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年来建瓯市中学教育科研区域探索与启示

2020-06-11陈振龙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先学中学学校

特稿

编者按:

2019 年 4 月 10-12 日,我杂志社三位年轻的编辑前往建瓯市,通过深入东峰中学课堂听课,与学校教师校 领导座谈,与建瓯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教改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该校课改的情况,总结了作为福建省 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东峰中学的课改经验,撰写了 3篇文章,发表在本刊 2019 年第10期。受其感 奋,建甌市中学课改的主要发起人、建瓯市教师进修校陈振龙老师撰写文章,回顾 20 年来区域课改的艰辛历 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们期待,有更多像陈振龙这样的老教育工作者,以更宏阔的视野回顾来时路, 从而更加明晰前行的方向。

摘 要 教育科研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助推器,笔者从一个学科的课题研究到试点一所学校的课堂变革,再到一个区域内的教学改 革推行历程,总结县级教师进修校教育科研区域探索与启示:校长重视是前提,试点建模是关键,成果显现是动力,分类推 进是策略。

关 键 词 川石中学;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改革试验

2000年,笔者作为进修校教研员参加了福建师大 余文森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 “‘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通过开展课题实验, 实验教师在教学观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 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都颇有收获。但课题结题后,参 与教改实验的教师,几乎全都回到传统的课堂教学。 对此,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单独的一门学科教改实验 形不成氛围,学生养不成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而学生 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要靠所有学科教师齐心协力。 需要强化教“学”有“法”,才可能逐步实现“少教多 学”。

2001 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 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但笔者在听课调研过程中发现,传统课堂“教师 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仍占绝对地位,“填鸭式”“满 堂灌”课堂普遍存在,导致学生厌学,流生日益严重。 如何让农村学校学生留得住、学得好?2006年,山东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变革,以独特的“自学、展示、反 馈”,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探索 出了一条既能保持升学率,又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 综合素质的新教学模式。[1]这进一步促使笔者产生了 寻求一所学校,尝试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想法。

一、试点

2006 年秋,笔者专程到川石中学调研,与同年6 月调入该校任校长的兰国兴提出教改设想。一年后, 兰校长为了改变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决定开展课堂 教学改革试验。试验初始,结合新课改提倡的“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 学思想、江山野《论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和余文森 《我所认定的三条教学“铁律”》为理论依据,借鉴余文 森、王永主持的“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及杜郎口 中学的课改经验,实行“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 学改革试验,主要做法如下:

首先,班级学生分组。根据合作学习理论,遵循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 6-7人,并做好职责分工、制订组规和小组目标、组长 培训等工作。为了强化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实行小组 “捆绑”式评价,评比不评个人,比小组总分,从而促进 小组成员荣辱与共,团结协作。

其次,开展教师培训,要求教师明确:阅读能力是 学生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任何一个学科的学 习首先是从阅读教材开始。通过教读——教给学生 阅读、理解教材的方法,把课本读通、读懂;引读——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阅读、思考教材,初步掌握教材 内容;自读——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阅读、思考教材 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师明白: “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 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 在量上也就发生与之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 独立,教师作用告终。”[2]

最后,为学生开设讲座。举例说明小学(多教)— 中学(少教)—大学(几乎不教)蕴含的规律:随着学生 年龄的增长、学识的增加,应该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 赖。根据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研究,人类感官接受信息 中所占的百分比 :视觉 83%、听觉 11%、嗅觉 3.5%、触 觉1.5%以及味觉1%,让学生明白“百闻不如一见”“耳 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再用案例、故事结合“学习 金字塔”说明学习的基本技能“读、听、做、想、说”的重 要性,打消了学生因教学改革产生的顾虑,为“先学后 教,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改革扫清了障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质检 考试,结果除地理学科成绩略差外,其他学科的平均 分、及格率、优秀率均名列全市19所中学各学科前茅, 其中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尤为突出,三率提升幅度 高达10-25%。(见表1) 表 1 川石中学七年级学生语、数、英成绩与全市平均成绩比较改革试验到了八年级后,试验教师发现很多学生 上课不爱交流,课堂显得沉闷。因此,借鉴杜郎口中 学“展示”环节,建议学校给试验班各小组配一块小黑 板,以供学生在小组交流时使用,从而逐步开放了课 堂教学形式,初步形成了“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 教学改革的雏形。

由于当时试验的4个班级学生数较多,每班都有 56人左右,分成9个小组。当学生在小组交流时,教 师不一定都关注得到,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笔者 要求各科任教师注意培养学科“小老师”,在小组互 助、展示时当教师的教学助手。班级“小老师”的出 现,为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重要保障。2008年11 月,川石中学隆重聘任八年级的胡阿兰等44位学生为 学校首批“小老师”,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至 今学校每年都会选聘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小老 师”,并把他们的相片镶嵌在学校文化墙上,催人 奋发。

2010年1月,原福建省普教室资深教研专家王永 老师专程到川石中学调研指导,在其论文《推广“先学 后教”,追求“少教多学”》中写道:“这里(指川石中学, 引者注)的课堂景观最像‘杜郎口',不仅形似,而且神 似”“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不 想睡觉,也不能睡觉了,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半月后 的期末考试,首先‘吃螃蟹'的初一年级就吃出了‘味 道':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均在全市所有初 中校名列前茅……”3

三年下来,川石中学各项教学指标已位居全市农 村中学前列,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焕然一新 ,课堂 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试验年级学生的语言表 达、沟通交流、协作互助、自学质疑等方面能力均得到 不同程度提升,形成了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信自强 的心理品质。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促进 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2010年9月教师节,川 石中学被福建省教育厅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 誉称号。

二、推行

面对课改试点学校取得的良好成绩,2010年初建 瓯市教育局决定将这一成果进行继续探索和推广。 在全面探索初期,笔者发现“先学后教、自主互助”出 现了问题,不少教师对“先学后教”产生误导,认为“先 学后教”不要教师“教”了。其实“先学后教”的提出, 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课堂教学的颠覆性 改革,它强调的是“因学论教”“以学定教”。针对教学 活动而言 ,“先学后教”是一种教学方式 ;针对具体的 课堂教学而言 ,“先学后教”是一种教学策略。“先学” 是阅读课本,通过阅读学生可初步理解、思考所学学 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思路、基本语言;“后教”则是学生 通过小组讨论或大班展示,讲述因阅读而习得的知 识,同时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点拨、反 馈。为此,笔者借鉴杜郎口中学的“展示、反馈”环节, 将“先学后教、自主互助”更名为“自主互助 ,展示反 馈”课堂教学模式。2011 年 10 月,经福建省基础教育 改革试点项目咨询指导专家组调研,总结形成“四六 六”课堂教学模式。

“四”即四个特点 :(1)一个核心 :自主学习 ,致力特稿

于培养每一个学生学会自学。(2)两个关键:同伴互 助、班组展示,致力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养成。(3) 三个要素:导学案、达标检测、教学流程,致力于知识 和能力的当堂达标落实。(4)四种形式:自学(围绕目 标、自主先学)、议学(交流议论、互帮互助)、导学(质 疑探究、生成拓展)、评学(练习反馈、小结评价)。

第一个“六”即六个流程:(1)出示预习目标或导 学案;(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3)学生展示学习 成果:分小组互助和大班展示;(4)教师点评讲解;(5) 当堂检测;(6)师生共同小结。

第二个“六”即六个支撑点:(1)环境营造;(2)教 师成长;(3)自信、快乐的班集体;(4)互助友爱的小 组;(5)老师的好帮手——“小老师”;(6)七年级新生 的衔接教育。[4]

为确保推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原建瓯市教师进修 学校校长江华举全校之力,推出五项措施来促进“自 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是抓好教师培训:多形式、分层次地组织教师进行 培训,明确培养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 径;二是做好教研工作:安排教研员分片包干、蹲点到 校,“零距离”为课改教师指不足、提建议;三是编印 《改造我们的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学习资料汇编》 《构建我们的课堂——建瓯市中小学“自主互助,展示 反馈”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材料汇编》,供教师学习和交 流;四是挖掘典型事例:搜集优秀教师好的做法与经 验,供其他教师学习借鉴;五是奖励课改先进:召开课 改总结表彰会,评选市级课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 骨干教师,并给予奖励。[5]

推行期间,建瓯市中小学先后形成了东峰中学 “三环六元九式”大课堂、实验小学“五学”课堂、第一 小学“五步三查”课堂模式、第二小学“三环六步”课改 模式等各具特色的教学改革成果,提升了师生的整体 素质,强化了学校的内涵建设,促进了学校办学的可 持续发展。2016年首次“福建省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 革现场会”在建瓯举行;2017年东峰中学、川石中学、 实验小学、第一小学成为首批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 范性建设学校;2018年东峰中学的“三环六元九式”大 课堂教育教学模式荣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启示

(一)校长的重视、理念和行动,是实行课改的首 要前提

课改的实践充分证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 校”。川石中学、东峰中学等实验校的课改成功说明: 校长的重视、理念和行动决定了一个学校改革的成 败。单个教师或学科的教学改革,形成不了合力和氛 围,效果难以显现。县级教师进修校教育科研的探 索,必须首先转变校长的觀念,得到校长的重视和支 持,才可能真正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推行课改 的关键手段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学科 教学,往往只考虑“教什么、怎么教、教完了没有?”而 忽视了学生如何学这个问题。构建“自主互助,展示 反馈”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什 么、怎么学、学会了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对教 学活动的参与度。县级教师进修校教育科研的探索, 要从过去较多对教师教学和教材本身的研究,转移到 对以“学”为中心的研究上来,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和 规律,把教师教书的“教”校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 “学”校。

(三)采取循序渐进、分类推进策略,是推行区域 课改的重要举措

好经验必须要有好的办法才能全面推广。学校 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教育 教学改革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要面临着各种复杂性 情况,不能急于求成。而循序渐进、分类推进策略是 全面推行课改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一方面可以防止课 改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不 断完善课改,让课改更为成熟、更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茂.从说的解放到学习的解放——杜郎口中学课堂 变革探秘[N].中国教师报,2006(178).

[2]余文森.我所认定的三条教学“铁律新课程(综 合版),2008(5).

[3]工永.推广“先学后教”,追求“少教多学基础教 育课程,2010(8).

[4]赵素文,尹雪梅,肖龙井. 一所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学改 革尝试—建瓯市川石中学实施“先学后教,自主互助”课堂教 学改革调研报告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5]建瓯市教育局. 课改,永远在路上—建瓯市“自主互 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冋眸福建教育,2017 (37).

(责任编辑 :赖一郎 万丙晟)

猜你喜欢

先学中学学校
浅议“分层先学”式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推介
先学后教探索数学课堂新模式オ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有指导的“裸读”式“先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