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托啡诺复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静及恢复的影响

2020-06-18安中燕李跃祥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布托腓骨麻醉

安中燕,李跃祥

天津市西青医院麻醉科(天津 300380)

胫腓骨骨折属于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主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从而恢复其关节功能[1]。但手术过程中需要对其骨膜及相关组织进行剥离,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易引发患者应激反应,并造成一定程度的疼痛感,不仅不利于手术进行,还影响其术后恢复,因此,超前镇痛麻醉显得尤为重要[2-3]。理想的超前镇痛可减轻术后疼痛的同时,降低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4-5]。布托啡诺及地佐辛均为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镇痛药物,但有关两者复合超前镇痛胫腓骨骨折患者的研究较少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究布托啡诺复合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镇静及恢复的影响,旨在探寻理想的胫腓骨骨折麻醉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天津市西青医院接受治疗的10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符合单纯性胫腓骨骨折诊断标准[6],拟行复位切开固定术治疗者;②心、肝、肾功能正常者;③无其他骨科并发症者;④临床检查资料完整者;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史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阿片类或其他麻醉药物过敏史者;④骨折至入院时间>3 h者。10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5]、手术时间、致伤原因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针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治疗前应给予对症治疗,控制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处于正常水平,手术过程中全程密切关注患者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体征变化。对照组患者给予布托啡诺超前镇痛,术前20 min泵注2 mg,且于10 min内注射完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地佐辛超前镇痛的方案治疗,麻醉前20 min,泵注10 mg,同样在10 min内泵注完毕。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用药包括静脉注射0.4%盐酸罗哌卡因20 mL,1%的利多卡因10 mL,结束前使用生理盐水将3 μg/kg的舒芬太尼及0.04 mg/kg的托烷司琼稀释成150 mL,在15 min内泵注完毕。

1.3观察指标

1.3.1 术后疼痛程度 分别于术后4、8、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测定患者疼痛程度。

1.3.2 镇静状态 分别于术后4、8、12 h,采用Ramsay镇静评分[8]标准评估两组患者镇静情况。

1.3.3 不良反应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4、8、12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

2.2镇静状态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4、8、12 h 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Ramsay评分比较分)

2.3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相关不良反应比较[n=51,n(%)]

3 讨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切口疼痛多发生于术后7d内,麻醉消退后疼痛随之加重,研究显示[9],多数患者反映临床镇痛效果不足,甚至存在术后72h依旧疼痛难忍,术后疼痛不仅对患者睡眠及情绪带来不良影响,还可能延长其住院时间,不利于预后。因此,超前镇痛的实施可在患者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前给予相应保护,通过抑制疼痛中枢的建立,进而阻断其神经传递,有效预防脊髓长期疼痛致敏反应的产生[10]。

目前,超前镇痛药物中,阿片类镇痛药物镇痛效果理想,但长期使用后易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而布托啡诺是一种阿片类激动-拮抗剂,μ受体有激动和拮抗作用,对κ受体激动作用,进而产生理想的镇痛效果[11]。但值得注意的是,该药物小剂量无法起到理想的镇痛效果,而大剂量则易引发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使用风险[12]。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及Ramsay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提示观察组方案镇静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术后镇痛,原因可能是因为布托啡诺属于中枢性镇痛药物,主要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相关受体作用发挥理想的镇痛效果,其亲脂性能强,对患者呼吸无较大影响,能有效通过血脑屏障,但其作用时间仅可维持3~4h,而地佐辛属于阿片类镇痛药物中的强效药,肌肉注射后10~90min即可发挥效果,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大脑、脑干和脊髓中的κ受体产生中枢镇痛作用及呼吸抑制等作用,且还可对μ受体及δ受体产生一定的激动作用,两者联合镇痛可产生协同作用,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同时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进而有利于术后疼痛感的降低,促进其关节活动能力的提高,早日康复。另外,观察组患者术后24h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9%,低于对照组的17.6%,但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镇痛方案均可用于临床,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待加强后再次深入探究。刘燃等[13]研究发现,布托啡诺与地佐辛两种镇痛药物比较,地佐辛镇静效果及控制术后疼痛效果均更好,而两者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其结果可支持本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布托啡诺复合地佐辛的方案用于临床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超前镇痛效果较好,术后镇静及疼痛均较理想,且不良反应轻微,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布托腓骨麻醉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崴脚千万莫忽视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布托啡诺联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布托啡诺的药理特性及其应用进展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腓骨肌腱损伤诊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