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铜鼓研究

2020-06-21何湘梅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7期
关键词:精神内涵铜鼓功用

何湘梅

摘 要:铜鼓文化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通过梳理铜鼓的功能作用,可以发现其受地域文化和艺术融合等方面的影响,显示出广西少数民族对铜鼓的崇拜和信仰,探究铜鼓深层次的功用价值,可以再现和凸显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和民族文化。

关键词:广西;铜鼓;功用;精神内涵;民族文化

1 广西铜鼓的传承

铜鼓有着长达2000年的悠久历史,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乐器,最早起源于云南祥云、楚雄一带。青铜器时代,铜鼓作为普通的炊器使用。战国至西汉前期,铜鼓向东直下广西,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铜鼓既吸收了部分中原地区青铜器的造型和思想文化,又极大程度地保持了其特有的地域性文化特色,这门艺术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传承至今。在中西文明对撞交流和传统技艺日趋衰落的今天,广西西北部等地区仍有击打铜鼓的习俗。

壮族铜鼓造型古朴庄重,工艺精美,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物质上的实用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是审美与实用的统一,是技与艺的高度融合,这一点在纹饰的表现上可以得到充分验证。如太阳纹和云雷纹的产生源于古人对自然的崇拜,翔鹭纹和羽人纹形象反映当时的等级制度,鱼纹希望多子多孙,龙纹则是追求荣华富贵的象征。铜鼓纹饰带给人的真实感受,反映出了战国中后期至东汉时期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特征。

2 铜鼓功用的分类

铜鼓作为具有独特工艺的民族工艺品,历经千年的传承与演变,不能只关注铜鼓外在审美的特征而忽视了铜鼓自身的实用功能和文化内涵,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又因历史的变迁而转变,要讨论铜鼓的功能必须对其发展传承进行梳理。铜鼓的具体功用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认为铜鼓是一种演奏乐器,将铜鼓归入“乐部”之中,如《通典》《太平御览》等记载;第二种是将铜鼓认作军鼓,如《文献通考》载:“唐《六曲》曰:‘凡军鼓之制有三,一曰铜鼓,二曰战鼓,三曰铙鼓。”①陆游也曾对此进行论述,认为铜鼓还有祭祀的功能,“此鼓南蛮至今用之于战阵祭享”②,认为它既是军鼓又是祭祀用具;第三种则认为铜鼓是一种“重器”,如清代谢启昆的《铜鼓考》载:“欧阳颁征蛮,以获铜鼓为战功者,所谓迁其重器也。”③

3 铜鼓的象征性核心

铜鼓在历史上的真实作用应源于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即作为古代少数民族统治阶层的权力象征,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统治阶层握有大量的资源和行使权力的特权,铜鼓是其权力与地位的标识。巫鸿曾在《中国古代礼器艺术的兴衰》一文中指出:“‘礼器的本质并不仅仅限于它们的外形和表面功能,还在于它可以‘内化礼仪规章、社会关系、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使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这些物品具有了重大的、超乎它们实用价值的意义。”④

中国青铜器其本身的象征含义远大于其实用功能,是身份的象征和表示地位的符号。《广州记》中记载:“俚撩贵铜鼓……风俗好杀,多构仇怨,欲相攻击,鸣此鼓集众,到者如云。有是鼓者,极为豪强。”《隋书·地理志下》也有“有鼓者号为都老”⑤的相似记载。所谓都老,清代《清朝通典·乐二》记:“两广苗俚人,最贵铜鼓。铸初成,悬于庭中,置酒招同类……有是鼓者,极为豪强,号为都老。”①这一记载便可以证明铜鼓虽有军鼓的作用,但归根结底还是特殊的文化象征。《南史·欧阳顾传》载:“钦南征夷獠,擒陈文彻,所获不可胜计,献大铜鼓,累代所无,预其功,还为直阁将军。”②当少数民族的统治者被夺走铜鼓时,也就表示其统治地位的丢失。铜鼓被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权利的象征,在后来的文献中依然有大量的记载,如明朝征讨九丝山,便将获得的铜鼓作为战争胜利的标志:“克寨六十余,获贼魁三十六,俘斩四千六百,拓地四百余里,得诸葛铜鼓九十三,铜铁锅各一。阿大泣日:‘鼓声宏者为上,可易千牛,次者七八百。得鼓二三,便可僭号称王。鼓山巅,群蛮毕集,今已矣。……鼓失,则蛮运终矣。”③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有所谓“藏鼓二三面即僧号寨主矣,凡破蛮必称获诸葛铜鼓”④,这些史料都充分说明少数民族贵族失去铜鼓便丧失了统治地位,体现铜鼓作为权力与地位象征的重要作用。

铜鼓还常用于赏赐或进贡表示臣服。铜鼓因制作复杂、耗材巨大,极其珍贵,多为统治阶层所有,常作为珍贵礼物赏赐给有功者或向中央王朝进贡。如《炎徼纪闻》记载土人挖出的铜鼓卖得百牛,“土人或掘地得鼓,即祷张言诸葛武侯所藏者,富者争购,即百牛不惜也”,突出了铜鼓的珍贵价值。再如《唐书·南蛮传》中载:“有功劳者,以牛马铜鼓赏之。”⑤铜鼓代表着权力与地位,赏赐给有功劳者本身也是对统治者自身权力和地位的证明。代表权力的铜鼓在朝贡中是不可缺的,《宋史·蛮夷传》载:“乾德四年,南州进铜鼓内附,下溪州刺史田思迁亦以铜鼓、虎皮、麝脐来贡。”又载:“淳化元年,南丹州蛮酋帅莫洪皓袭称刺史,遣其子淮通来贡银盘二十、铜鼓三面……上降优诏,赐探百匹。”由此可见,铜鼓在南方少数民族中就是权力的象征和代表。

4 铜鼓的祭祀功用

铜鼓不仅象征着权力和财富,还是少数民族贵族神权的工具。铜鼓自古被视为祭祀的乐器,广泛用于祭祀祖先、迎神赛会、驱邪避灾。在远古时代人们常通过巫术活动向神明祈求保佑,铜鼓则是巫术活动演奏的乐器。《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记载:“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信巫鬼,重淫祀。”⑥南方地区巫术之风十分普遍,鼓作为打击乐器很适合用于颇有节奏的巫术活动中,《世本》曰“巫咸作鼓”即是如此。虽然少数民族族群在千百年中不断变化,铜鼓这种宗教祭祀功能却一直沿用至今。《宋史·蛮夷列传》记载祭祀时击鼓祈福:“雍熙元年,黔南言溪峒夷獠疾病,击铜鼓、沙锣以祀神鬼。”⑦唐宋诗歌中也有许多关于赛神击鼓的描写,如“瓦樽留海客,铜鼓赛江神”⑧,“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徘徊”⑨,“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目前广西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继承了先民的传统,依然使用铜鼓进行祭祀、祈祷活动。

此外,少数民族先民们在铸造铜鼓时寄予其原始宗教含义,也是铜鼓常被用于祭祀活动的原因之一。南方少数民族历来都是农耕民族,太阳主宰农作物的生长,将太阳的形象铸于铜鼓的正中心,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又如铜鼓上出现的云雷纹是对云、雷的崇拜,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喜祀雷神,先民们认为必须敬畏雷神才能得到庇佑,将云雷纹铸于铜鼓上,敲打时声音沉闷似天雷滚滚,来祈求降雨。其余诸如翔鹭纹象征着祥瑞,水波纹是对水神的崇拜,禽畜纹是对荣华富贵、福禄长寿的追求,莲花纹则和佛教思想信仰有关。

5 结语

铜鼓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发展与传承中,其内在的文化象征远远大于其所带有的实用性,与商周时期作为礼器的青铜器交相辉映。因地缘、政治、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这种文化象征一直延续至明清“改土归流”之后,随着当时统治者权力地位的衰落而消失,逐渐成现在庆祝节日的乐器。铜鼓目睹了中国文化由愚昧走向开朗的全过程,并将继续见证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精神内涵铜鼓功用
虎鹤门身法八势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东兰铜鼓响八方
舞台灯光的“光语效应”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
西方油画肖像画的精神内涵
花朵的作用
钢笔和墨水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