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2020-06-07曹磊光王红梅葛茂林李格当云文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3期
关键词:导丝体征颅脑

曹磊光,王红梅,葛茂林,李格当,云文科

(1.武警内蒙古自治区总队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2.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是临床上的一种外伤,其可以单独的存在,也可能和其他损伤一起形成复合伤[1]。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可以将其分为轻型、中型、重型、特重型损伤[2]。在临床上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来预防呼吸系统症状,来降低呼吸道阻力,预防肺部感染[3]。本文为探究对颅脑损伤患者更好的气管切开方式,选择55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两组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以此来探讨分析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5 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纳入时间为2014 年3 月到2017 年12 月,根据患者的气管切开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27 例,观察组28 例,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男性15 例,女性12 例,年龄在23~60 岁,平均(42.36±4.11)岁;观察组男性15 例,女性12 例,年龄在23~60 岁,平均(42.41±4.1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实验,所有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GCS)评分≤8 分。

1.2 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的是传统气管切开术,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由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于患者的颈前做纵行皮肤切口,切口长5~6 cm,逐层进入,钝性分离颈前肌肉及软组织,遇较粗断裂血管予以结扎止血,见气管时纵行切开第2~3 气管软骨环,必要时切除一类圆形气管前壁,显露气道,将金属气管套管和硅胶套管放入到合适的位置。

观察组:该组患者接受的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其主要的过程如下,使用PORTEX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套装进行手术,患者平卧,肩部稍垫高,气管居中,常规消毒颈部术区,铺无菌孔巾,选择患者的颈前中线环状软骨下的第2~3 气管软骨环间作为穿刺点,使用带有塑料外套管的穿刺针吸收2 mL 的生理盐水,以垂直于皮肤的方向进行穿刺,当有刺破感,并且进行回吸操作可以发现有大量气体,则表明穿刺成功,将穿刺针回退,通过外套将导丝置入,置入成功后将塑料套管取出,在此处切割一个横向切口,其长度在1.5 cm 左右,切口横过导丝,随后运用扩张器,沿导丝送入气管扩管,拔出扩张器,利用扩张钳,顺应导丝方向对皮肤、皮下组织、经前肌肉等结构进行扩张,最后对气管进行横向扩张,此时一般会有大量气流喷出,再次沿导丝将气管套管送入气管内,退出相关器械,检查并固定气管套管。

1.3 评价方法

生命体征情况: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中的呼吸频率及心率两项指标进行记录统计,并计算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术后并发症情况: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查看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发生,常见的并发症有皮下气肿、术后渗血等,根据调查情况对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2.0 软件分析,本次实验中的生命体征相关指标是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并以()表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指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操作时间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检查数据进行分析,其结果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表现更稳定,手术操作时间也更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操作时间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操作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呼吸频率(次/min)心率(次/min)操作时间(min)观察组 28 20.14±2.36 85.66±11.14 7.14±1.53对照组 27 22.54±2.41 97.64±12.23 19.47±5.23 t 4.587 8.479 25.139 P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其结果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颅脑损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头痛、呕吐、呼吸紊乱等症状,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威胁[4-5]。特别是当患者发生昏迷后,患者的咳嗽反射减弱,痰液不易排出,很容易发生及加重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症状[6]。

传统的气管切开术,是直接将患者的气管切开,再置入相应的辅助器械,这种手术方式的缺点是手术操作时间长、手术出血多,患者在手术中的耐受性差,而且更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7-8]。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利用气管扩张钳快速的扩张形成气管造口,可以显著减少手术操作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也明显减少,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9-10]。

通过对相关研究发现,对颅脑损伤患者使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以下优点:(1)对患者的刺激性较小,手术操作时间短,出血量少,安全性较高;(2)需要使用的器械较小且较为简单,单人就可以完成操作,可以在患者的病床边进行,实用性和便易性较强;(3)手术操作的切口小,局部损伤小,有利于后续的恢复,不易引发术后并发症,其是属于微创手术。本次实验的结果也显示,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操作时间都更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这种手术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呼吸困难问题,并且能够快速建立气管造口。在术后并发症中,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这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个安全、有效、方便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导丝体征颅脑
超声内镜引导下近端胰管穿刺反向引导支架植入成功1例
用Guidezilla 延长导管与后扩张球囊联合取出冠状动脉嵌顿导丝1 例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绕行钙化斑块正向内膜下重回真腔技术开通左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1 例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