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和英语播音用声方式的三大主要听感差异及分析

2020-06-11王航

戏剧之家 2020年15期

王航

【摘 要】本文紧扣汉语和英语播音用声方式比较研究这一主题,侧重对汉语普通话和美国英语在声音使用上的一般性比较,主要是对听感上的差异进行比较。总结出汉语和英语播音用声方式上存在的三大主要听感差异:汉语更高亢,英语更低沉;汉语更有拼合感,英语更有滑动感;汉语更显紧张,英语更显松弛。

【关键词】汉英用声比较;播音用声方式;听感差异

中图分类号:H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5-0205-02

在语言学和生理学中,“发声”主要指喉的发声,在包括播音主持等艺术语言对语音发声的研究中,“发声”概念涉及范围更加宽泛,除了喉,还包括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和吐字归音等。发声与语音的关系不能割裂,因为声音终归要依附在语音之上。对汉语和英语播音用声方式进行比较,就不可回避地要对汉英两个语音体系进行一番对比。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区别十分明显的语言,在语音系统上的差异尤其明显,主要体现在音位(phoneme)、声调(tone)和语调(intonation)、节奏(rhythm)、词句发音衔接方式(juncture)等方面。

从听感差异上出发,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初步总结出汉语和英语播音用声方式的三大主要听感差异,并作出相应分析。

一、在听感上汉语更高亢英语更低沉

我们很容易形成这样的印象,汉语普通话听起来更加高亢,英语听起来则更加低沉,是什么原因造成听感上的这一差异呢?

第一,汉语和英语这两个语音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音高。汉语是声調语言(tone language),音高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可以区分意义的声调;而英语则是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汉语的句子虽然也有语调,而且这种语调也显示在语句末尾的重读词上,但由于汉语每个音节(字)都有固定的声调,语调就必然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只能把字调稍加改变,而不能把字调完全改变。”[1]汉语普通话声调和语调的关系就像大波浪与其表面的涟漪,无论涟漪是处于波峰之中还是处于波谷之中,各个涟漪之间的关系始终保持不变。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五个调位。参照赵元任先生的“五度标记法”,五个调位的调值大都在三度以上,语调整体偏高。因此音高变化幅度更大,且主要体现在中间调(三度)之上,声带大多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听感上更加清晰高亮。而美国英语是三调制的语调语言,一调的调值是11,相当于汉语普通话上声调(调值214)的最低调值;二调的调值是33,相当于汉语普通话阳平调(调值35)的最低调值;三调的调值是55,大约相当于汉语普通话阴平调(调值55)的调值。由于美国英语的语调多处于中间调之下,单词多为二调或一调(如图),因此,说美国英语时声带多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听感上较为低沉浑厚。

图:英语语调调值和汉语普通话声调调值对比图

此外,在语流中,音长、音高和音素内部固有的响亮度结合后会产生突出或重读的效果。汉语声调音节的突出一般通过提高或降低音量来实现。而英语中重读音节被称为声调音节(tonic syllable),常出现在语调组或意群末尾的重读单词上,主要通过改变音高来实现。比如,次重读音节通常使用平调,即音高保持在同一水平上,而重读音节则是使用从高到低的降调或者从低到高的升调。

第二,元音发音时的松紧之分。发元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气流较弱,声带振动,声音响亮。美国英语KK音标元音音素发音时舌位高低、前后和嘴唇圆展保持不变的是14个单元音和5个后元音,发生滑动变化的是3个双元音,整体高低分布较平均,声腔各部分用力较均衡,用声状态更为松弛。而汉语普通话有7个舌面元音,2个舌尖元音,及1个卷舌元音共10个单元音,低元音较少,普遍倾向于高化,用声状态更为紧张。

第三,辅音发音特点上的清浊之分。发清辅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送气较强,声带不振动;发浊辅音时几乎不送气,声带振动。在美国英语KK音标的28个辅音音素中,浊辅音共有17个,约占61%。而汉语普通话的22个辅音声母中,4个浊辅音占比仅为19%。因此,说英语时声带常闭合发生振动,听感上更加低沉浑厚;而说汉语普通话时,声带一般处于打开状态,多不发生振动,听感上更加清晰高亮。

二、在听感上汉语更有拼合感英语更有滑动感

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直接拼合在一起构成的,并不显示拼合的过程,而英语是字母语言,读单词时按照读音规则依序读出每个音节,展示各个音节滑动的过程。在听感上,我们也很容易形成这样的印象,汉语普通话每个音节的发音是声母和韵母的快速撞击,拼的感觉非常明显,发音响亮干脆;而说英语时,滑动的感觉更明显,辅音和元音之间缓慢过渡,听感上松散、含混。

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特征来分析这一差异,主要由于两种语言的基本单位构成方式不同,汉语单音节词多,英语复合音节词多。尽管在表达使用中,汉语更多的是使用双音节词,但是仍然没有英语中复合音节所包含的音节多。这一区别直接影响到汉语在听感上更有拼合感,我国老一代播音员所提出的播音语言要做到“嘎嘣利落脆”正是强调了要在发音上突出汉语普通话拼合感明显这一特点。

此外,由于汉语属于断奏音(staccato),即连续发出的各个音节之间有间断;英语属于连奏音(legato),即连续出现的各个音节之间圆滑过渡没有间断。这种差异就造成了在听感上,说汉语和说英语分别具有“拼”和“滑”的不同感觉。“打个通俗的比方,汉语说话就像钢琴的跳动音,各个音节之间都听得出明显的分界线;而英语说话却像小提琴的滑动音,一连串的音节之间听不出什么分界线。汉语的语句又好比一串串的珠子,虽然穿在一条线上,但珠子与珠子之间还是有明显的间隔;而英语的语句则像一股流水,虽波纹起伏,但平滑无间。”[2]

汉语普通话和美国英语在听感上拼与滑的差异也对用声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直接影响到音色选择。比如说汉语普通话时拼合生硬,听感上缺少柔和音色,用声发紧,虚声成分不够,听感上较为生硬。尤其是在吐字力度和呼吸强度进一步加强之后,由于提高了口腔的紧张程度,顺势引起喉部紧张,使得声带闭合程度进一步提高,必然造成声音紧绷的情况,无法灵活变化音色,使声音僵硬、缺乏表现力。此外,由于汉语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拼合过程,加之播音工作对语音的清晰度有较高的要求,必然造成发音器官紧张,小舌上抬,鼻音音色减少,音高变化幅度加大。而英语发音中的滑动感则带动了发音器官的整体相对松弛,小舌下降,鼻音色彩加重,音高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一些。

三、在听感上汉语更有断奏感英语更有连奏感

汉语和英语播音用声方式在听感上的第三个主要差异体现在节奏的把握上,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听感差异,一个重要原因是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节奏上区别明显。我们说话的节奏是以时间计算的,说不同的语言,时间分布也会有所不同,

汉语与法语、印第语一样,说一句话所需要的时长是由音节数目和说话的速度共同决定的,这一类“音节节拍语言”是以音节计时(syllable-timed)的,音节数目是节奏和韵律的基础。而英语则是以重音计时(stress-timed)的“重音节拍语言”,通过重音和轻音交替出现的模式安排节奏。重读音节声调较高、响度较大,所占时间更长;非重读音节声调较低、响度较小,所占时间更短。而且,英语的每个句子在朗读时都以重音为基础,重音与重音之间保持相近的时间距离,因此,重读音节中的轻读音节被快速、含糊地一带而过。

注释:

①如无特别说明,本文中提到的“汉语”特指汉语普通话,“英语”特指美国英语。

参考文献:

[1]邵志洪.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结构·语义·关系·英汉微观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9.

[2]桂灿昆.汉英两个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J].现代外语,197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