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梯式减压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

2020-06-18高长彬陈祥伟姬德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阶梯式骨瓣脑部

高长彬,陈祥伟,姬德成

平邑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平邑 273300)

重症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危重急症,一般是由于外伤击打所致,造成患者头皮撕裂伤、头皮下血肿或颅骨骨折等,由于造成颅脑外伤的情况各有不同,其症状也都表现不一[1]。由于重症颅脑外伤病情发展速度快,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若发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会导致颅内压持续升高,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2]。因此,对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最根本的就是要控制其颅内压,保持颅内压稳定才能够控制病情,帮患者脱离危险[3]。目前对于重度颅脑外伤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实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据临床研究显示该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有学者研究[5]显示将阶梯式减压运用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有一定效果。本研究将阶梯式减压运用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观察其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探寻更合理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平邑县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9年4月收纳的20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X线拍片、CT等临床检查判定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②均存在明显头部外伤且发病时间不超过12 h;③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其他重要器官重大疾病;②存在认知障碍等精神类疾病;③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史;④病情已危急患者生命,不确定能否进行该手术;⑤长期大量服用抗凝类药物。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42.35±5.68)岁,致病原因车祸伤38例,高处坠落30例,跌倒20例,击打伤10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43.31±5.42)岁,致病原因车祸伤34例,高处坠落29例,跌倒23例,击打伤11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行全身麻醉,取仰卧位,于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到顶骨正中线,然后沿正中线向前到患者前额发际内做切口,之后开骨窗,摘骨瓣,再从颞前部开始切开硬脑膜,直至暴露出额叶、颞叶、前颅窝等脑部组织,彻底清除硬脑膜下血肿减压,放置引流管,最后进行止血,逐层缝合切口。观察组将阶梯式减压运用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在侧脑室前角放入颅内压监测探头监测颅内压,将脑脊液释放出来,做初步减压,在患者颅内血肿最厚处钻孔,放引流管,接着按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剪开硬脑膜,将血肿吸出,作进一步的减压,颅内压未增高,脑组织搏动有所恢复的患者进行静脉注入甘露醇方法,最后再清除残余组织与血肿,待颅内压控制满意后,进行减张修补硬脑膜,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关颅。手术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时刻关注患者生命迹象,按照术后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预后效果和并发症情况。①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②利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别在术后3、10、20、30 d进行比较,从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3个方面进行评判,总分15分,分数越低,昏迷指数越重;③并发症主要是观察患者有无发生脑膨出、脑脊液漏、癫痫和颅内感染。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

2.2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分)

2.3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100,n(%)]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上升,交通与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发生交通事故与高处坠楼事件人数也在不断上升,这类事件极易发生脑出血,造成脑部损伤,这也是颅脑外伤发生的一个重大原因[6]。由于脑部受到外力刺激,导致脑组织发生挫裂伤,颅内压持续性升高,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7]。目前较权威的治疗方法就是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本次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此法,通过剔除患者骨瓣,快速清除血肿,使患者颅内压急速下降,达到缓解病情的效果[8]。但由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由于头部受到外伤使脑部血液流量不足,引起脑部缺血,造成血肿等,通过使患者颅内压在短时间内急速下降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急性脑膨出,对患者预后效果不理想[9]。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所需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观察组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表明将阶梯式减压运用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能更有效控制患者颅内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国内外研究[10-11]显示,造成患者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主要是在施行颅内急速减压后脑组织血流流入异常,造成脑内颅内压骤降,脑部组织无法进行自然调节,造成血液回流障碍,产生血肿,引发脑膨出。本次研究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对照组患者产生脑膨出并发症人数要比观察组人数多。观察组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应用阶梯式减压,首先通过检测颅内压,释放脑脊液进行初步减压,再接着通过在血肿最厚处钻孔,吸除血肿,进一步减压,最后,待颅内压控制良好后,彻底清除血肿,减压,再进行逐一缝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术后随访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GCS评分要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在进行阶梯式减压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临床疗效较好,患者预后情况好,且并发症人数要少于对照组,证明这一方法具有一定安全性,这与韩永强等[12]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将阶梯式减压运用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有一定安全性,且临床疗效要好于单纯运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今后可以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操作治疗。

猜你喜欢

阶梯式骨瓣脑部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小步调、阶梯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与实践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与双额冠状切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比较
探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谈阶梯式朗读教学——以《天上的街市》为例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