t=β0+β1ICi,t+β2MAOi,t+β3ICi,t*MAOi,t+controlva-riablesi,t+εi,t (3)

四、 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2结果来看,战略差异度的均值为0.884,标准差为7.006,说明样本公司在制定战略时的倾向明显不同,并且差异非常大,最小值为0.0301,最大值为188.1,说明有的公司倾向于较为保守的常规战略,而有的公司倾向于风险程度较高的非常规战略。迪博内部控制指数的范围为0—1 000,数值越大说明企业内部控制表现越好。内部控制的均值为660.8,说明样本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整体表现较好,标准差为106.1,说明样本公司间的内部控制表现差异较大。审计意见的均值为0.964,说明大部分样本公司获得的审计意见还是比较好的。股权制衡度、净资產收益率、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和两会次数的标准差较大,说明样本公司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表现差异较大。

(二)多元回归分析

1.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差异。表3列(1)报告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战略差异的回归结果。内部控制(IC)的系数为-0.001,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t=-4.58),说明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差异显著负相关,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1,即内部控制表现越好的企业,其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程度越小。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企业对差异化战略的选择,从而实现管控风险的目的。

控制变量方面,两职兼任程度与企业战略差异正相关,说明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的企业更容易选择差异化战略;股权制衡度与企业战略差异负相关,股权制衡能够抑制企业选择风险较大的差异化战略;资产负债率与企业战略差异正相关,说明采用对外负债方式经营企业的管理层更加偏好风险,因此会选择差异化战略;产权性质与企业战略差异负相关,说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更加偏好常规战略;制度背景与企业战略差异正相关,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在不断增加,更加偏好差异化战略。

2.审计意见与企业战略差异。表3列(2)报告了审计意见与企业战略差异的回归结果。审计意见(MAO)的系数为-0.097,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t=-8.98),说明审计意见与企业战略差异显著负相关,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2,即被发表标准审计意见概率越大的企业,其战略越不容易偏离行业常规战略,标准审计意见能够有效抑制企业战略差异,说明审计意见越标准,企业的财务状况越稳定,财务报告能够在重大方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进而企业越不倾向于选择那些可能导致极端绩效的非常规战略。

3.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企业战略差异。上页表3列(3)报告了审计意见在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差异之间调节作用的回归结果。内部控制与审计意见的交互项(IC*MAO)的系数为-0.002,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t=2.34),验证了本文的假设3,说明审计意见在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战略差异度的影响中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当企业获得标准审计意见时,审计师对于企业的整体表现和信息披露情况表达了肯定的态度,这种态度会部分替代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发挥作用,抑制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企业由于战略制定和选择行为而带来的风险。

(三)稳健性检验

在衡量战略差异度时,本文根据Mintzberg(1978)、Finkelstein和Hambrick(1997)、Tang et al.(2011)和叶康涛(2014)等学者的做法,选用广告强度、研发强度、固定资产更新程度、资本密集度、管理费用投入和企业财务杠杆这六个维度对企业的战略选择进行衡量。由于广告强度和研发强度这两个维度通常比较难以准确衡量,因此本文采用销售费用和无形资产净值来代替广告投入和研发投入指标,同时,在进行稳健性检验时采用剔除广告强度、研发强度两个维度后的四个维度重新对样本公司的战略进行度量。除此之外,本文借鉴叶康涛(2015)的研究,将内部控制变量替换为内部控制指数总得分取自然对数。本文采用重新度量后的战略差异度变量和内部控制变量进行分析,结论与前文保持一致。

(四)进一步研究:不同制度环境下的影响

前文已经得出内部控制和审计意见都能够显著抑制企业差异化战略的选择,标准审计意见能够代替内部控制发挥作用,抑制企业对差异化战略的倾向性选择。我国于2008—2010年发布的一系列内部控制相关文件,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制度背景的不同对于上述结论是否存在影响?在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时,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表现得参差不齐,建设程度多基于企业的自觉性行为,表现较好企业的管理层能够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致力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企业风险的管控程度较好。而在我国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之后,企业不得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整体表现较之前有了显著提升。因此,相较于处于非制度环境下的企业,处于制度环境下的企业其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战略差异的抑制性较差。为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否受到了制度环境的影响,以2010年为分界点,将样本分为非制度环境企业和制度环境企业两组,分组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战略差异的抑制程度在非制度环境下(Post=0)表现得更加明显,而审计意见对于企业战略差异的抑制程度则在制度环境下(Post=1)表现得更加明显,说明随着国家宏观监督力度的加强,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整体表现得越来越好,对于战略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在不断减弱,而审计意见则随着制度环境的完善,显现出对于战略风险越来越强的管控能力,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意见随着制度环境的完善,质量在不断提高,所处地位更加独立。审计意见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管控风险的替代作用在非制度环境下非常显著,但是在制度环境下不显著,说明内部控制是管控战略风险非常有力的方式,审计意见只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04—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和企业战略差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表现越好的企业,其战略偏离行业常规战略的程度越小;获得标准审计意见概率越大的企业,其战略越不容易偏离行业常规战略,以上研究结论说明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以及企业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披露情况能够有效抑制企业对于非常规战略的选择。审计意见在内部控制对于战略差异度的影响中起着负向调节作用,说明当审计师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发表标准审计意见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战略风险的管控作用。同时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区分制度环境,随着国家整体内部控制体系越来越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差异化战略带来的风险抑制作用在不断降低。

本文通过研究证实了企业管理层在进行战略决策时会受到内部控制建设情况以及外部审计师发布的审计意见的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企业需谨慎选择差异程度较高的战略,妥善处理该类战略带来的高风险。(2)重视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和执行,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3)加强对审计的关注,除了外部审计,还要重视内部审计。审计师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发表的意见可以帮助企业自检,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足和漏洞。(4)企业应寻找其他抑制非常规战略所带来风险的处理机制,优化公司治理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 Michael A Hitt,Duane Ireland R,Robert E Hoskisson,呂巍等译.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Geletkanycz M A,Hambrick D C.The External Ties of Top Executives:Implications for Strategic Choice and Performance[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04):654-681.

[3] S Finkelstein,R C Hambrick.Top-Management-Team Tenure and Organizational Outcomes: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nagerial Discre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0,35(03):484-503.

[4] Tang J,M Crossan,W G Rove.Dominant CEO,Deviant Strategy,and Extreme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a Powerful Board[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1,48(07):1479-1503.

[5] 叶康涛,曹丰,王化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吗?[J].金融研究,2015,(02):192-206.

[6] 毛新述,孟杰.内部控制与诉讼风险[J].管理世界,2013,(11):155-165.

[7] 吕文栋,刘巍,何威风.管理者异质性与企业风险承担[J].中国软科学,2015,(12):120-133.

[8] 李维安,戴文涛.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框架——基于战略管理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8(04):3-12.

[9] 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10):37-45+95.

[10] 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J].会计研究,2007,(12):51-54.

[11] Cheng Q,Warfield T D.Equity Incentiv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Review,2005,80(02):441-476.

[12] 李文耀,许新霞.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动机:来自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15,(06):118-131.

[13] 吕敏康,刘拯.媒体态度、投资者关注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15,(03):64-72.

[14] 何芹.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及内部控制自评结论——比较分析与数据检验[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02):48-53.

[15] 胡晓明,顾金铖.缺陷披露、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质量提升[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14(03):105-111.

[16] 陈关亭,黄小琳,章甜.基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及应用[J].审计研究,2013,(06):93-101.

[17] 李祎.内部控制与审计意见[J].财会通讯,2013,(24):33-36.

[18] Mintzberg H.Patterns in Strategy Formation[J].Management Science,1978,24(09):934-948.

[19] 左锐,李思琪,王冰琦.内部控制能否抑制成本费用粘性?——基于我国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据分析[J].商业会计,2020,(01):65-68.

[20] 吴良海,李梦莲,王明虎.内部控制、财务困境与企业投资效率——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中国审计评论,2017,(02):65-77.

[21] 曹琼,卜华,杨玉凤,刘春艳.盈余管理、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13,(06):76-83.

[22] 王百强,伍利娜.审计师对采用差异化战略的客户区别对待了吗?[J].审计研究,2017,(05):54-61.

[23] 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2008,(03):48-54.

[24] 逯东,王运陈,付鹏.CEO激励提高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吗?——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4,(06):66-72+97.

[25] 林钟高,金迪.银行股权关联有助于供应商关系交易的维系吗——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调节视角的检验[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04):43-57.

[26] 叶康涛,张姗姗,张艺馨.企业战略差异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J].会计研究,2014,(05):44-51+94.

[27] 林春雷,高雅平,王丽娜.内部控制对外部审计与公司价值的中介效应研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商业会计,2019,(22):16-19.

【作者简介】

宋绍清,男,河北地质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会计学博士,河北省会计学重点发展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管理会计、风险管控。

冯梦泽,女,河北地质大学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内部控制。

猜你喜欢

制度环境内部控制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的优化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并购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并购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国家制度环境与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