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

2020-06-18梁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0期
关键词:盲目视网膜视力

梁静

临床上,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1]。有学者认为,该疾病是局部因素以及全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作用程度与方式存在一定差异[2]。现阶段,临床公认度较高的观点是视网膜静脉阻塞为多因素致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筛查出来的危险因素包括眼压、眼轴、屈光异常、青光眼、红细胞沉降率增加、凝血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年龄以及性别等[3,4]。临床用来治疗该疾病的方式多种多样,现阶段较为公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疗法、激光疗法以及药物疗法[5]。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临床加强了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本研究对此也进行了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60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52.98±9.01)岁;男35例,女25例;左眼28只,右眼32只;总干阻塞、半侧阻塞、分支阻塞分别有31只眼(51.67%)、4只眼(6.67%)、25只眼(41.67%);缺血型、非缺血型分别有36只眼(60.00%),24只眼(40.00%)。该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在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或者激光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视力水平;治疗后3个月低视力与盲目发生率。同时统计对比缺血与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低视力与盲目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视力水平对比 总干阻塞型、半侧阻塞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视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分支阻塞型患者治疗后3个月视力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视力水平对比(±s)

表1 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视力水平对比(±s)

注:与分支阻塞型患者治疗前比较,aP<0.05

2.2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后3个月低视力与盲目发生情况对比 分支阻塞型患者治疗后3个月低视力与盲目发生率均低于总干阻塞型与半侧阻塞型患者,总干阻塞型患者低于半侧阻塞型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后3个月低视力与盲目发生情况对比(眼,%)

2.360例患者初诊视力与预后视力对比 初诊视力≥0.5的24例患者中预后视力恢复到≥0.5的患者有19例(79.17%),初诊视力0.1~0.4的18例患者中预后视力恢复到≥0.5的患者有11例(61.11%),初诊视力<0.1的18例患者中预后视力恢复到≥0.5的患者仅有2例(11.11%)。初诊视力≥0.5与0.1~0.4的患者中预后视力恢复到≥0.5的占比均高于初诊视力<0.1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视力≥0.5的患者中预后视力恢复到≥0.5的占比高于初诊视力0.1~0.4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初诊视力与预后视力对比(眼,%)

2.4缺血与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治疗后3个月低视力与盲目发生情况对比 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低视力、盲目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48、4.1899,P<0.05)。见表4。

表4 缺血与非缺血型患者治疗后3个月低视力与盲目发生情况对比(眼,%)

3 讨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低视力发生率为28.33%,盲目发生率为11.67%,提示视网膜静脉阻塞会对视力产生明显影响,具有较高致盲率。其次,总干阻塞、半侧阻塞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分支阻塞患者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提示经治疗后,总干阻塞、半侧阻塞患者视力不能得到有效改善,预后差,而分支阻塞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有所改善,预后良好。有研究显示,初诊视力水平是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预后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6,7]。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初诊视力≥0.5的24例患者中预后视力恢复到≥0.5的患者有19例(79.17%),初诊视力0.1~0.4的18例患者中预后视力恢复到≥0.5的患者有11例(61.11%),初诊视力<0.1的18例患者中预后视力恢复到≥0.5的患者仅有2例(11.11%)。初诊视力≥0.5与0.1~0.4的患者中预后视力恢复到≥0.5的占比均高于初诊视力<0.1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视力≥0.5的患者中预后视力恢复到≥0.5的占比高于初诊视力0.1~0.4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累及黄斑区是导致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黄斑中心凹是视觉视网膜上敏锐度最高的地方,一旦病变累及到黄斑区,便会促使患者视力明显下降[8,9]。大部分患者初诊时病变已经累及到黄斑区,所以视力会明显降低,治疗效果较差[10]。

本研究针对缺血型与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预后视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低视力、盲目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P<0.05)。究其原因,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大片血管闭塞,同时存在严重血管渗漏情况,进而会导致视网膜严重水肿、出血,对新生血管生成进行诱导,导致玻璃体出血,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现象,对患者视力预后产生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具有较高致盲率,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影响视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初诊视力和视力预后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猜你喜欢

盲目视网膜视力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盲目剃“满月头”可能对宝宝造成什么伤害
保护视力等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视力测试
盲目自大的小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