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020-06-09徐文晓

教师·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拓展教材

徐文晓

摘 要:小学科学教材对科学课的顺利实施有重要的帮助,教材的使用直接关系到课程的实施效果。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学生学情、所在地的地域环境情况,对教材做优化处理,改编、调整及拓展。文章主要从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教学、调整改编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活动、依托现代教育资源拓展教材三方面进行了尝试,以期让课堂更加高效,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材;调整改编;拓展;有效使用;科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1-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2-0122-02

小学科学教材作为科学课实施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参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使课堂更加高效和有活力、学生学习得轻松有趣,就不能照本宣科,死板地使用教材。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科学教师更要有效地使用教材,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地域环境等实际情况,对教材做优化处理,改编、调整、拓展,让课堂更加高效,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一、基于课标对教材进行调整加工

作为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重要参考依据,2017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考虑了中国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借鉴了各国科学课程教育的前沿成果,也统筹考虑了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在深入理解课标的基础上,教师要反复阅读教材,读懂和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身教学的认知结构,并结合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对教材做改编调整、优化处理。

(一)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教学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小学科学教材部分单元的内容要重新调整顺序进行教学。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为例,这一单元的内容编排顺序是:第一课是果实和种子,第二课是根和茎,第三课是叶和花,第四课是植物和我们。该单元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种植一株植物,观察并体验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的一生,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植物的知识。按照教材的单元内容顺序进行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往往到3月底才能进行教学,但这个时候许多植物的生长期已错过,学生的耐心和兴趣会受到影响。因此,笔者在教三年级下册时,尽量先教学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同时也布置了让学生种植植物的任务,对种植植物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即让学生种植了西红柿与黄瓜两种植物,指导学生设计、填写观察记录表,定期让学生反馈观察记录情况,并与家长合作监督指导。结果表明:提前让学生进行种植植物探究,保证了学生都能体验到“植物的一生”,及时处理应对种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而且也能与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知识点有机联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土壤对植物成长的重要性,也顺利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教材中教学内容、实验活动的改编

苏教版一至六年级科学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活动较多,对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材上部分内容、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并不完善,教学内容与中学物理知識会有些出入,标准不一,比如:实验材料单一陈旧或者结构不合理,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呈现的实验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对实验进行有效改进与创新。在四年级上册“热的传递”一课中,实验:证明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教材所提供的实验操作步骤是准备一个金属汤勺,在汤勺前端、中间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用酒精灯加热一个位置的蜡,让学生观察现象。在教学中,学生都能观察到金属汤勺上的蜡会先在酒精灯加热的那个位置融化,离火远的后融化,也能将热量传递的路线图画出来,但对“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还是不太理解。为此笔者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创新,用铁棒代替金属汤勺,将铁棒涂上了红色的温变油墨,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学生很容易就发现:酒精灯加热的一端红色先消失,逐渐向另一端蔓延。在此基础上,学生得出热量的传递路线是直线的,温度是从高到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传导现象不仅仅是在铁棒这样的直线物体上发生,在其他的任何形状的物体上也是这样,笔者又增加了一个实验:用圆形铁片进行实验,在圆形铁片上涂上红色的温变油墨,用酒精灯加热。实验现象较明显:在圆形铁片中央加热,热会由圆心向四周传递;在圆形铁片边缘加热,热会从边缘处向其他地方传递,也就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因此在这两个实验的基础上,学生终于理解明白:热在固体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再如笔者观摩过的一节实验课,四年级上册“水在加热与冷却后”中的造霜实验,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方法是利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但在实践教学中,要想用温度计测量冰块温度,需要几个学生一起拿着温度计,而测量的时间较长,学生拿这么久的温度计势必会比较辛苦也无法确保数据的精确,该教师利用测温枪代替温度计,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些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科的基础,承载着最基础的理科知识,对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顺利学好中学这四门功课有重要影响。但笔者发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与中学理化生地内容会有点出入,标准不一,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大胆解释,而不是不管不顾。比如在五年级下册“怎样移动重物”一课中,教材中对省力、费力、等臂杠杆的界定是:动力点距离支点的距离与阻力点距离支点的距离做对比。省力杠杆,动力点距离支点的距离>阻力点距离支点的距离;费力杠杆,动力点距离支点的距离<阻力点距离支点的距离;等臂杠杆,动力点距离支点的距离=阻力点距离支点的距离。但中学物理教材给出的定义是支点到动力与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的比较,即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对比。为此,笔者在这节课执教结束后,再给学生讲解了中学物理中省力、费力、等臂杠杆的概念及图示,让学生知道这是教材中的一个出入点,也为他们未来中学阶段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二、依托现代教育资源,拓展教材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随之日新月异,如果教师只局限于教材的知识点教学,将无法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科学探究、发展的需要,更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现代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类型多样,以小学科学学科为例,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社会资源(如气象站、科技馆等)、学校资源(如科技社团等)均能为学生的拓展性学习提供很多便利条件。因此学生在学习完教材中的内容之后,教师要利用丰富的现代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

(一)基于科学信息技术资源拓展教材

笔者日常所用的“朗威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的硬软件资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基于该资源,笔者在学校开设了一门校本课“玩转科学”。朗威 DISLab(小学版)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实验软件包+配套实验器材+计算机构成。该实验系统采用了多种科技手段,可将测得数据直接通过计算机显示出来。这一点对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有很大帮助,具体表现为:能将很多的科学实验可视化,摒弃了传统的收集数据的手段,只要连接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软件系统,就可以方便地显示实验数据,数据的准确度较高,尤其是对科学的对比实验有很大的帮助;相较于实验室配备的实验材料,其实验材料、系统比较先进,能较好地完成部分使用传统实验材料不容易完成的科学实验,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如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很多学生在学习完后,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想进一步探究声音的奥秘,笔者就用朗威中的声学拓展模块以“看得见的声音”实验为例,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声音可以以计算机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可以“看得见”的;噪音和美妙乐音的波形图曲线有很大的不同;声音有很多种类,都可以通过朗威声波传感器收集,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波形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认识了许多的传感器、比较先进的实验材料。

(二)基于学校科学社团、社会资源拓展教材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科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室、实验室,更要让学生进一步亲近自然、关注社会。笔者发现:近几年,厦门市的市树——凤凰木开花时间较反常、降雨量异常偏少,另外小学生校园气象测量、探究气象因子特征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以上背景,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笔者组织了一些学有余力、对气象感兴趣的学生,成立了一个“校园气象测量兴趣社团”,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校园内的自动化气象站,对所在地的气象要素进行观测,整理分析数据,查阅文献探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同时走进气象站,让学生在气象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自去观察、实践、研究。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测量与信息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科学教材中的气象知识对他们来说,再也不是那么深奥复杂,他们也对厦门市近年来的气候异常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再如,去年12月份的时候,五年级学生学习完“电和磁”单元知识后,已经对电路、电磁铁、导体与绝缘体、磁悬浮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我校科学教师组织五年级学生去学校附近的通士达光影中心进行研学,让学生了解了青铜灯—陶瓷灯—煤油灯—现代电灯的灯具变迁过程,认识与学习了LED灯的工作原理以及未来的无线灯、磁悬浮灯等灯具发展趋势,体验了传奇的弧光,并让学生与五年级所学过的电学知识联系起来,拓展了教材中电和磁的知识。尽管光影中心的很多知识比较专业,对小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但扩展了其知识面,让其知道科学源于生活,提高了对科学的兴趣。

总之,在新课标与科学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巧妙有效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死教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地域环境等实际情况,对教材做优化处理,改编、调整、拓展,让课堂更加高效、有活力。

参考文献:

[1]李新春.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26):74-75.

[2]刘业俭.对小学科学教材的优化处理[J]. 新课程研究, 2017(1):65-6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林梅芳.小學科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19(3):88.

猜你喜欢

拓展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