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所经历的江苏省天一中学课程建设

2020-06-11沈茂德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校园生态课程

摘 要 20 年来,笔者从探索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个性发展的愿景出发,进行“丰富课程”的校本探索,在天一中学“丰富课程”的校 本建设,以“丰富课程”带来教育品质的提升。

关 键 词 “丰富课程”;实践回顾;框架;建设途径;教育品质

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我们已行走20年了。回头 凝视走过的路程并反省实践中的过程,对我们继续前 行一定有积极的意义。

2001年9月,江苏省天一中学所在地锡山区被列 为首批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天一中学以极大的热 情投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实验。新课程改 革,让许多教师有机会重回大学,新课程理念如蒙蒙 细雨,点点滴滴沁入一线教师的心田并萌芽成长;“综 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通用技术”等新型课程蓬勃 开展……20多年过去,可以看到,课程改革悄然改变 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 标准更为传统教育注入了“全人教育”“国际视野”“核 心素养”等新的教育文化 ,优化了传统教育的目标与 格调。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多专家在世界视野内采 撷各国课程思想,组织项目组攻关,力图呈现世界上 最完美的课程方案。但在实践中,专家们发现,现实 中的课程实施与他们设计的课程理念有巨大的差异, 甚至南辕北辙。一线的教师们认同专家们引进的许 多理念,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形成先进的教育行为;三 级课程体系有了“校本课程”的概念,但校本课程的空 间很小,很多学校仍然缺少校本课程的设计能力和校 本课程的资源;引导、制约课程优化的评价系统并没 有实质性的优化……

在课程改革的先行性实践中,我们真实地遇到和 清晰看到了存在的许多问题,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 渐渐坚定了一个思路:不绝对唯上,不盲从专家指导, 我们组织项目组分析、研究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若干 问题,选择了这样的课改方向:“直面问题,建设丰富 课程”。“倡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就成了天一中 学近20年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20年过去,我们看到 了学校课程改革渐进性的成果。

一、丰富课程,形成了学生群星灿烂的美景

面对天一中学优秀学生“群体性井喷”的现象,项 目组深刻反省了这样一个命题:传统教育最大的问题 究竟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深层的原因是严重的大 工业生产方式——课程的统一性(标准化)。课程體 系在丰富性、选择性上严重不足;课程实施过程中,学 生学习缺乏自主性、趣味性。在实践中 ,我们渐渐有 了这样的深刻认识:建设丰富课程,才有更多选择;有 了充分的选择,才可能有个性的充分发展……

实践中,我们着力探索以“丰富课程”为支撑,以 “培养积极的生活者”为指向的自主学习模式。学校 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更多选择的成长环 境,提供更加有利学生个性发展的丰富资源、支持和 机会,通过满足学生个性化选择,提升学生的核心素 养,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研讨中,我们形成了以下课改目标:建设以“丰富 阅读、丰富活动、丰富经历”为特征的三类丰富课程, 让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舞台,更多的经 历。通过“丰富课程”形成更多的学习选择;通过“志”趣”导向形成内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个性化学习形成群星灿烂”的美景。

二、丰富课程,拓展了校本课程建设的途径

20年来,我们以建设“丰富课程”为愿景,推动了 各学科组共参与,项目组多元推动的群体性研究的建 设,校本课程的建设不仅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也形 成了“项目推动”“课题研究”“三高合作”(高中-高中、 高中-高校、高中-高新企业)等多种建设途径。限于 篇幅,举例如下:

(一)把课程种在校园里

项目组在对众多中外校园环境的比较研究中发 现,国内很多学校以巨大的投入,形成了以大楼、大广 场为标志的“现代化校园”。但当我们走近学生的时 却发现,学生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恢宏建筑和盛 大广场也没有对学生“核心素养”产生更大的影响。 原因是什么?在调研中,孩子们的回答是:“学校太 硬”。

我们坚信,环境可以影响人,环境可以改变人。 2004年,政府征地450亩,投资3.5亿建设天一中学新 校区。当时项目组经过反复研讨,我们向设计专家提 出了新校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把课程种在校园 里”,希望新校区呈现“生态公园、文化圣园、温馨家 园、智慧校园”等未来学校的形态。

于是,我和学校项目组团队,无数次行走在校园, “指点”每一寸土地,力图让学校变得柔和一点,让校 园中多一点自然的东西,多一点孩子们喜欢的花草树 木,多一点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多一点童趣。因此, 新校区建设时就开挖了占地30多亩的“映天湖”,湖上 架桥三座,以“致远”等命名,湖中养殖锦鲤、鲤、草、鲫 等地方鱼类,湖畔养殖天鹅、野鸭等水禽。

2005年,人民政府巨资投入,占地450亩,建筑面 积达15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全面建成,我们即开始了 “生态校园”和“校园生态课程”的规划与建设。课程 项目组即与无锡锡惠公园,以及南京农业大学、中山 植物园、南京中医药大学协作建立了共建“生态校园” 的合作研究关系。近20年过去,目前天一校园内挂牌 的树种已达300 种以上,有石榴、枇杷、梨、柑橘、杨 梅、枣等果林十多片,有樱花林、香泡林等多片小森 林,有牡丹园、油菜花、波斯菊等花卉园十多片,还建 成了种有金银花、板蓝根等 50 多类品种的中草药 基地。

校园生态课程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建立课程资源。 2004-2005 年我们以较大的投入,着力“水”“绿”“趣” 的资源建设,在基础性的生态资源形成后,又以创建 省生态课程基地为契机,建设“师生共参与,辐射周 边”为愿景的生态课程。一个以“柔性课程”为抓手, 以丰富校园情趣,熏陶学生品性,养育学生情操的“柔 性校园行动”开启了。

2005年-2011年:学校开设多类研究性学习、生 态选修课等校园生态课程,结合校园生态项目研究, 各年级成立了“志趣导向、项目研究”为特征的多类校 园活动社团,如校园湖泊水处理,植物研究、花卉养护 等数十个社团,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生态资源,开展 项目学习和探索性学习。

2011 年-2015 年:在江苏省立项课程“重点中学 实施环境道德教育的研究”和无锡市立项课题“课程 思想指导下的校园生态环境建设”的引领下,校园生 态课程逐渐体系化。

2015 年-2018 年:成为江苏省生态校园課程基 地,形成了一批主题性的“生态研究项目”。生态校园 课程基地包含了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既包括以课程 思想指导下生态校园建设的物化呈现,也包括以生态 校园为基础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在校园 生态资源形成以后,校园内既有了“春种、夏长、秋收、 冬藏”的劳动体验,还有“割水稻”“挖红薯”“除杂草” 甚至下河捕鱼等生态实践课程,还有了“制作果酒” “研制菊花茶”“做菜籽油”“制作药馕”等研究性课程。

在申报江苏省生态课程基地的过程中,重要的课 程思想“把课程种在校园里”成为真实的课程实践行 为。在此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针对学习环境太 硬、学习资源贫乏以及学习方式单一等问题,力图将 静态、零散的校园环境资源进行动态、系统的开发,即 形成“环境即课程,校园即课堂”的浸润式育人模式, 今天,走进天一校园,最吸人眼球的是那一片片清新 的“绿”,校园里有300多种树木,草坪和各类中草药种 植面积达上百亩,堪称“江南植物园”。天一中学的四 季,花香扑鼻,果香宜人,牡丹、月季、海棠争奇斗艳, 校园菊花展盛况空前,枇杷园、枣园、橘园、梨园硕果 累累。天一生水,校园因水而灵动,30多亩的映天湖 蜿蜒于校园之中,柳条垂地,波光粼粼,金鱼嬉游,徜 徉湖畔,别有风味;又有天鹅、野鸭戏水,山羊弄草,趣 味盎然。还有小农场那一派独有的田园风光,水稻、 小麦、棉花、玉米,常见的农作物应有尽有。近几年学 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 苏省生态校园课程基地。2018年,“把课程种在校园 里——校园生态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获国家基础教育 成果奖二等奖。

(二)以前课本就是世界,现在世界就是课本

1998年,笔者随中国校长团访欧,国际交流的日 益频繁,引发了对传统课程的再思考。

我们在建设丰富课程的过程中,大大拓展了传统 教育对课程、教材的狭义理解,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认 识:课程应包含在学校和家庭中呈现的各种布置和回 荡的声音;课程应包含在学校和家庭中所进行的各种 活动,包括亲子活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人际交往、 社会实践等;课程应包含校长和教师为引导学生而设 计的环境、组织的各种集会,课程既有文本的材料,也 有非文本的存在……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 课程自主选择很少,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也太少,教 室内的知识学习几乎成为学习的全部,孩子们缺少个 性化学习的权利和自由。因为缺乏自由的学习空间 和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孩子们在成长中,缺少异想天 开的问题探究,缺少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探究 能力的培养,由此,许多极有个性、极有潜力的孩子的 成长就没有了自己的“土地”。把“土地”还给孩子,就 应该成为学校课程设计的重要思想。由此,在学校丰 富课程的探索中,我们不仅着力提供国家课程学习的 各种基本服务,也着力开辟众多个性化学习,选择性 学习的“自由土地”。

于是,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各类社团,“天一人文 社”“天一艺术团”“天一科学院”“天一运动社”四大板 块近百个社团蓬勃生长;我们广泛联系,两院院士、高 校学者、劳动模范、白衣天使、战斗英雄等各界人士走 进“天一名人课堂”,他们用自己的成长为学生树立了 人生偶像,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向学生们展示世界之宏 大、科学之险峻;我们每年组织境外修学旅行,让孩子 们在行走中认识、分享多元文化、感知异域风情;我们 组织学生参加央视、省市电视台等多项目的中学生比 赛,让他们感受成长的各种挑战,经历团队协作、共同 成长的过程;为孩子们开设AP课程、中国大学先修课 程,让他们有更多挑战自我、多元发展的通道;每年, 学校定期组织科技节(五月)、体育节(十月)、艺术节 十二月),为孩子们搭建个性发展、才华展示的舞台。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学校应该如同一片森林, 学生应如猴子一般在其间自由跳跃,任意摘吃各种营 养丰富的坚果。”我校“丰富课程”建设的价值意义大 约如此。

三、丰富课程,实现了学校教育的品质提升

通过“名人课堂”、大学先修课程、学校“三节”“英 才培养计划”“天一科学院”等一批具有天一特色的课 程设计,更多的孩子在天一有了更个性化的志趣选 择,更多的孩子在课程学习中有了探索行为,并在这 种过程中享受成长的喜悦。20年来,学校在理论和实 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成果对周边学校乃至省内外重点 高中产生了一定的辐射作用。2019年学校成为江苏 省首批高品质学校之一。20多年的探索性实践,形成 了学校教育方式和学生成长的品质性提升。学校的 教育品质在以下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

优化了学习方式:“丰富课程”引导学生从训练、 考试为主的沉重学习走向志趣导向、丰富多彩的探究 性学习,学习过程中已凸显了相当比例的“做中学”。

丰富了学习内容:“丰富课程”建设以“三高合作” 为途径,形成了开放、多元合作的课程建设形态,凸显 了“身边的资源”“熟悉的问题”,学习内容超越了“学 科知识”的范畴,呈现了走向跨学科、情境化的项目研 究、探究性学习。

优化了学习过程:“丰富课程”强调“自主学习” “个性化学习”,推动了学生自主成长。学习过程从简 单化的成绩排名、总分评价的激烈竞争,逐渐向自主 学习,合作学习,成长型学习的方向发展。

形成了新型师资:“丰富课程”的实施强调“指 导”,促进教师角色从纯学科传授型老师走向指导型、 引导型(如名人课堂)的教师形态。

优化了评价机制:“丰富课程”强调“多元评价”, 推动了学生评价从单一的成绩评价走向自我评价、过 程评价、成果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催生个性成长的多 元评价模式,引导学生走向“能力导向”的幸福学习。

参考文献:

[1]沈茂德.“建个读书的好地方”:学校空间领导之思与行

[J].中小学管理,2016(3).

[2]沈茂德 . 高品质高中建设 :从激情呼唤走向实践行动

[J]. 江苏教育研究,2019(2).

[3]沈茂德.丰富课程:校长课程设计力新追求中国 教育报,2016-10-26.

[4]陈志刚. 把课程“种”在校园里——品质高中生态校园 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江苏教育()

(沈茂德,原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现无锡南外国 王国际学校中方校长;2017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校园生态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