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2020-06-09周峰云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新课改

周峰云

摘 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进行着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教育观念开始进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观念便是其中的代表。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对如今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通过优化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式,以促进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培养。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历史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是课程的主导者,只是一味地为学生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单向的知识传授,不仅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也极其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阻碍了初中历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如今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不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因此,为了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就必须对优化历史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来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与效果。而本文就将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加以简单论述。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歷史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改良和优化,经过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相较于传统教学以文本中文字讲述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更倾向于形象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来提高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环境中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一定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有效学习。

如在进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章节的内容,运用图片、漫画等趣味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图片,或者是选择一些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的历史漫画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漫画的展示,不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兴趣,也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风气。

又如在有关红军长征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红军长征的视频资料和图片,在导入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观看翻雪山、过草地这些较为典型的场景,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红军长征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进而感受到红军长征时体现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通过趣味的情境创设,寓思想教育于生动场景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

二、借助网络技术,构建新的教育模式

在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时,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内涵,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就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进行“思想穿越”。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应用新时代的工具来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教师可以将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通过整合教材内的教学要素,对相关的重难点进行总结,然后用视频的方式将这些知识内容进行录制,在课前引导学生观看,借助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平台,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如在教学有关“全面内战爆发”的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重难点,如涉及重庆谈判的内容,以及蒋介石多次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原因进行整理,然后应用网络技术,结合这些内容,科学地设计微课。同时在微课设计中,教师可以不断地丰富其中的历史背景,从各个角度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历史背景进行充分了解。还可以整合相关的教学问题,在微课的展示中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能够对课程接下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又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这一内容作为一个学习任务的课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能力尝试着应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网址,让学生在这些网址中搜集所需要的学习资源,然后进行分析整理。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核心内容编辑成精简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下自行观看。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辛亥革命的意义以及作用等生出疑虑时,便可以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查漏补缺,以此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深化学习。

三、组织小组合作,发展学生探究精神

在初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情境创设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想切实地促进新课改的深化和发展,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将课堂归还于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分工,鼓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内容时,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重要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历史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分成能力均衡的不同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如试着分析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去搜集有关的教学资源,然后每个组员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并选出组内发言人在课堂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讲解,对课堂问题进行回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互相的交流与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倾听他人的见解,不仅能促进学生思路的开阔,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

四、结合活动实践,强化学生知识理解

课堂教学之外,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设计,科学设置一些必要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增强适应生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改革开放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去调查了解自己的家庭或者家乡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以询问自己的父母长辈或者是走访乡村干部、乡镇企业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去总结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趣味的实践活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师可以在五四青年节时,举行“爱我中华”的演讲比赛,在7月1日建党节时,可以组织举行“纪念建党”的知识竞赛。或是组织开展历史辩论会,就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对历史课堂教学高效策略的探索研究,应该贯穿在历史教学的课内课外,落实在学生认识历史的方方面面。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探索实践,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优化教学方式,以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叶新美《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尝试》,《文教资料》2019年第10期。

[2] 周丛泉《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实现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名师在线》2018年第5期。

[3] 徐明芳《夯实初中历史学科素养有效教学策略初探》,《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8期。

[4] 刘志洲《运用多种提问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与能力培养》,《科教文汇》2020年第2期。

[5] 徐太阳、陈芳《立意统课魂 策略导方向—例谈初中历史学科素养的落地策略》,《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

[6] 刘念《浅谈借助示意图渗透唯物史观素养的有效应用—以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第三分册〈戊戌变法〉為例》,《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8期。

[7] 王颖《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索—以统编七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为例》,《历史教学问题》2019年第4期。

[8] 赵加军、褚宏达《“以诗证史”与初中历史教学—以〈安史之乱〉一课为例》,《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