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习作训练回归生活

2020-06-09曹娟

教师·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创设情境

曹娟

摘 要:针对学生习作内容干瘪、语言僵化、抄袭编造等现象,文章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习作训练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出发,深入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得出习作训练只有回归生活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结论,并且从树立为生活而作的理念、写真话抒真情、贴近生活命题、先观察生活后创设生活情境、大小作文结合训练五个方面阐明了如何让习作由训练回归生活。

关键词:习作训练;回归生活;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2-0034-02

习作,即练习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习作就是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亲身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情,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述出来,就是用笔写下自己心里要说的话,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然而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教师不难发现不少学生的习作内容干瘪、语言僵化,甚至有不少学生为文而文进行“编造作文”。

习作是流淌的生命,上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习作训练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习作训练回归生活,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首先,要树立“习作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生活不单单是习作的源头,更是习作的温床。文辞优美、生活气息浓厚的习作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教师引导出来的。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细致地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生活,在生活中思考表达,在表达中反思生活,学生才能为写好习作做充分的准备。

其次,教师教学中要树立“为生活需要而作”的思想。学生的习作皆来源于生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使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情绪的储备达到比较丰满的程度。这样,他们心中的创作欲望就会逐渐地萌发和强化,成熟到呼之欲出、不吐不快的程度;再经过教师的点拨和诱發,就会不可遏制地产生通过文字倾吐心绪的冲动。这时习作就成为一种生活需要。但对于写作内容,教师应给他们充分的自由。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有了兴趣,有了热情,写出像样的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观察,领悟思考,获取认识,形成内容,让习作训练回归生活,并把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具体操作如下:

一、指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反映自己真实的生活

习作训练的内容力求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家庭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其生活经历和情感也不一样。教材中“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训练内容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因而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以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为内容,选择自己可以抒发感情的或自己喜欢的事情。例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组习作训练设计:叙述劝爸爸戒烟的内容,这对爸爸不抽烟的学生来说就不适合。教师教学时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半命题的“我劝爸爸_____”,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介绍一种事物”,可以介绍与动物、植物、物品、美食有关的事物,还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就提供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回忆难忘的事;可以讲讲对一些事物的不同看法;还可以关注父母的生活,并向他们提建议。这些都有利于鼓励学生自主地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而做到“我心思我事,我口抒我情,我手写我心”,进而真正做到先生活后训练。

二、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习作训练回归生活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和归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利用文本中鲜活的事例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反思,搜寻与文本相似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使学生获得与文本中一样的感悟或更深刻的感悟,受到更深的教育和熏陶,并在日记里自由地表达。在学生习作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自己搜寻到的熟悉的生活事例中提炼表达的中心,提高感悟生活的能力。然后以此再去观察生活、反思生活,这不仅充实了学生的生活,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例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以“万物有灵”为主题编排课文,学生从几篇课文中体会到了几位作者对“白鹭”“珍珠鸟”“桂花”蕴含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表达出真情实感。第六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课文,展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笔者就以此启发学生,并唤醒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让学生回忆父母和自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受生活小事中蕴含的父母之爱,以达到让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到习作中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目的。又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体现的是“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要热爱自然”的主题。学生从几篇课文中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到自然中去寻找人类的朋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写进日记里。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热爱家乡为主题,学生学习了几篇描写家乡迷人风景的文章,体会到作者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之情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自己的家乡,去寻找自己家乡迷人的风景,并细致观察体会,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样做可以指导学生理解生活、积累材料、培养情感,为习作训练提供丰厚的土壤。

三、贴近生活命题,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好的命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创设乐于表达的情境,而且能让学生有一吐为快的想法。这就要求我们的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知识实际、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命题的方式要多样、角度要小,这样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自由,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乐于表达的题目。因而教师可以采用“多题选一式”“自由命题式”等。例如,针对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多会出现想家的情况,在表现“思乡、爱乡”方面,笔者给出的题目有“回家”“终于到家啦”“又上学啦”“家的感觉真好”“想家的时候”“家乡的____”“家的回忆”“真的好想你”“我的乐园”“乡村田野 ”等,供学生选择。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生活场景,采用“同事异题”的方式,如在表现“生活的启示和教育”的主题时,笔者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场景设计的题目有“真险啊”“我明白了”“太累啦”“我中奖啦”“我成功啦”“我登上了领奖台”“真高兴”“考试”等。另外,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自由命题。这些题目尽管形式不一,但鲜活而富有生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益于他们通过小角度来表现大主题,通过小突破来展现大构思,更易于学生找准突破口。

四、训练时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或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

“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中产生出来。”学生每天都要和一些小事、琐事打交道,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现实生活,并善于在一些真实的小事中观察、发现、思考,分析事件背后的意义,将这些小事的意义进行组合,再将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人格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认识渗透其中,并进行判断,从而提炼出事件的中心,激发他们的热爱、愤慨、赞美、悔恨等情感;然后鼓励学生把自己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情感认识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写作一篇文章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在此基础上,如果结合取材立意、布局谋篇、开头结尾的技巧进行训练,那么完成感情鲜明、文字优美的习作,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成长为一个善于观察思考、是非分明、敢说真话的人。

教师需要结合训练的内容,引导学生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例如,表现父母之爱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放学回家观察:母亲为自己做饭、洗衣服的细节;父亲批评自己,辅导功课,买学习用品时的神态、动作及自己的感受;父母外出分别时的场景。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情感的浸润。在体现“文明只差一步”主题时,教师指导学生到学校的洗碗池旁,标有“花草也怕痛”的草坪边,班级的垃圾桶旁,严禁吸烟的医院,标有“先上后下、为老弱病残孕让座”的公共汽车上看一看,这样他们的情感储备会更充足。训练,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中留下的空白创设情境,如教完《钓鱼的启示》最后两自然段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鱼吗?如何处理的能写下吗?”教师也可以结合训练的内容创设情境。例如,写小动物时,笔者把自己用套笼逮住的老鼠放在讲台上,学生的兴趣立刻高涨,老鼠在笼中着急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观察日记时,笔者就提前和学生一起泡豆子、泡大蒜,让它们生出豆芽和蒜芽,每天带领学生观察,学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句子:“泡了半天的豆子像喝饱了水的胖娃娃”“嫩嫩的蒜须像老爷爷的白胡子”“刚长出的豆芽像一个个逗号”。学生轻松地完成了习作任务。这样做就把生活搬到了课堂,习作的“源头”储备更丰盛,训练的目标也就更容易实现。

五、习作训练应讲究“大小结合、长短结合”

提高习作能力的关键是在生活中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加强练笔,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作文训练时,要做到“大小结合”即将单元大作文的训练和小练笔结合。小练笔即小作文,有随文安排的,也有结合课后练习设计的,还有根据学生具体生活发展变化实际设计的。小作文训练应姓“小”,角度要小,切口小,内容要少,是大作文的精彩片段的截取,而不是大作文的缩写。小作文写精彩了,大作文何愁不“美”呢?因此小作文的训练不容忽视,其内容设计一定是学生生活中的小场景、小镜头、小细节,并且要与文本中的习作方法结合起来。而“长短结合”一方面指要长期积累,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另一方面指因“课”制宜, 因“生活”制宜,设计一些模仿性训练,让学生多练习,这样才能使其养成抒情写意的习惯。

六、结语

总之,习作必须长期坚持训练,学生习作时要密切联系生活,要让习作训练真正回归生活。生活是习作的“泉源”,文章是淙淙流淌的溪流,泉源丰盈,溪流就会昼夜不息地流向远方,我们的习作训练也将更加出彩!

参考文献:

[1]胡耀萍.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2016(38):76.

[2]彭广茹.作文教学“五部曲”[J].都市家教(上半月刊),2013(8):235.

作者简介:曹 娟(1978—),女,安徽省泗縣人,安徽省泗县大杨乡第二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创设情境
谈尊重教育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