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乡村振兴视野下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打造传承

2020-06-09王晓冬

参花(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民俗文化乡村振兴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在此背景下,全面脱贫,同步小康,城乡之间优势互补,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打造与传承尤为关键。它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以及传统乡土文化基因的延续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 民俗文化 打造传承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典型的农业国,其内部孕育的诸多乡土文化是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传承的根脉和基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原有秩序的瓦解、地域特质的模糊,使乡土文化气息变得越来越微弱。因此,对农村传统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十分重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村落、景观、物象等,都蕴含着人文情感,成为村民维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此,在乡村振兴的视野下,将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传承变得更加的有力,打造一种良好的传承模式,才能达到和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传统村落民俗文化即农村原有的生活文化,这种文化的产生、形成与生活地域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有一定地域特色,以风土人情的方式呈现,以村落为载体,渗透到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文化也是乡村维护彼此之间关系的主要桥梁,看起来是无形的,却是真实地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的凝聚力,使生活变得更加有秩序。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民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人们开始不再受到农村传统文化的约束,更加向往自由,农村传统民俗文化开始淡出公众的视野,甚至是面临着危机。民俗文化在乡村战略實施的过程中,不应该因为新农村的建设而忽略其重要性。新农村的建设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并不冲突,民族文化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国家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让村落民俗文化成为建设乡村振兴的充足动力,如果想要保证村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不受到影响,就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行充分了解。重新振兴乡村战略的内在要求,主要是让农村产业兴旺,改善生存环境,让每一个农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

农村的文化与城市的文化有所不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让民俗文化成为发展的动力,能够保证其他战略目标的稳定推进。我们要把农村的建设发展当作城市人精神灵魂的栖息之地,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到乡村感受生活,释放内在的压力,感受到农村的文化气息,甚至将农村的文化带到繁华的城市中去。同时,开发旅游业也能够让农村村民的收入得到增加。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村民不能因基础设施的发展而忽略村落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民俗文化的存在,才让村落得到了现代化发展。乡村战略实施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就是大部分农村人开始到城市发展,导致农村出现了空壳化现象,农村空壳化现象的出现,使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播受到打击,失去了文化传播人,没有了传播的力量源泉,也就没有了良好的传承模式。

二、传统村落民俗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

(一)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逆向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村落难免会与周边区域相交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农村人开始富裕起来,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高,加之城乡间的融合,使传统村落的地域化、异质化消失。比如表现在村落建设上,原本农村的建筑主要以平房为主,材料也是就地取材,依势而建,但是现在很多农村人开始用钢筋水泥来重新建设自己的房屋,致使原有的厚重淳朴的民俗文化开始消失,即使许多村落开始了复古复修,也没有了之前的古拙、原生态的文化气息。

笔者曾经走访过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景洪周边的一些傣家寨子,由于城市的扩建,其中一个寨子要改建飞机场。搬迁后重建的寨子作为旅游景点向游客开放,虽然在重建过程中也注意到了对原生态的尊重保护,比如村口的图腾的存留,房屋建筑的布局等,但传统寨子中古韵悠悠的小巷没了,古色古香的吊脚楼为现代化钢筋水泥的二层小楼所代替,原本结有青苔的瓦楞或茅草屋顶也变成了清一色的蓝色铝制钢板,古朴文雅的傣家刺绣、人工打造的银饰,也不再是寨子中年轻人向往和追求的……千百年来的文化符号丢失,使这个寨子失去了本有的韵味儿。文化是一种无声的呈现与表达,作为其载体的村落渐趋消亡,其损失是不可弥补和难以估量的。

村落旅游业的开展也存在与民俗文化存留相冲突的问题。大量的城市人流向农村寻找心灵的回归和慰藉而在城乡间的流动,再加上商业的渗透,经济利益的驱使,原有的民俗文化维系的纽带开始瓦解。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相掣肘,二者并不能共同得到良好进步的情况。因此,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传统村落民俗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保留乡土文化的原汁原味,这也是乡村振兴视野下传统村落民俗文化面临的主要困境。

(二)村落民俗文化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承继人才的缺失

首先,农村年轻人口的流失导致民俗文化的割裂和消失。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来源、人口流动、生活条件等方面总是有一定区别的,农村人口的城镇化是一定时期内的趋势,村里的孩子从小就被教导要离开村子,走出大山,很多农村的青年到城市买房,即使是不想出去或是出不去的孩子,对于村落的历史民俗风情也了解甚少,忘记了农村原有的样子。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影响下,农村失去了原有的民俗文化氛围,其传承就此开始减弱,导致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乡村经济发展了,但民俗文化却开始流失,传承模式虽然得到了改进,但始终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村落民俗文化管理意识缺失,机制不完善。正如冯骥才所说:“过去,我们曾经片面地把一些传统村落归入物质文化遗产范畴,这样一来造成只注重保护乡土建筑和历史景观,忽略了村落灵魂性的精神文化内涵,最终导致村落魂飞魄散、徒具躯壳、形存实亡。因此,传统村落的遗产保护必须是整体性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范畴、保护乡土文化的意义所在,是实施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加强认识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加固地板,补齐短板,因势而动。而村落民俗文化打造传承过程中人才不足、管理意识的缺失、体制的不完善是面临的又一困境。比如国家始终注重农村原有样貌的修复,但是修复的人之中也是凭借村民零星的记忆去修复,根本不可能修到原本的模样,甚至在修复的过程中会用到许多现在的材料,执行任务的人也基本上是年轻的群体,他们只是按照村民的说法去进行修复,修复后的村落没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根本体现不出来原有村落的民俗文化特点。

三、结语

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是非常大的,我们应该根据目前乡村振兴的发展效果,打造良好的民俗文化传承模式,留住乡愁,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让民俗文化的实用价值得到良好的利用。

参考文献:

[1]沈戈鹰,张孝文.苏州传统村落吴文化的表现形式与发展现状分析[J].居舍,2020(01).

[2]周中玉.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的打造与传播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12).

[3]陈伟煊,陈继腾,姚林,张俊.基于类型划分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体系初探——以黄山市传统村落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9(37).

[4]范建华.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OB].人民网(理论频道),2018-02-27.

(作者简介:王晓冬,女,本科,山西大同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民俗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民俗文化乡村振兴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