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细胞不典型增生合并布加综合征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报告

2020-06-16庞润华朱亚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下腔肝胆门静脉

庞润华, 朱亚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外科, 广州 510405

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hepatic dysplastic nodules,HDN),也称为异型增生结节,为肝硬化背景上边界相对清楚的结节样占位性病变。现将1例HDN合并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被误诊为肝细胞癌(HCC)患者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34岁,因“发现黄疸1个月余”于2019年5月13日第1次收入本院。患者自诉有乙型肝炎病史10余年,否认长期大量饮酒史。查体:体温36.9 ℃,脉搏95.0次/min,呼吸19.0次/min,血压149/92 mm Hg,全身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腹软,右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余腹部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肝区轻度叩击痛,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未闻及异常,4次/min。2019年8月辅助检查显示,生化全套:ALT 33 U/L,AST 123 U/L,GGT 626 U/L,TBil 132.4 μmol/L,DBil 73.2 μmol/L,IBil 59.2 μmol/L,总胆汁酸(TBA)62.5 μmol/L,胆碱酯酶(ChE)4190 U/L,总蛋白79 g/L,Alb 35.1 g/L,Glo 43.9 g/L,白球比(A/G)0.8,TG 2.29 mmol/L;相关抗原七项:甲胎蛋白6.93 ng/ml,癌胚抗原2.75 ng/ml,糖类抗原125 153.9 U/ml,糖类抗原15-3 18.54 U/ml,糖类抗原19-9 39.78 U/ml,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169 ng/ml,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046 ng/ml;凝血四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5.3 s,国际标准化比值1.2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7.6 s;感染八项:HBsAg 1.03 IU/ml,抗-HBe 0.26 S/CO,抗-HBc 8.78 S/CO;HBV DNA定量<100 IU/ml;血氨143 μmol/L;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865.680 ng/ml,层粘连蛋白195.571 ng/ml,Ⅳ型胶原蛋白356.990 ng/ml,Ⅲ型前胶原N端肽18.216 ng/ml;自身免疫性肝病六联检、尿组合无明显异常;胃镜示:(1)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糜烂;(2)十二指肠球部炎症;(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腹部、胸部CT平扫+增强示(图1):(1)肝硬化,考虑肝内多发小肝癌可能,建议补充MR肝癌特异性造影剂增强扫描检查。(2)门静脉高压并海绵样变性;下腔静脉狭窄,合并BCS,建议介入诊治;脾肿大。食管下段静脉曲张。(3)胸部CT检查未见异常。上腹部(肝胆脾胰)MR平扫+肝胆高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扫描(图2):(1)肝硬化,肝内多发小结节,考虑肝脏多发小肝癌可能性大。 (2)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处)局限狭窄,合并BCS,建议介入诊治;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脾大。由于患者甲胎蛋白指标未见异常,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示(图3):在肝脂肪变及肝硬化基础上,合并肝细胞不典型增生,诊断为高度不典型增生结节。免疫组化示:CD34(血窦+),P53(+),AFP(±),PEG-10(+)。

注:肝实质密度不均并见多发稍低密度结节影。a,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不均质强化;b,门静脉期廓清不明显,延迟期强化减退。箭头从上到下依次为S3段病灶,直径约44mm;S4段病灶,直径约16 mm;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处)局限狭窄。肝硬化表现,脾大。

图1上腹部、胸部CT平扫+增强

注:a,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b,静脉期大部分病灶可见强化稍减退。肝胆期肝内见散在小结节状稍低密度影,边界廓清。肝脏肿大,比例失常,边缘呈波浪状改变,肝硬化表现。下腔静脉于第二肝门处局限狭窄。脾大。

图2腹部(肝胆脾胰)MR平扫+肝胆高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扫描

2 讨论

HCC占全球癌症死因的第三位,其中一半以上的病例在中国[1-2],虽然HCC的诊疗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因其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失去了外科根治的机会[2-4],故及时明确的诊断至关重要。本例患者最初就是误诊为HCC。HDN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可分为低度不典型增生结节(low-grade dysplastic nodules,LGDN)和高度不典型增生结节(high-grade dysplastic nodules,HGDN)。HDN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本例患者入院后主要表现为黄疸、乏力等,与小肝癌鉴别困难。在病理诊断中,HGDN和HCC最有效的鉴别方法就是免疫组化染色判断间质浸润的有无。本例患者最初影像学诊断为HCC,最后通过肝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才最终确诊。HGDN虽无确切的恶性组织学依据,但却有明显的结构异型和细胞异型性。目前,HDN诊断困难,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在现有的各种影像检查中,普美显增强MRI因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确定组织特性的能力,对于HDN及其癌变的检出率最高[5-8]。本例患者最初通过CT检查诊断为HCC,为进一步精确组织的特性,完善了腹部(肝胆脾胰)MR平扫+肝胆高特异性对比剂增强扫描。

注:a~b,正常肝细胞间散在异型肝细胞呈不规则梁索状结构,并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可见分隔,部分细胞核异型。

图3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HE,×200)

BCS是指在没有右心衰或狭窄性心包炎的情况下,肝小静脉到下腔静脉不同程度的肝静脉流出道阻塞,导致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高压的临床症候群[9],依据解剖学基础,BCS可分为肝静脉阻塞型、下腔静脉阻塞型和混合型。本例患者根据影像学资料,可诊断为下腔静脉阻塞型。其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爆发性肝衰竭,无症状的BCS占15%~20%,最常见的为亚急性起病,表现为腹水、双下肢水肿、上消化道出血等门静脉高压的体征。本例患者入院时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黄疸、乏力等,无明显门静脉高压的表现。BCS的诊断以超声检查为首选方法,其次是CT或MRI,拟采用介入治疗时应进行血管造影[10]。对于BCS患者的初始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和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肝静脉狭窄或闭塞,应尝试血管再通以缓解肝静脉流出道阻塞,如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若病情继续恶化,建议采取三线治疗,如外科分流、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或原位肝移植。据报道,该治疗策略的5年生存率接近85%[11-12]。目前介入已成为BCS的优选治疗策略。本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诊断为:(1)HDN;(2)BCS;(3)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脾大;(5)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发现病情以来肝功能、黄疸改善不理想,此次出院后,半年内因病情加重再次住院3次,患者未来可能面临肝衰竭、肝昏迷的风险,建议行肝移植治疗,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肝移植尚处于筹备中。

HBV可通过激发宿主免疫反应,引起肝损伤,导致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13],而HDN常见于肝硬化的背景上。肝炎可导致肝硬化,肝硬化是窦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最常见原因[14],而BCS也可出现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由于患者有肝炎病史、BCS,患者出现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黄疸等表现,当影像学提示“快进-快出”的特征时,即易被诊断为HCC。而忽略了肝硬化的背景上也可出现HGDN,导致了本例的误诊。故接诊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黄疸等为表现的多发小结节肝占位性病变患者时,尤其还有肝炎病史,合并BCS等本身可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疾病,诊断需慎重,应完善检查,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通过病理诊断来确诊,避免把良性的肝占位性病变误诊为HCC,从而导致过度治疗。但是一旦诊断为HGDN,虽无确切的恶性组织学依据,但却有明显的结构异型和细胞异型性,也不能掉以轻心,认识到它可能是一个癌前病变,加强随访、观察。

猜你喜欢

下腔肝胆门静脉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