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讨

2020-06-21卞振涛蒋国华张迪

中文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教育提升

卞振涛 蒋国华 张迪

摘 要:以双创教育为突破口,如何培养能吃苦耐劳,具有创新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是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对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 提升 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5-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展和提升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家和高校出台各项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双创能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一、目前双创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双创教育不够重视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虽然已经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及《创新创业能力拓展》等创新类课程,但部分教育者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重点传授理论知识,内容枯燥乏味且跟不上时代,上课的内容狭窄,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不能为学生提供社会上最新的创新创业信息,课程教育浮于表面,与社会发展存在脱节。课程传授的内容缺乏创新性,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也就无从谈起。与学生接触较多的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侧重对学生思想和心理进行引导,很少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理念。学生和教师对创新、创业概念的认识存在误区,误将创新创业片面理解为自主创业,。

此外,当前很多高校通过举办 “创青春”或“互联网+”等比赛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备赛和比赛中学生缺乏有效的专业指导,导致盲目抓瞎,学生不能获取预期的实战经验。

2.“双创”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结合度较低

现阶段,双创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存在融合度不高的情况。以工科专业化工与新能源专业为例,该专业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创新能力。目前该专业普遍开设实验课,但大部分属于基础实验,以理论验证性实验为主,很少涉及综合性、设计性或者创新性实验。实习实训课程内容以学生认识了解为主,未融入创新理念,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前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主要依托于大学生科研立项、“互联网+”大赛以及“挑战杯”等形式,活动的内容基本是,在实验室开展一些小规模的创新性质实验,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能参与到的学生很少,很难形成创新团队,项目潜力无法被深入挖掘。

3.创新创业类课程考核制度片面

目前创新创业类课程考核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商业策划书撰写格式的要求,忽略了学生作业的创新性与可实践性。除此之外,部分同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敷衍了事,要么从网上搜索答案要么抄袭其他同学,没有独立思考。因此仅通过期末考核和课堂作业作为评分依据过于片面。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1.构建“2课程+1拓展”内外相融合的“双创”教育实践模式

所谓“2课程”是指1个双创基础课程和1个专业课程,“1拓展”是指素质拓展。将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和素质拓展有机结合,构建教育实践模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机械工程》、《工程材料》、《检测与控制技术》等课程是本专业学生进入该领域的基础课程,工程应用性和操作性较强,可以作为“双创”教育实践模式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采用该模式进行授课时应该注重识别课内可转化为“双创”应用的理论知识,植入创新创业概念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实践技能。通过“双创”培训课程和素质拓展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帮助大学生构建完善的技能实训体系,掌握商业策划书的撰写方法与要求,认识创新与创业的意义、知晓各种创业模式、掌握创业方法。

2.以认知规律为导向,探索构建新专业“雙创”实践教育方法

在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构建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如大一的学生以创新理念的培养为主,引导大二学生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尝试将项目落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步步递进、层层深入的模式,结合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大学生实际创业水平。依托“创青春”等创新创业技能竞赛平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再通过“双创”教育实践反过来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3.多元化符合本专业特色考评机制的完善

当前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应该成为创新创业类课程考核重点,着重考查学生运用创新创业理念分析专业知识问题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与成效。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考评应该包括基础项、双创项和附加项三个部分。基础项是指传统考核方法中的若干项,主要包括学生课堂平时表现情况及基本创新能力测试。双创项应依据创新实验方案设计和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情况进行评定。要求学生在完成某一专业课程后完成创新型实验方案的设计,并撰写一份高质量的商业计划书,以考察学生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融合程度;附加项主要是对学生参与双创活动和比赛的积极程度进行考察,对于参加学院双创活动和比赛的同学给予其附加分。这种考评方式使得学生的考评成绩更加全面、客观和科学,也更符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要求。

三、小结

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人才的必经之路。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拓展思维,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为培养符合创新型国家需求的合格双创人才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何书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现路径研究——“双创”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7,(7):169-171.

[2]左军,于钦明,陈卓.“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28):120-121,136.

[3]刘坤.“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路径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163(4):29-30.

作者简介:卞振涛(1990.10-),男,汉族,安徽砀山人,宿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助教,工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教育提升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