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现状与教育启示

2020-06-08李杰平谭东茂莫振杰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自我控制实证分析民族地区

李杰平 谭东茂 莫振杰

【摘要】本文基于广西河池民族地区幼儿园壮族、瑶族、毛南族467名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分别在性别、年级和民族变量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多重检验实证分析,论述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现状及教育启示,通过优化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教育、重视提高男性幼儿自我控制教育,加强有针对性年龄段幼儿的自我控制教育,以提高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水平。

【关键词】民族地区 幼儿 自我控制 实证分析 启示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无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综合系统。”[1]国内外研究表明,幼儿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发展会受到自我控制影响,由此可见,自我控制对幼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对其进行相应研究,也涉及跨文化的研究,但以民族地区的壮族、瑶族和毛南族幼儿为调查对象进行自我控制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壮族、瑶族和毛南族幼儿自我控制进行实证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广西河池民族地区8所幼儿园中的壮族、瑶族和毛南族幼儿为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先在问卷星生成问卷链接,再将链接发给相应被调查对象的班级主班教师,由主班教师填写本班中壮族、瑶族和毛南族幼儿的问卷,这些幼儿中每人一份问卷,最后收到问卷502份,其中有效问卷467份,问卷有效率为93%。人口学特征的分布為:壮族幼儿248名,占53.1%;毛南族幼儿143名,占30.6%;瑶族幼儿76名,占16.3%。男性幼儿219名,占46.9%;女性幼儿248名,占53.1%。所有幼儿的班级分布特征为:小班幼儿136名,中班幼儿143名,大班幼儿188名;壮族小班幼儿82名,中班幼儿80名,大班幼儿86名;毛南族小班幼儿40名,中班幼儿46名,大班幼儿57名;瑶族小班幼儿14名,中班幼儿17名,大班幼儿45名。

(二)调查工具

为全面了解广西河池民族地区8所幼儿园中壮族、瑶族和毛南族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现状,笔者采用杨丽珠等人编制的“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量表”[1]进行调查,对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量表进行整体信度、分半信度和效度的分析,得出量表的整体信度为0.942>0.8,分半信度为0.877>0.8和0.910>0.8,效度为0.953>0.7,说明该量表的信效度较高,可以作为调查的工具,且结果可靠并适合做因子分析。该量表共32个问题,分成四个维度:自觉性(第1、6、9、14、19、22、27、31题,共8题)、坚持性(第2、5、10、13、20、23、26、29、32题,共9题)、冲动抑制性(第3、7、12、17、24、30题,共6题)、自我延迟满足(第4、8、11、15、16、18、21、25、28题,共9题)。问卷的测评方法采用Likert5点计分,分别为“从不这样”“较少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总是这样”,依次计分为1、2、3、4、5,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越高,代表幼儿相应的自我控制水平越高。

(三)数据处理

笔者采用SPSS21.0将问卷星上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事后多重检验的实证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现状实证分析

(一)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一般现状实证分析

表1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总分及各维度的均值分别为:幼儿自我控制总分均值为3.275、自觉性的得分均值为3.213、坚持性的得分均值为3.084、冲动抑制性的得分均值为3.169、自我延迟满足的得分均值为3.555,都在中值(M=3)一般水平之上。由此可知,广西河池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中等稍微偏上(见表1)。这个研究结果与刘芳丽的研究结果相似,但总体上所有均值分都偏低,特别是坚持性的均值仅3.084,这可能与选择民族地区的幼儿为被试有关,因为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和家庭环境等相对处于劣势状态,阻碍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故均值分偏低。

(二)幼儿自我控制总分及各维度的现状性别差异实证分析

以性别为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实证分析,得出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总体及各维度发展现状为:除了冲动抑制性,其他维度和总分均显示出男性幼儿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低于女性幼儿(见表2)。这种差异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第一,从男女幼儿的差异分析,男女幼儿平时参与的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类型不一样,是由于他们的气质、激素、兴趣爱好等不一样所致,导致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在性别变量上出现差异;第二,从社会、幼儿园和家庭角度分析,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幼儿教师和家长会根据该社会背景下的男女性别角色要求,来对待、鼓励和灌输强化幼儿从小就要表现出适合自己性别的行为,由此可见,成人对不同性别幼儿的教养理念、方式和期望要求,也会影响到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第三,从幼儿对自身的性别认同分析,相关研究表明2岁时幼儿的性别化行为已萌发,3岁以后较明显和稳固,5岁左右的幼儿能按自己的性别去行动,并评价和要求同伴的行为与其性别角色一致。由此可见,幼儿对自身的性别认同行为,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有一定的作用。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得出,除了冲动抑制性,自我控制所有维度和总分均显示出男性幼儿显著低于女性幼儿。民族地区幼儿的冲动抑制性在性别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也有相似之处,例如沈悦、杨丽珠等学者的实验结果表明,24—48个月男孩和女孩的冲动抑制性的性别差异不显著;闫婷的研究结果表明,3—6岁幼儿的冲动抑制性在性别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幼儿自我控制总分及各维度现状年龄段差异实证分析

以年龄段为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实证分析,得出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总体及各维度发展现状表现为:除了自觉性和自我延迟满足,自我控制能力总体及支持性和冲动抑制性两个维度发展水平,在不同年龄段变量中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见表3),具有统计学意义。为了进一步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总体及支持性和冲动抑制性的年龄段变量差异进行分析,笔者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大班和中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总体平均差异为0.152,P=0.023<0.05,存在显著的差异;大班和小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总体平均差异为0.171,P=0.012<0.05,存在显著差异;中班和小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总体平均差异为0.019,P=0.792>0.05,不存在显著差异。大班和中班幼儿的坚持性平均差异为0.188,P=0.016<0.05,存在显著的差异;大班和小班幼儿的坚持性平均差异为0.213,P=0.007<0.05,存在显著差异;中班和小班幼儿的坚持性平均差异为0.025,P=0.771>0.05,不存在显著差异。大班和中班幼儿的冲动抑制性平均差异为0.217,P=0.007<0.05,存在显著的差异;大班和小班幼儿的冲动抑制性平均差异为0.202,P=0.013<0.05,存在显著差异;中班和小班幼儿的冲动抑制性平均差异为-0.015,P=0.861>0.05,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自我控制能力总体及支持性和冲动抑制性两个维度发展水平,在同年龄段变量中存在显著差异,且主要表现在大班和中班、幼儿大班和小班幼儿上,这些结论与闫婷的研究结论有较多相似之处,但是中班和小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个结论与沈悦、杨丽珠、方乐乐的研究结论认为“3.5岁至4.5岁之间是幼儿自我控制迅猛发展的敏感期[2]”不一致,原因可能是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在这一阶段发展相对缓慢或具有相对稳定性所致,这与张萍、梁宗保等学者的研究发现相近,儿童的自我控制在2岁到4岁之间具有低等程度的相对稳定性,故中班和小班幼儿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反而具有相对稳定性。自我控制能力总体,及支持性和冲动抑制性两个维度发展水平,在同年龄段变量中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大班和中班幼儿、大班和小班幼儿上,主要原因有:现代心理学已多方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自我控制水平逐渐提高是由于生理不断发展成熟和学校、家庭教育及环境共同影响的,例如“随着幼儿的成长,成人对其教育模式、抚养模式、教师期望及幼儿的同伴关系”[2]等共同影响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

(四)幼儿自我控制总分及各维度的现状民族差异实证分析

笔者以民族为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实证分析,得出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总体及各维度发展现状为:所有发展水平在不同民族变量中,不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见表4),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民族为变量之所以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因为本地区、本民族有着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因素,加上当前民族地区更多地呈现出现代化、全球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广西河池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在民族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是诸多研究中,以民族为变量来研究幼儿自我控制并不多见的原因之一。

三、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的教育启示

(一)优化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教育

一是社会方面,要整合优化各种资源办好民族地区幼儿园教育。如广西出台相应文件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于2016年成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县政府统筹国家、自治区、县本级财政资金4731万元,用于新建、改扩建县城和乡镇的公办幼儿园,实现学前普惠资源覆盖毛南山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有利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二是幼儿园方面,要加强宣传指导,提高家园共育效果,共同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首先,幼儿园可以加强指导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日常行为的观察和分析要求,这样有利于幼儿教师的教研工作,增加对幼儿的了解并提供更有效的指导,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其次,针对幼儿自我控制坚持性低的改变策略,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度的压力情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充分利用奖励策略和竞争游戏等促进幼儿的坚持性发展,并把坚持性作为评价幼儿发展的一个指标。最后,一般每个学期初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幼儿家长对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现状,通过召开家长会介绍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意义、方法和讨论分享。班级可以向家长发放关于在家中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小册子,教师在家园共育栏、微信群或QQ群分享家中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文章;平时与家长交流或家访时,也可以适当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教育策略,共同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延迟物质满足来促进幼儿坚持性发展。三是家庭方面,父亲可以通过多参与教养方式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建议父亲要不断学习幼儿保教知识;创造机会并鼓励父亲多参与各种教养活动,充分发挥父亲在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作用。

(二)重视提高男性幼儿自我控制教育

研究发现,除了冲动抑制性维度,自我控制所有维度和总分均显示出男性幼儿的自我控制水平显著低于女性幼儿。有研究表明,男女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社会规范中的男女性别角色不同,造成两性的行为差异。沈悦研究发现,教师对男女幼儿的期望差异显著,且教师的期望对男性幼儿自我控制的影响比女性幼儿大。基于以上认识,还有可能受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影响,导致成人在教育不同性别幼儿的要求不同,“对于女孩的行为规范的更多,而对于男孩容忍的阈限可能更高,教育者更期望女孩遵守日常行為规范,形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男孩的期望就略显低一些,这也符合社会上对于男女行为差异的准则”[2]。因此,建议教育者要重视提高男性幼儿自我控制教育,更新保教理念,在日常行为中对男性幼儿的期望要求应更高,同时加强常规教育,通过规则游戏和角色游戏发展男性幼儿的规则意识、对观点的提取能力,有必要时采取分组进行适当干预,例如绘本教学、棋类和足球等体育活动,甚至针对实际情况提供适宜有效的帮助与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男性幼儿自我控制水平。

(三)加强有针对性年龄段幼儿自我控制教育

研究发现,自我控制能力总体水平、支持性和冲动抑制性两个维度发展水平,在不同年龄段变量中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大班和中班幼儿、大班和小班幼儿上。从中得到的教育启示:教育者要根据民族地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自我控制,其各维度的发展现状、身心发展年龄特点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年龄段自我控制教育,例如小班和大班、中班与大班幼儿之间坚持性发展存在显著性差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游戏活动时“教师还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游戏,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增强游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促进不同年级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例如,幼儿教师为小班幼儿创设桌面操作游戏,为他们树立在游戏中遵守规则的良好榜样,适当鼓励和爱抚他们,让幼儿在玩中促进坚持性和冲动抑制方面的发展;为中班幼儿创设带有规则的竞赛性运动游戏,这种具有操作性、运动性和娱乐性的游戏,能让中班幼儿在玩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水平;为大班幼儿创设棋类、智力类和较复杂及较难的运动操作类游戏,以满足其心理需要,让他们在玩中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本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中等稍偏上;除了冲动抑制性,在所有调查数据的维度和总分上,均表现为女孩显著高于男孩;总分、支持性和冲动抑制性均为大班显著高于中班、大班显著高于小班;总体及各维度发展水平在不同民族变量中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通过优化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教育、重视提高男性幼儿自我控制教育和加强有针对性的年龄段自我控制教育,提高广西河池民族地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丽珠,沈悦,马世超.幼儿气质、教师期望和同伴接纳对自我控制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2(6)

[2]沈悦,杨丽珠,方乐乐.3—6岁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建议[J].教育科学,2015(1)

[3]韩妍容.利用游戏策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J].教育探索,2010(2)

注:本文系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8KY117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李杰平(1978— ),广西桂平人,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

譚东茂(1968— ),毛南族,广西环江人,副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莫振杰(1985— ),壮族,广西环江人,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自我控制实证分析民族地区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可信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