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自信实践与变迁

2020-06-01宋睿思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新中国文化自信实践

关键词 新中国 文化自信 实践

作者简介:宋睿思,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116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自信

(一)曲折期:改革开放前的文化发展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所持的文化思想要建立的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毛泽东同志强调采用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去研究、鉴别所有历史的、国外的东西,这一思想成为我国文化思想的起点。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同志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方针政策上促进艺术、科学等文化领域的进步,随后毛泽东同志正确总结了我国文化建设上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紧接着,我国又提出一些文化战略,如发展科学技术、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等。文化事业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就,真实地为民族文化自信打下了实践基础。由于党内失误,毛泽东同志认为文化革命是为作为基础的政治与经济服务的 ,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文化建设失去了以往建立起的基础。

(二) 稳健期:改革开放后的文化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也从根源上改变了十年“文革”浩劫所导致的不利态势。邓小平同志在国家发展方向上作出了新的尝试,尤其是更加地重视文化发展,邓小平同志尤其重视对于民族精华的发扬,“通过改革和创新,使民主性精华得到发展,提出要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增强了人民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党的第三代、第四代领导集体在传承了邓小平文化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文化“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政治服务”。全国文化建设主要围绕“科教兴国”战略、“文化创新”等展开。两代领导人对于我国文化自信从自觉中觉醒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的推进为新时代文化自信立稳了根基,使得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不断走向成熟。

(三)提升期:十八大以后的文化自信

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高度重视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此时说道,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持续激发文化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走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7年2月,我国文化部在“十三五”时期改革工作发布会上针对文化发展做出了总体规划,这标志着我国的文化发展又迈向了一个新台阶。其规划的整体发展方向、各项发展指标以及政策建议等都将助力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在新时代的关头,更应坚持文化自信,才能更全面地将“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的目标推向深入,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文化自信的历史贡献

(一) 坚定了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信心

千百年來的实践使我国文化自觉、自信实现了高度统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成果滋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培育了文化自信;老一辈革命家的坚韧精神和宝贵智慧铸就了红色革命文化,奠定了红色文化基因;顺应时代特征的主动精神培养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了文化自信再创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待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态度整体立于积极,坚持与政治、经济等发展齐头并进,奠定了文化自信的良好势头。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了国家内在的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当代文化发展提供了尤为重要的支撑。

(二)激活了中华民族理论自信的活力

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世界风云变幻中仍然能保持昂扬的姿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走下去,就是因为具有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理论自觉。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科教兴国”等不断创新、不断实践的历程中,引领着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在理论付诸于实践过程中得出的正确道路。

理论自信的重要性在当下之所以凸显,主要得益于我们在改革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更加坚定了所选择的理论,并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重要性更得以凸显。它是实践自信的先导,也是实践自信的支撑,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一次又一次确证并坚定了理论自信。

(三) 坚定了中国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

文化自信衍生的我国各类基本制度,以及宪法的颁布与实施,都是与我国历史传统、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仅凸显了我国强大的文化自信,更是体现了我国民主与团结的基本定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体系不断趋于完善,并逐渐显露出其优势,到如今基本成熟定型,为我国一切发展奠定了稳定的根基。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融合了各个方向层面,横向坚持各类制度的结合,纵向渗透到人民群体内部,符合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以及文化水平,保证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成为我国步入现代化的根本保障。

三、新时代我国坚持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文化自信内涵丰富,是展现中国力量的基石

新时代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国要沿着怎样一条道路继续前进、要秉持怎样一种精神状态持续发展。当下中美贸易战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机遇。文化是具体的,它依赖于一定的主体存在,同样,主体的身份往往通过文化来标识,从根本上确定自身的地位。 当下立足新时代的历史节点,把握文化自信,在增强中华民族的主体性意识的同时,把握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地位。

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基底,是与中国发展实践紧密联系,具有中国意识和中国特色的,它融时代特征、科学价值、民族精神、开放胸怀、创新发展和群众基础为一体。新时代文化自信包容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哲思,更要强调的是确立独立自信的民族精神,其深厚的基底是构筑中国新时代精神姿态、引领中国新时代世界价值、展现新时代中国大国风范的稳定基石。

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考量的准绳涉及到各方面发展,对待现实要辩证,对待历史也不可偏废。一个民族要想获得世界上的地位,就一定要有一份独特的精神力量,一项文化支撑的事业。同时,无论何时都要反思,了解自身底线,深知自身价值追求,明确自身目的,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好释放中国能量。

(二)文化自信脉络清晰,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精神力量

文化基本覆盖了中国社会的所有领域。习近平总书记也指明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明确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基本观点,联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也是朝向中国梦迈进的伟大一步。

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素质涵养和民族自信心,这将成为文化兴邦的最强原动力,提供最有力的思想意识保障。文化底蕴为经济发展铺展开了一道保护屏障,避免在高速发展时期偏离轨道,也为人民增添了文化底气,形成了核心的民族凝聚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的一环。其次,文化的充实丰厚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繁荣昌盛,一个民族的向上与团结,以及创造力。历史一次一次向我们证实,一个国家、民族的觉醒必然启发于文化上的覺醒,而文化上的繁荣与充实,也象征着民族的团结与进步,思想和精神上的饱满,这推动了民族力量的充分发挥,使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文化自信根基深厚,是较量综合国力的灵魂支撑

文化的强盛是支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个国家是否成为了强大的经济体,需要依靠的是强大的文化力量与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渐恢复文化自信,在属于中国的道路上逐渐树立起信心。历史与现实昭示我们,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内在核心力量,就失去了灵魂,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起自己的文化优势,极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坚定地捍卫国家的尊严和战略利益。

以大视角看当前高度文明的国家,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都处于稳步协调发展之中,这是历史规律的必然体现。这种大国的文化制度也应被我国借鉴学习,让文化成为我国的一大竞争优势。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已经在等各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国际形势下的博弈仍在继续,文化自信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发挥文化自信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占领文化阵地,才有可能达到不战而胜的高度。

四、结语

在新时代,不断赋予文化自信更多的内涵、持续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散出其内在的作用和价值,进而促进自身以及民族的繁荣。基于此,中华民族应矢志不渝地坚守住文化这一阵地,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屹立于新时代的潮头,去支撑另外三个自信,散发其更为深沉的力量。

注释: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9.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9.

冯子珈,张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基本经验[J].学术论坛,2019(2):127-135.

郭凤志,冯诗琪.文化自信思想的理论蕴涵和实践要求[J].红旗文稿,2017(9).

习近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导读[N].贵州日报,2012-11-18(005).

[4]熊邦国.坚定“四个自信”首先要坚定理论自信[J].学习月刊,2018(12).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J].紫光阁,2017(8):8.

猜你喜欢

新中国文化自信实践
还原真实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美媒:“新中国”的赢家与输家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