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园林花木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美学内涵

2020-06-11徐靖

戏剧之家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徐靖

【摘 要】数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历史,不仅造就了中国园林体系,而且促进其发展成精湛而又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当代造园者想要充分展示园林花木的美学内涵,需要师法自然,向古典园林学习,从而建设生态与艺术相结合的园林体系。

【关键词】园林花木;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美学内涵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5-0123-02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追求美是人的本能,美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它包含在人的情感思维中,是人的审美思维和审美活动所产生的意识形态。美可以分为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自然美是指人类面对自然山川美景所产生的审美意识。生活美是指人类面对实践活动或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审美意识。艺术美是指人类面对本身创造出的艺术作品所产生的审美意识。园林花木景观的本质是通过各种花木配置成动人的景观,从而让人产生不同的情感。园林植物本身就属于自然范畴,很容易产生自然美。园林造景也是一种人的实践活动,因而具备生活美的因子。园林造景不仅是花木的简单组合,更需要人通过艺术手法进行景观创造,更好地体现文化特色,所以具备生活美的形成条件。因此,园林花木处处体现美学。

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厌倦现代社会的繁杂浮夸,越来越追求自然的生活。而园林这种人为的实践活动,恰好可以再现自然美。园林工作者们运用各种园林花木,结合美学原则,将生活美和艺术美体现在现代之中,让花木自身的形体、色彩、质感带给人们心灵上的喜悦。

一、园林花木自身的美学内涵

园林花木除了自身的形态和色彩等观赏特性外,还具有独特的风韵美。这些风韵美通常是人这个主体所赋予花木的,更多的是将花木的自然美升华。在我国古代,花木是文人墨客的最爱,因而诞生了不少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文人墨客通过比德、比兴、象征等手法丰富园林观赏花木美的内涵,这比形式美更广阔、深刻,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比于感官美能够持续更久的时间。园林花木自身的风韵美表现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就列举几种加以叙述。

1.比德。比德是儒家的自然审美观,主张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比德侧重于通过花木形象寄托,推崇某种高尚的道德品格。人们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因为这三种植物的共同点都是不畏严寒,能够在寒冷天气中顽强生存,具有坚韧的品格。《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荀子》中“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里将松柏的耐寒性比德于君子不畏艰难的品格。松柏常绿且高大挺拔,容易形成垂直空间,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竹子自古以来都是高风亮节的象征,苏轼更是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对竹子的雅意进行了描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将有竹和无竹提高到雅与俗之分。在造园时,若能在园中点缀竹子,整个园子的清新脱俗感就被烘托出来了。梅花自古也是文人的最爱,咏梅的诗歌不计其数。在文人眼里,梅花是精神花木,为烟尘所不染,自带了不少仙气。

2.比兴与象征。不同于比德推崇道德人格,比兴是借花木形象含蓄地传达某种情趣、理趣。比如中国人认为牡丹是富贵的代表,石榴是多子多福的代表,紫荆是兄弟和睦的代表等,因此就有“玉棠富贵”等说法。象征则是用某种符号示意某个对象,符号自身与原事物之间存在着联想。比如柳树枝条纤细,随风飘扬,象征着情意绵绵,并且“柳”与“留”谐音,因此又象征离别。还有“红豆”象征相思,“桃李”象征学生,“香椿”象征长寿,等等。

3.园林题咏。中国园林中的题咏包括楹联、匾额、石刻、碑刻、诗文等,是园林艺术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文人通过园林题咏的方式来揭示花木景观更深层的文化意蕴。楹联、匾额、石刻、碑刻、诗文借助语言的表达功能,能够让欣赏者从眼前的物象中展开无限想象,产生“象外之象”,体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乐趣。中国古代私家园林主要是运用了这种方法来体现造园者对于自然花木与自然及人生的关系,来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达到精神上的满足。

苏州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设于水中,水中植荷花。人临其境,观其景,见其名,自然会感到风在其中。江苏镇江焦山顶上的别峰庵为郑板桥读书处,小斋三间,一庭花树,门联写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诗句。游人至此处,读诵门联,顿觉屋主人情操高尚,小院别具雅致。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材质不同,游园一圈如历四季,这些都是通过比拟和联想手法达到预期的意境空间。园中很多景观的形成也都与花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二、中国古典园林花木配置与造景手法

园林花木自身存在独特的风韵美,为了更好地体现,还需要人为根据花木不同的特点进行配置,营造优美的景观。我国古典園林在植物配置上具备精湛的做法和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可以称得上世界园林造景体系中的精华。

中国古典园林花木配置讲究诗情画意,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花镜》中提到的花木造景的应用在如今社会仍然具有参考价值。人们渴望自然、崇拜自然,追求花木给人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季相变化。

中国古代从皇家园林到自然山水园,再到文人园,都追求自然景观,营造自然景色。在花木造景方面,有的直接利用自然花木进行组合;有的在园林中模仿自然山林植被景观,精心设计种植。如苏州留园西部景区有苏州最大的土石假山,整片山林种满了槭树、枫香、乌桕、柿树和银杏等秋叶树种,盛夏浓荫蔽日,金秋红叶似锦,与松柏、竹子等一起,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林景观。在花木选择上,也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中国古典园林大多数都空间有限,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无限的自然美景,就必须借助自然山林景色来丰富园林景色,增加园子整体的层次性。借景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如无锡寄畅园,虽以自然风光为主,但巧妙利用地形,结合外部景观资源,将内外景致融为一体,把远处惠山、锡山的景色囊括园中。

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时还擅长按照画理取裁花木景观。中国山水画是以自然山水、风景形象为主的,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表现。画理指导了古典园林的营造,小中见大的具体手法才得以实现。苏州园林闻名天下,这与苏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密不可分,以“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开创了“画中有诗,诗画相融”的画风,对苏州园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园景融进了画意,画理指点了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花木配置最重要的,是注意将建筑与花木完美结合。没有植物衬托的建筑显得冰冷且生硬。古典园林中建筑多,造型奇特,功能各不相同,以植物命题的建筑和景点能使园林主题更突出,并丰富建筑的艺术构图。承德避暑山庄的“梨花伴月”“金莲映日”;苏州拙政园的“海棠春坞”“荷风四面亭”,留园的“闻木樨香轩”,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等,均是以植物来突出建筑的例证。

总之,园林花木在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美学形式丰富多样,当代造园者应师法自然,注重诗情画意,注重植物风韵美的运用。在保留原有历史风格的基础上,赋予时代内容,建设生态与艺术相结合的园林体系。

参考文献:

[1]臧德奎.园林植物造景(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苏雪痕.植物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3]曹菊枝.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文化意蕴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基于概念设计的居住区景观规划研究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讨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九江市新湖·庐山国际居住小区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浅谈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