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红裙记》中柳氏的精神文明

2020-06-11林楠

戏剧之家 2020年15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情感传统

林楠

【摘 要】《红裙记》中的柳氏所体现出的情与礼,所具备的传统女人的道德品质,令人不得不折服。她用自己强大的心灵、高尚的道德去坚守自己的生活。这些都是柳氏身上所具有的“无我”性格,也都是我们这一代人都忽略了的。

【关键词】传統女人;情感;传统;精神文明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5-0031-01

《红裙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戏剧。它,扣人心弦;它,感人至深;它,催人泪下。

在剧中人物的处理上,遵循“温柔敦厚”的诗礼传统,但依然保持着明显的民间性,女主角柳氏,使人一眼可以瞥见这是个民间百姓家的平常女子,但这平常女子又极具个性,这个性是一种温柔内敛的坚忍和矜持,埋藏着深厚朴素的世理人情。[1]

一、恰到好处的情

在第一场中,柳氏就被赋予展现难以割舍的情感。丈夫王成龙嗜赌成性,全然没有照顾家庭的责任感,以至于家徒四壁、无米下锅。柳氏的母亲送来一件红裙,让她衣着体面地为母亲祝寿。可丈夫又以嗷嗷待哺的婴儿来强迫柳氏将红裙典当。眼看着摇篮中的孩儿因饥饿嚎啕大哭时,柳氏最终还是将代表母亲一片心意的红裙让丈夫王成龙拿去典当,转眼间,红裙化为乌有。虽然红裙是母亲相赠的,意义不一般,但面对自己的孩子,柳氏还是不能说“不”,柳氏的精神境界是属于“无我”的,这种母爱,这是一位传统女人身上所具有的。

剧中,柳氏表现出博大的母爱,在面对自己的心爱之物时亦立场坚定地做选择。作为一位伟大的母亲,作为一位善良的妻子,这当中的情恰到好处,不浓不腻。但“淡妆浓抹总相宜”,全剧中的情感并不都是平均分配的,如果说这前半部分的情感是一根小草,那后半部分的情感便是一棵参天大树。

《会子》《饯别》《追夫》三场戏是本戏的精华。情感犹如江水一般,势不可挡,汹涌澎湃。此时,柳氏的内心情感更是重中之重。这三场戏,一层层地打开了沉积十三年的感情。在《饯别》一唱中,柳氏的感情开始升华,仿佛大坝之水蓄积到最高点,到《追夫》这场,柳氏的感情便开始爆发。柳氏从房子里三进三出,她既想看看这最熟悉的陌生人到底是不是自己的丈夫,又怕在陌生人面前失态。柳氏出来看了第一次后,仍旧不肯死心,想出来看第二次,好好辨认这个人是否是王成龙。她出来想从王成龙身上寻找自己丈夫的“证据”,也就是耳根后的痣。王成龙也很巧妙地用手遮掩,柳氏立刻又感到自己思夫心切的失态,回到房中。这时,柳氏心里又开始强烈地挣扎。最后王成龙内心情感涌动,无法自持,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丢下红裙与银两赶紧逃走。柳氏这才知道她的怀疑是正确的,外面的人正是她阔别十三年之久的亲夫!然后第三次出门,看到红裙,恍然大悟,赶紧追夫,但为时已晚,这时候,柳氏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如雨下。虽然与丈夫王成龙共结连理仅仅两年,却对丈夫念念不忘。她对丈夫的感情如此深厚,也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无我”。

或许在现在看来,我们很多人会很憎恨王成龙,这样一个没心没肺的男人,将自己的孽债和孩子丢给妻子,毫无责任心可言。但这里,我感受到柳氏并没有憎恨他,她用自己宽厚的胸襟原谅了丈夫,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度,这样的精神,是我们都遥不可及的。

二、“民间化”的礼

柳氏是一个出身贫困家庭的女人,可她却深受传统礼教的影响。这种传统的礼教是一种精神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我”的体现。

在丈夫视赌博如一切时,她却不忍去制止,而是一味地接受、沉默,也舍不得丈夫去吃苦受辱,直到把家产全部败光,连下锅的米都没有了;在丈夫辱骂她的家人时,她实在无法忍受,但也只是叫了一声“官人”,予以制止;在丈夫跳江以后,十几年来,柳氏独自带大孩子,没有怨天尤人,继续守着传统女人最尊贵的贞洁;儿子每天天没亮就要独自外出卖饼,为此,柳氏心疼流泪,但也无可奈何;儿子虽然没有饱读诗书,但是却达礼,做事也很规矩清白,一句“不偷懒,不贪玩,听你话,行为端。”这让人感到清贫家境所具有的尊严。这就是礼教、家教的力量。这让我们现在很多人都自愧不如。在过去的家庭中,家教便是最重要的一种教育,有无家教也是所有人最为关注的。但现在,我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都是小知识分子,但是最基本的家教却变少了。使得看似传统体貌的全剧在人物的精神上不悖真实和传统,却又自然而然地升华与强大了起来,具有了时代感。[2]

柳氏确实是一位中国民间传统母亲,中国民间传统妻子真实、亲切的形象代表。传统的妇道、传统的家教、对丈夫的情深义重、民间化的“礼”,这在柳氏身上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里,暂不讨论《红裙记》的艺术特色以及其余种种,真正震撼我们的便是与现代物质横流的社会隔离的人类高层建筑——精神文明。试问,在今天,谁又能看中作为一位女人身上该有的精神?但是我想,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五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精神文化是我们每一辈人都需要继承和发扬的。

参考文献:

[1]季国平.新版闽剧《红裙记》的传承价值,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 年10 月10 日第 007 版.

[2]崔伟.浅唱低吟亦动人——看闽剧《红裙记》,福建艺术,2011年06期.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情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情感
老传统当传承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