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青年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0-06-15宿雅威杨红雨韦雅琴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路径探析

宿雅威 杨红雨 韦雅琴

摘    要: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意味着我国步入一个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对青年发展和共青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促进高校青年全面发展是各高校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高校共青团工作实践,探析新时代高校青年全面发展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青春动力。

关键词:共青团工作;青年发展;路径探析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上提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大学生涯是青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高校是青年学习生活的地方,高校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发展中更是发挥着重要支点作用。本文以共青团工作为抓手,就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青年身心健康及青年就业创业等突出问题进行剖析,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力争形成促进青年全方位发展的合力,达到青年人人都能成长、人人皆可出彩的共享发展局面。

一、高校青年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青年大学生是新时代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和突击队,高校青年能否健康全面发展不仅关系到青年个人的前途,同时也关乎着国家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从高校来说,共青团以"青年之声"平台为抓手,紧密围绕大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工作。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坚持以青年为本的宗旨,坚定高校青年的政治立场,指引高校青年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应聚集各方合力来促进青年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输送高质量、全面发展人才。

二、高校共青团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主要挑战

何谓高校共青团工作?如学者提出“高校共青团工作就是紧紧围绕高校党政工作大局,坚持党建带团建,履行青年团四项职能,发挥团组织联系广大青年团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广大青年的成长成才。” [2]又如“高校共青团要做好新常态下的共青团工作,把为党育人摆在首位,把青年人才开发作为重点工作,努力营造青年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扎实有效地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 [3]总而言之,共青团工作在团建大环境中,切实履行青年团的四大职能,以团学工作为抓手,促进青年团员全面发展,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新生力量。

当前各高校共青团工作在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方面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团学工作成绩斐然,青年发展蒸蒸日上,但在看到进步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

思想引领行动,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发展中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高校作为国家未来输送人才一个重要出口,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态化就愈发显得重要[4]。但目前各高校的共青团工作着力点仍普遍存在无意识的盲区,缺少深入广大青年基层的调研、访谈等,导致输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过时倾向,举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化较严重,并不能让广大青年真正地入脑入心。加之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贯彻落实发展过程中,作为高校青年发展的主要引路人——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虽日臻完善,但也存在团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不能用心扣好青年思想理论建设发展这一粒扣子的现象。

(二)青年体质身心健康亟待增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体质健康方面,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高校青年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倾向越来越明显,“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日常化的落实难度增大。体质测试成绩普遍低于标准线,甚至出现在正常体测过程中猝死的现象,如2015年,南京大学一男生在1000米长跑考试中倒地致昏迷不醒;2016年,武汉大学一学生在进行体测过程中猝死等。在心理健康方面,纵观各大高校,共青团组织普遍存在对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足,缺乏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系列课程安排和多渠道且专业化心理健康的咨询指导。即便有相关心理咨询机构,普遍存在以学工干部如辅导员为主要组成人员,咨询知识储备和辅导技巧不过硬。

(三)青年就业创业结构亟需优化

当下我国就业创业的主力军逐渐被青年一代所替代,共青团在青年就业创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者提出“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职能,是其政治属性的必然要求。”[5]但目前各高校青年的就业创业发展参差不齐,就业形式单一,创业指导资源有限。互联网时代,资源配置追求最优,人才与岗位的匹配不再受地域束缚,共青团作为培养高校青年人才的主要阵地,对人才培养的立脚点、归宿点更新换代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特别是偏远地区高校,对就业创业政策的解析、就业创业服务的支持远不如发达地区。

三、高校共青团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党和国家事业要取得突破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2017年《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6]的公开发布更是标志着我国对青年发展的重视。高校共青团作为严把青年出口的重要组织,必须从思想政治教育、身心健康发展和就业创业引导为切入点,锻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青年人才。

(一)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实效性

共青团工作应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实效性为前提。首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头脑,增强时代性、突出实效性,面向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要侧重加强理论阐释和国情教育,引导他们增强对新思想的理性认同。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更应结合时代发展潮流,融入高校青年发展的时代特征。其次,共青团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特别是要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坚定不移把共青团改革推进到底,优化共青团组织结构,提高共青团干部自身素质,激发共青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增强青年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共青团工作应以增强青年体质健康和促进心理健康为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就当代青年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勉励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力奋斗做了相应说明,报告指出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奋斗的前提。共青团组织应加强对高校青年体质锻炼的监督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首先,将体质训练活动标准化、常态化,多组织开展一些趣味体育竞赛吸引青年大学生,让广大青年乐于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减轻网瘾程度;其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同时加强对心理咨询中心专业人才引进的力度,以及增强对心理辅导兼职人员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高校心理咨询等机构应有的作用,引领青年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

(三)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结构

共青团工作应以优化青年就业结构为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業创业……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7]。共青团对高校青年的培养方案应随社会需求变化而变化,发挥好共青团这一就业创业服务政治属性。高校共青团应聚焦青年视角,立足青年现状,解决青年困扰,助力青年成才”[8]。首先,开辟好高校青年的就业创业途径,为高校青年就业创业搭建好平台,对一些创业优惠政策进行讲解分析,优化青年就业创业结构。其次,对于一些落后地区高校的共青团工作者,应确保国家政府就业创业信息畅通,确保信息的时效性,让人才与岗位匹配达致最优。

四、总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成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肩负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使命,高校共青团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认清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立足新时代,以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为前提、以增强青年体质健康和促进心理发展为基础,以优化青年就业结构为目标,为国家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云山.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2016-12-8.

[2]冯磊.论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199.

[3]张宜剑.高校共青团组织加强培养青年人才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5):33.

[4] 刘长生. 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基本要求及实现路径[J]. 巢湖学院学报, 2015, 17(5):29-32.

[5] 刘奇耀.共青团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职能履行研究[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0(3):5.

[6] 谭毅.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政策学解读[J]. 中国青年研究, 2017(9):12-18.

[7] 吴欣遥. 以“中国梦”强化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意义和路径探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5):170-171.

[8] 秦思阳, 李营辉. 高校共青团工作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J]. 人民论坛, 2018.

猜你喜欢

共青团工作路径探析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经管类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专业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新尝试
新时代下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思路与改革意识研究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商校共青团工作对学生正能量影响研究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层团组织建设方法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浅析新媒体时代共青团政工的发展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